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青城山

青城山

(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古称“丈人山”。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选中了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源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了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保存完好的数十座道教宫观。青城山因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道教建筑而成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和隐居修练的好去处,文人墨客们也喜欢在此留下“墨宝”,故宫观内珍藏着大量古迹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可以说,青城山是一座纵横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馆”。

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省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山简介资料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30°58′24″N 103°30′56″E
“青城山下白素贞”,白娘子正是诞生于此
现存
Mount Qingcheng
青城山相关文献
古代建筑艺术-青城山祖师殿
古代建筑艺术-青城山祖师殿,从都江堰青城山龙桥栈道前行,过访宁桥左行2里,便到了祖师殿。祖师殿1983年
查看全文
古代建筑艺术-青城山常道观
古代建筑艺术-青城山常道观,据文献记载,天师洞原址为黄帝祠,东汉时张道陵曾在此修行,被奉为天师道的创始人
查看全文
青城山掌门人何道君
青城山掌门人何道君,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何道君,在
查看全文
青城山
地理概况青城山分前山、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青城后山由于交通不便,地势较险,使得自然风光保存完好。地理成因推测青城山是邛崃山脉南段的东支,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构造复杂。人文概况得名青城山得名目前有两种说法:青城山有阴阳36峰呈环状排列,锋锐崖陡,“青翠四合,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原名为“清城山”,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时佛教发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以改称青城山,此据并非传说,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诏书全文以佐。道教青城山上主要的道教建筑有建福宫、老君阁、园明宫、上清宫、天师洞等。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道...
查看全文
青城山常道观
青城山常道观据文献记载,天师洞原址为黄帝祠,东汉时张道陵曾在此修行,被奉为天师道的创始人,故称天师洞。隋大业年间(605-618年),改名延庆观。唐朝时改称常道观。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常道观一度被佛教占用,改为寺庙,唐玄宗手敕,令归还道士,观中现存有唐玄宗手诏碑。宋时曾称昭庆观,现仍延用唐名,俗称天师洞。天师洞现存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一l722年)中叶由住持陈清觉主持修建。1980年以来,青城山道教协会又筹资对天师殿、三清殿、黄帝殿、上茅庵及山门、道舍、斋堂等进行了全面维修,重塑神像,使千年古刹焕然一新;为青城山水增色。常道观的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72加多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749平方米。整个宫观依山势分布在白云溪与海棠溪之间的山坪上,庄严的殿堂与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落,把殿宇楼阁连成一片,四周峭壁陡岩,群山拱揖,浮岚翠,真是“干崖迤逦藏幽胜,万树凝烟罩峰奇。”...
查看全文
青城山相关标签
世界遗产名录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四川山峰
中国世界遗产
道教名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道教
都江堰市
成都宗教场所
文化遗产
现存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