楼姓历史名人
楼姓历史名人 导读:

楼姓,中华姓氏之一,姓氏源流有三,一是出自姒姓,二是出自古代少数民族姓氏,三是出自北魏盖楼氏和贺楼氏。楼姓历史名人较多,主要有官谏大夫楼护、南昌郡王楼玺、北宋英宗治平二年进士楼常、嘉定十六年进士楼大年等。

 

楼缓

 

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武灵王的大臣。前后侍奉赵武灵王和秦昭襄王两位著名的君王,活动时间跨度有四十多年,投秦后多次损害赵国。

 

楼缓是战国中后期著名纵横家,善为长短句。主张与秦、楚联合,支持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于公元前306年入秦。秦昭襄王十年(前297年)秦与赵、宋联合,谋对抗齐、魏、韩三国,由他出任秦丞相。次年三国攻入函谷关,秦求和。再次年被免去相职。长平战后,又为秦入赵,诱赵王纳城讲和,无成而去。

 

楼钥

 

南宋大臣、文学家,楼璩第三子,出身书香门第,少好读书,潜心经学,融贯史传。隆兴元年(1163),中进士,为胡铨所知赏,称赞他为“翰林才”。初任教官,后调温州教授。楼钥敢于直谏,无所避忌,就连宋光宗都说:“楼舍人朕亦惮之。”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汪大猷出使金朝,按日记叙述途中所闻,写成《北行日录》。

 

楼英

 

明代医学家,其曾祖楼文隽为名医,英自幼聪颖,读书甚多,尤善医理、易理、研习《内经》及其后历代著名医家著作,与同时代名医戴思恭交往甚密,互相砌磋,医术益精,医理更明。尝应召入京,后以老辞归。楼英易医双修,民间尊称为“神仙太公”。逝后,墓葬在今楼塔镇乌珠荡山脚,至今保存完整。

 

其所著《医学纲目》四十卷。简明扼要,提纲携颂,亦颇有创见,另有《参同契药物火候论释》,《仙岩心法》,《阴阳秘诀》未见行世。

...
文史图集精选
万姓之祖的黄帝姓什么?他的姓氏起源是什么?
万姓之祖的黄帝姓什么?他的姓氏起源是什么?
我国大约有一万多个姓氏,大多姓氏都是从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妊演变衍生而来。而上古八大古姓的先祖就是黄帝和轩辕帝。那么最为最古老的黄帝,他又姓什么?他的姓氏起源是什么样的?黄帝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和有蟜氏的儿子,复姓公孙,因为出生在姬水,又改姓姬。因有土德之瑞,被称为黄帝;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因一生的作为,又被人们尊为华夏始祖,人文初祖。传说有一天晚上,黄帝的母亲有蟜氏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于公
大多数家谱中都记载了这四个姓氏起源地,你知道是哪四个吗?
大多数家谱中都记载了这四个姓氏起源地,你知道是哪四个吗?
中华文化作为四大古代文明之一,经历过千年洗礼。家谱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支,也记载着诸多变迁。在大多数人的家谱中,都记载有这四个地方。一、广东南雄珠玑巷据说公元716年,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主持开凿了梅岭古道,这是由江西进入岭南的重要通道。因为该古道的重要作用,珠玑巷形成,并成为岭南两广地区广府民系的寻根圣地。历史上,不知经过多少次“中原-珠玑巷-珠三角”的反复,中原人通过珠玑巷源源不断地移居到珠江三角洲一带。玑巷移民家族有797支之多。他们的子孙成为后来广东各地乡族的祖宗。这些名门望族都把珠玑巷称作是“七
中国的姓氏起源为什么大都是上古帝王的姓?
中国的姓氏起源为什么大都是上古帝王的姓?
中国的姓氏起源为什么大都是上古帝王的姓?,大家肯定听说过一句话“富不过三代”,说的是祖上曾经阔绰过的人,经历过几代繁衍之后
中国人的姓氏起源于上万年前对风、云、雷等的崇拜
中国人的姓氏起源于上万年前对风、云、雷等的崇拜
中国人的姓氏起源于上万年前对风、云、雷等的崇拜,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源于中世纪,极少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中国人的姓氏
中华姓氏起源之上古八大姓氏详考
中华姓氏起源之上古八大姓氏详考
中华姓氏起源之上古八大姓氏详考,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
族谱网记录姓氏起源、流源、演变
族谱网记录姓氏起源、流源、演变
族谱网记录姓氏起源、流源、演变, 姓氏的起源和演变姓氏是对具有共同血缘关系和宗族系统的称号。据考证,姓起源于原始
文史线索
楼姓
人口统计2008年为止,约有22万人姓楼,是中国总人口的0.018%,使其成为中国第269最常见姓氏。楼姓人口的分布极为不均,主要在中国东部沿海的浙江省,随后是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江西省。早在宋朝(960年—1279年)时期,有约7万人姓楼,而浙江已经有很大的楼姓人口。起源根据传统,楼姓主要有两个来源:周朝的杞国。东楼公被周武王封在杞国(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其子及继承人是西楼公,后来杞国迁往山东,被楚惠王所灭。东楼公和西楼公的某些后人取其号的第二个字“楼”为姓。这个起源始于公元前约800年,是杞
9824次浏览 查看阅读>>
楼钥
简历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宁宗即位之初,掌内外制,迁给事中兼实录院同修撰、直学士院、权吏部尚书兼侍读。政治上附同赵汝愚,抨击韩侂胄。庆元党禁后,以“母老易危,暑行致疾,群医俱试,百口相惊”乞归,居家十三年。韩侂胄见诛,朝廷以翰林学士召见,历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
766次浏览 查看阅读>>
楼缓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周纪
633次浏览 查看阅读>>
楼常
注释^一说治平三年(1066年)
268次浏览 查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