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崖墓,中国东汉时期在崖壁上开凿洞穴放置棺木的墓葬形式,分布于四川﹑湖南﹑江西﹑贵州等地,以四川地区最多。崖墓盛行於公元2世纪,蜀汉时已趋衰落,至南北朝时则成为尾声。
根据崖墓平面特征及规模可分为三类:单室墓、重室墓、前堂后穴墓。
单室墓:仅有一个墓室的崖墓,一般深为3~5米,宽1.5~2米,高约1.7米。单室墓数量较多,形制简单,为当时平民阶层的崖墓形式。
重室墓:比单室墓多一个前室,是当时宅第“前堂后室”布局的反映。墓室的大小同单室墓差不多,后室为置棺处。重室墓也有带耳室的,耳室一般设在后室的一侧或两侧。墓中耳室较多的,是族葬的表现。
前堂后穴墓:此类墓规模较大。特点是入口部分有一较高大的享堂,后部开凿1~4个墓穴不等,而以前堂双穴为多。墓穴多由重室墓组成,多附有耳室。墓的宽大前堂,把后部并列的墓穴统一起来,为供整个家族祭奠之用的墓祠,故前堂全部敞开,或立1~2个石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