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财神

财神

财神是东亚地区信奉的掌管金钱与财富的神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都会信奉不同的财神。现代的人们常赞美手握大笔金钱的人为“财神爷”,包括构思财政预算案的财务主管、计算薪金的会计、及慷慨解囊的富翁。

财神相关文献
财神
民间崇奉的财神与异说各种财神,摄于泰山不同的地方、行业供奉的财神均不一定。通常分为“文财神”与“武财神”两类,公务员、文职人员、内勤工作者信奉的多是文财神;军、警、贸易、中介、业务工作者,通常信仰武财神。守财真君、增福真君等文官造像者为文财神,玄坛真君、关圣帝君戎装威武者为武财神。仅列数说如下。名册五路财神:陕西终南山的玄坛真君赵公明(武财神),与四名掌管财富的神灵:招宝天尊、纳珍天尊、利市仙官、招财使者等主掌招财纳福属神之合称,这也是最广泛的说法。守财真君:《封神演义》中比干为商朝忠臣,被纣王剖心而死:武王克殷,姜太公封之为文曲星君,道教尊其为守财真君,民间认为其无心而不偏私,故尊为“财神”,又因为比干是一位文臣,所以也被称为文财神。增福真君:北魏孝文帝时的官员李诡祖爱民如子,常以俸禄布施贫民,民以为德。殁后被奉为财神。关圣帝君:传说关圣帝君(关羽)从军之前,擅长簿记方法,能保护商业利益...
查看全文
财神节
史料记载《玉匣记》载: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财神寿诞。增福财神,人称增福真君,增福相公,财帛星君,姓李名诡祖,是道教神祇,财神之一,据说是北魏时官员李诡祖。生日九月十七日。成道日七月廿二日,人称财神节。李诡祖,淄川五松山人,今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五松山),在北魏孝文帝时为曲梁〔今河南省新密市〕县令,廉政有德,爱民如子,常以俸禄布施贫民,民以为德。去世后,乡民为之立祠祭祀。一说是任职于台阁,故称李相公。唐初,封为“财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封“福善平施真君”,人称福善平施公。传说旧历正月初五,是玄坛真君下凡视察人间之日,旧历三月十五则为生日。而增福真君生日九月十七,成道日七月廿二。民间祭神时,通常焚纸钱、挂灯笼、放鞭炮以祈来年赚钱、丰收,在山东半岛地区尤为受重视。民间传说淄川在五松山北侧有一个山岭叫天齐岭,岭的北侧叫嬷嬷幢,嬷嬷幢上有一个增福财神庙,里...
查看全文
财神庙对联
君能使鬼 人尽呼兄 解用何尝非俊物 不谈未必便清流 富而可求求人不如求己 物惟其有有德自然有财 贵州普定财神庙 我岂爱财骑虎不能下背 人而求富执鞭亦所甘心 蕴玉藏珠善贾固皆蒙乐利 心耕笔织寒儒亦可荐馨香 吴镇(吴信辰)题财神庙 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则财恒足矣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又从而招之 俞樾集《四书》题财
查看全文
过路财神
过路财神过路财神的意思过路财神是什么意思过路财神什么意思过路财神的近义词过路财神的反义词过路财神的拼音【成语意思】: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的人。【用法分析】:过路财神作主语、宾语
查看全文
财神
财神 道教俗神。中国民间供奉的招财进宝之神。相传姓赵名公明,又称赵公元帅、赵玄坛。在《真诰》中赵公明为五方诸神之一,即阴间之神。但唐宋及其以前诸书如干宝《搜神记》《真诰》《太上洞渊神咒经》等,皆以为五瘟之一(见本卷《瘟神》)。直至元代成书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搜神记》和《三教搜神大全》始称之为财神。《三教搜神大全》卷三云:"赵元帅,姓赵讳公明,钟(终)南
查看全文
财神相关标签
道教神祇
财神
中国人物神
东亚民间信仰
各节日角色
神话传说人物
家族谱大览
于氏族谱
于氏族谱
浏览:0
(二)华夏神话人物
(二)华夏神话人物
华胥国 华胥国又称华胥古国,是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一位杰出的母系氏族的女首领华胥氏所创立的国度。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1] 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相传她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 ,生伏羲和女娲 ,传嗣炎帝黄帝,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在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部族生存,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游徒,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史 。“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学界普遍认为,处于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华山方圆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而华山的得名,除了其山形像“花”(古代“花”与“华”同)之外,还因为华胥氏族就生息、繁衍在华山之阳。因此,中华民族之“华”源于华胥之“华”。 华胥国,传说中虚拟的理想国度,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华胥氏作为华胥国的女首领,“其治国有方,民无嗜欲,自然而已,是为盛世乐土“。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为追求治世强国,梦寐以求地希望能够复兴华胥国的辉煌,于是有了“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而后天下大治”的典故。 中文名 华胥古国 外文名 huaxuguguo 释义 理想国度 出处 《列子·黄帝》 起源 相传为华胥氏所居之国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华胥镇[1] 建议游玩时长 2到3小时 周边景点 华胥陵[2] 适宜游玩季节 春秋夏三季 由来 据说黄帝即位三十多年,因思天下大治之事,三个月无心治理政事,忽一日梦游到华胥氏之国,见其国上无国君,下无贵贱愚贤之分,人民无所嗜好,既不恋生也不畏死;既无亲疏背向之隔,也无爱憎利害之心,是一个没有人间利害得失的奇妙极乐世界。黄帝醒来,如获养身治国之道,又过了二十八年,国家大治,差不多同华胥氏之国一样,而黄帝却仙逝了,百姓因此恸哭,两百多年恸哭不绝。[3]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就开始用各种方式构想自己的未来,在传说的华胥国中,没有统治和被统治之分,人民没有超出必需的欲望,也淡然面对生死。对人对物,以一待之,毫不偏废。既不爱惜什么,也不畏惧什么。一切都顺其自然。这个理想国是天下为公无有尊卑等级的大同世界;在《道德经》里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在《列子》中里是《黄帝篇》里的“华胥国”;在《庄子》里是“至德之世”;在陶渊明笔下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在《无能子》里是“无夺害之心,无瘗藏之事”的太古之世。 黄帝从这个梦中受到了很大启发。黄帝一醒来心情愉快,召来手下的大臣,说:“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专心养神养身,希望能学到保养保养身体、应付外物之道,最后却没有得到。今天竟然梦到了这样的事情。如今我才知道,这道不是说想求就能求到的。我终于知道什么是道了,我得道了!但却无法告诉你们。” 此后黄帝便以此治国,二十八年之后,天下大治,几乎和华胥国完全一样了[4]。在他死后,这种局面仍然延续了二百年。其实黄帝所谓的道,不过就是道家之道——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而已。因此,后世将黄老并称,共同看作道家的创始人物。 历史记载 华胥国最早见诸史书于《列子·黄帝》[5],此外《新唐书》中的州来,以及《山海经》等史籍记载的华胥氏之后生活的地方等也曾是历代探讨的华胥之国地望所在。 《列子·黄帝篇 》 (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之斯(离)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惜。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摘无痛痒。乘空入履实,寝虚若处林。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列子·黄帝篇》[2] 《山海经》华胥之后 《山海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女娲“以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智慧无穷,力大无穷。“烧芦灰而止淫水,斩黑龙而降水妖”。但是在远古的时代,在人们的心智并不成熟的时代,人们只能信仰“神”的力量,只能相信“神”的力量。所以极有可能,人们将治水这种运用人类的力量,而战胜自然的行为“神”化,等同于本身所拥有的“神力”。华胥和他的儿女女娲、伏羲都成为神仙,华胥国也就是西方《圣经》中记载的伊甸园。 《新唐书》中的州来 据《新唐书》记载: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皐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儿子叫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叫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帝王或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叫李干,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李耳的父亲和母亲。伊侯之墟就是伊尹相汤的亳州,都五百里为甸服,老子母益寿氏女婴敷寿州人,苦音古,古国之意,周武王封神农氏之后于谯,其国名是州来,州来之意从神仙所居之州而来,神仙之国也。《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宋戴公子考父说食采于华,因氏焉。华地所在的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河南商丘一带。其疆域最大时包括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 《国语·郑语》中的华地 《国语·郑语》:(太史伯曰)“若克二邑(指虢、郐),鄢、蔽、补、丹、依、𫘣、历、华,君之土也” 历先为国后为邑后为乡,“历史”之称可见历国之古。历又作濑今作涡。历、华并提,华就是古华胥国,后为蒙地,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又名《南华经》。又传说舜目重瞳,是把“华”解释为眼睛人之神户。故华之南为寿,人之眉主寿称华盖。“华”居十之上,是天下之中也。重回千万年的记忆,神仙之国古华胥国确实令人神往。 华胥地望 陕西说 从现代考古学和人类社会学研究可知,华胥氏是距今八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的一支,生活在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渭河流域,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代表。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蒙昧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的自然、淳朴、和谐成为文明时代提倡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小国寡民的道家的社会理想,于是便有了华胥国的社会模式。[6] 华胥国位于今蓝田县华胥镇,《纲鉴易知录》载:“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注云:“华胥,在今陕西兰田县,小渊日渚。”又据《竹书纪年前编》:“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徐文靖笺:“按,华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小渊日渚。”大体而言,古华胥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约20公里的蓝田县华胥镇[7]。至今华胥镇保留有一块关于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其中一通碑石上,中间有华胥国三个大字,左边有伏羲肇娠右边有黄帝梦游的字样。[1]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的张中和认为:大量的史载、遗物,可资佐证:三皇时代的部落中心即华胥国。华胥的姓氏为风,是现西安市蓝田人。她处在8300多年前,既是三皇中女娲和伏羲的生母,又是华胥国末期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是华夏民族在上古时代,与天地八荒进行抗争和孕育文明的领军人物。 山东说 菏泽:据《禹贡》及《菏泽市志》记载,华胥国在雷泽,即今天的菏泽市一带,还有史学家考证在巨野县城区一带。 台州:《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与《哀公十四年》均日在齐地(今山东博山县)。台同邰、骀,《左传·哀公六年》云:邰在今山东章丘县。《大清一统志》载:“章丘县西朝阳故城有赫胥墓”。既然华胥后裔之墓在此,那么这个华胥国(即部落)也就在今山东章丘,华胥亦自然生于此[8]。 山西说 《左传·昭公元年》云:“汾川”,“则台骀汾神也。”《论衡》写作“台台”。《路史·后纪四》称默台、墨台,即台台。今山西汾水流域的侯马有骀神庙,其他县市也各有台、骀之地名。因而有的学者认为“华胥之国”在山西南部,华胥生于此[8]。 浙江说 台州是传说中的“华胥氏之国”,很多书籍记载了黄帝与台州的故事。略摘录如下: 唐·王瑾《广黄帝本行记》有黄帝“藏丹经于委羽山,最后息驾反真,乘龙升天为太一君”等记载。 宋·临海人陈耆卿著《嘉定赤城志》和《民国临海志》、《台州道教考》等书都记载了《列子·黄帝》“黄帝梦游”的典故,“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 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四十引《郡国志》云:“台州(临海)覆釜山即龙符山)……夸父逐日之所践”。夸父即不少文献中与黄帝并称的炎帝。《史记·晋语四》称:“昔少典娶于有蛟氏,生黄帝、炎帝。” 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一有轩辕黄帝“尝往天台山受金液神丹”的记载。 明·万历《仙居县志》引南朝宋孙诜《临海记》云:“《韦羌山》此山之最高者,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俗传夏帝践历,故刻此石。” 清·戚学标《台州外书·遗闻》云:“华胥洞在巾子山两峰交界山腰”。 清·胡昌贤《委羽山记》称:轩辕黄帝慕道周游四方,求解三一真气之要。遂南浮于江,登会稽至天台受金液神丹之方,炼九鼎之丹于缙云……而付之以丹经,藏于委羽山。 《华胥氏之国》所指的“弇州”、“台州”古地名在那里呢?张湛云:“不必便有此国。”但弇州的临海、天台、黄岩、仙居等地却有黄帝神话传说。说不定弇州(今江苏太仓)、台州(今浙江台州)这一广阔地域还真是黄帝时代传说的“华胥氏之国”。[3] 华胥遗迹 华阳故城 华阳故城别名卸花城,古华国的国都,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华阳寨村。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北部门户和军事重镇。著名的华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也是传说中古华胥国所在地。 华阳故城虽然仍有东周城址转折收缩的遗风,但在四面城墙及城角加筑了用于守城和瞭望的马面,数量达10个之多,是目前所知最早全方位配置马面的一座古城,也是当时城防体系最完备的中原战城。其防御墙也是东周城址考古的首次发现。 战国时期护城河、防御墙、城壕、防卫坑等大型城防设施的遗迹,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古代军事战争史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丰富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存,以及大量商代二里岗时期和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986年11月21日被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胥陵 华胥陵也称羲母陵,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华胥陵是华胥氏死后安寝的陵地,它北枕骊山,南临灞水,隔河与白鹿原相望,是一块纯阳的风水宝地。[2][2]华胥陵原周长200米,高8米,封土堆南北长80米,东西宽40米。陵区古柏参天,钟鼓高悬,殿宇祭台雄伟,常年祭祀不断。 据许多史书记载,中国上古时期有过一个华胥国,且有遗址存在。据《太平寰宇》记载:“蓝田为三皇故居,境内华胥陵”。明·清七部《蓝田县志》均载“蓝田有华胥氏陵,尊庐氏陵,女娲氏谷遗址,史称三皇故居。”《陕西通志》中说:“羲母(风华胥)陵在蓝田县北35里”。《蓝田县志》中说:“蓝田县内有华胥氏陵,史称三皇故居”。根据这些记载,华胥陵遗址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宋家村。 华胥陵周围分布着许多同华胥氏与之有关的人文遗址、遗迹。有华胥沟、三皇庙、毓仙桥、阿氏村(娲氏村)、女娲堡、补天台、人宗庙、磨合山、华胥窖、画卦台等。伏羲创建《八卦》时的“画卦台”;雷家庄相传是当年“雷泽”的所在地;传说“华胥窑”是华胥氏履大人迹后,感虹而生伏羲女娲的窑洞;“毓先桥、毓圣桥”相传是华胥氏在妊娠伏羲和女娲时所走过的桥梁;宋家村至今还保存着一通有关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碑的正中刻有“古华胥国”四个字,左右两边分别是“伏羲肇娠,黄帝梦游”八个字。宋家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明代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碑文正中刻有“古华胥国”字样,左右两边分别刻有“伏羲肇娠,黄帝梦游”八个字。这些都是十分珍贵人文遗址与实物。也都进一步印证了《陕西通志》“羲母陵在(蓝田)县北三十五里”的记录。华胥陵是中华大地上一座古老而神秘的陵冢,是一个令全球华人向往祭奠的圣地。[2] 文学作品中的华胥国 黄帝神游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列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因为黄帝的这个梦,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华胥国一词具有了三层意义。第一,被视为远古盛世的象征。如晚唐诗人曹唐,在《圣帝击壤歌四十声》诗中,对唐尧盛世予以热情歌颂,对华胥国那种朴素、安逸、衣食富足而又道德高尚的太素之乡,寄予深切的企盼。其中有句曰:“寤寐华胥国,嬉游太素乡。”第二,被视为可以逃避现实烦恼的乐土。如黄庭坚《醉落魄》“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争名争利休休莫。雪月风花,不醉怎生得。”陶陶兀兀,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这几句是说,只有沉醉于酒,才能不再去想追名逐利,才能充分享受风花雪月。第三,作为清美之梦的代称。如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是说自己怀念美丽的情人却无法相见,只能在梦里与之重逢了。无论是哪种意义,都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华胥国也曾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二刻拍案惊奇》里有一个故事叫《田舍翁时时经理,牧童儿夜夜尊荣》,讲的是一个孤儿叫寄儿,生来愚蠢,不识一字,替人家做苦力为生,后来又签字画押,被土财主雇去放牛,穿着破布袄,晚上睡在草房里。 一个道人看中了寄儿的道骨,想带他出家,寄儿不愿意,于是道人就传授了寄儿一句五字真言,就是“婆珊婆演底”,说是睡觉前将这五字真言念上一百遍,就可以夜夜快活。寄儿遵照道人的嘱咐,睡觉前整整念了一百遍,然后入睡,在梦里进入了华胥国,在华胥国里,寄儿献万言长策,被任命为著作郎,旗帜鼓乐,高头骏马,送入衙门上任。从此以后,寄儿白天劳苦,晚上就念“婆珊婆演底”进入梦中华胥国,饮美酒,享佳肴,看歌舞。被招为驸马后,又因消除玄菟、乐浪两个邻国的威胁,立了大功,被封为黑甜乡侯,富贵到了极点。到后来寄儿在放牛时发现了一窖金银,献给土财主,被土财主收为养子,开始享受富裕生活,五字真言也不念了。但从此以后,白天和晚上开始颠倒过来,白天享富贵,晚上做恶梦。原来传授五字真言的道人又来了,他向寄儿讲明了其中的道理:白天享富贵的,晚上就要做恶梦;白天劳苦的,晚上就进华胥国享受富贵。 这个故事是是根据《列子》中的故事改编的,又加入了黄粱梦故事中的细节。《列子》中有一篇讲黄帝即位十五年后,白天睡觉做了一个梦,梦游华胥国。华胥国里没有君主,一切都是自然状态,老百姓都没有嗜欲,不以生为乐,不以死为恶,人与人的关系那么和谐,因而也就没有什么爱憎,无利无害,因而也没有争斗,没有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那个国家的人都没有恐惧,甚至入水不溺,入火不热。这样的一个国家简直比天堂还美好。后人就用“华胥国”来指美得不能再美的梦境。[2] 《列子》中的另一篇故事讲的是周朝有一个富翁,有很大的一份家业,天天想着家业,想着如何挣更多的钱,弄得身心俱疲,而到了夜晚,一入睡就做梦,梦见自己给人家当奴仆,累得要死,还要受主人的辱骂和鞭打,痛苦得在梦中叫唤,一直到天亮。而这个富翁使用的一个老奴仆,年老体衰,还要整天地劳作,但是一到晚上就梦见自己成为国王,大权独揽,吃喝玩乐,要啥有啥,快乐无比。当有人对这个奴仆如此辛劳表示同情时,这个仆人说:“人生百年,一半白天一半黑夜。我白天为奴仆,很辛苦,但是到了晚上就成了君王,其乐无比。有什么可怨恨的呢?”那个富翁为晚上梦中的辛劳而烦恼,他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你白天是富翁,享受富贵,晚上做梦自然就要劳苦,这是自然的规律。你想白天黑夜都享受,怎么可能呢?” 后世纪念 首届华胥文化论坛在古城西安举行。北京大学陆地教授、中国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东晨、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杨琳等五十余位国内知名文化、历史、考古、经济及产业专家齐聚古城,在华胥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华胥氏的伟大功绩及华胥文化的深远影响,为全球华夏儿女架起探索追寻华胥文化的桥梁,奉献一场寻根问祖的文化盛宴。[9] 参考资料 [1] 华胥氏的来历.西部网 [引用日期2015-12-29] [2] 华胥陵—中华民族的母亲陵.人文社科网.2014-8-7 [引用日期2014-08-07] [3] 皇帝梦游 华胥台州.台州文学艺术网 [引用日期2014-12-25] [4] 《列子》黄帝篇:黄帝既寤,怡然自得,伏羲女娲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曰:‘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 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 [5] 《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6] 《唐代诗文中“华胥国”意象及其内涵》,韩理洲,张争光,韩绪耀,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月,第9卷,第4期 [7] 《华胥氏与伏羲、女娲故里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马世之,《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中华始祖母华胥考.道客巴巴 [引用日期2014-08-22] [9] 首届华胥文化论坛在西安举办 五十余专家探索华夏民族文明根脉.中国青年网
浏览:5187
范阳郡邹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1992年续修. 存3册.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按凡例所提, 全书应有5卷. 本拍摄仅含1-3卷. 缺卷4-5. 神山一世祖 : 邹元圣. 于明末自南雄迁居廉江良洞. 神山村祖(3世) : (明) 邹廷高,号翠亭. 自良亭迁居神山村. 生二子 : 邹可宠 ; 邹可权. 东头村房祖(4世) : 邹可宠,号南台. 子孙析置吉水邹屋,久辉塘,平田村,龙合,山口,马旺塘等地. 西头村房祖(4世) : (明) 邹可权,字用经,号南沼. 子孙析置𡌶塘村,红花根,大园,葩竹村,中塘,丹竹埇,长岭等地. 𡌶涌祖 : (6世) 邹子信,字述孟 ; (10世) 邹文科,字日进,一名忠清. 久辉塘村祖(7世) : 邹国璠. 葩竹村祖(7世) : (清) 邹国瑄,字皋生,号若东. 丹竹涌村祖(7世) : (清) 邹国瑚 ; 邹国瑛,字峻生,号若泰. 勇安祖(8世) : 邹士尚,字相鲁. 二传分二支 : 邹文兴(迁龙合村) ; 邹文光(迁山口邹屋村). 广西博白支祖(9世) : 邹君仲. 由广东廉江良洞迁广西博白县富阳乡那雷岩村. 子孙析置石牛田,塘垻,富贵,石马坡等地. 中田祖(10世) : 邹佑孙. 石牛田村祖(10世) : 邹芝任. 君仲公五子. 迁博白龙潭镇兴华,石牛田村居住. 石城祖(11世) : 邹荣贵. 据说自高州迁来,兄邹荣华仍居高州南街. 子孙析置邹屋等地. 排辈(21世起) : 乾坤定泰昌 仁才兴纲常 泽源洪波沛 富贵培国强 纯智球珍理 耀善伟安祥 博白支序辈 : 家秉忠良 才优颖异 世传彝训 学显科名 散居地 : 广东省廉江县, 广西省博白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廉江神山邹氏族谱
浏览:100
范阳郡邹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1992年续修. 存3册.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按凡例所提, 全书应有5卷. 本拍摄仅含1-3卷. 缺卷4-5. 神山一世祖 : 邹元圣. 于明末自南雄迁居廉江良洞. 神山村祖(3世) : (明) 邹廷高,号翠亭. 自良亭迁居神山村. 生二子 : 邹可宠 ; 邹可权. 东头村房祖(4世) : 邹可宠,号南台. 子孙析置吉水邹屋,久辉塘,平田村,龙合,山口,马旺塘等地. 西头村房祖(4世) : (明) 邹可权,字用经,号南沼. 子孙析置𡌶塘村,红花根,大园,葩竹村,中塘,丹竹埇,长岭等地. 𡌶涌祖 : (6世) 邹子信,字述孟 ; (10世) 邹文科,字日进,一名忠清. 久辉塘村祖(7世) : 邹国璠. 葩竹村祖(7世) : (清) 邹国瑄,字皋生,号若东. 丹竹涌村祖(7世) : (清) 邹国瑚 ; 邹国瑛,字峻生,号若泰. 勇安祖(8世) : 邹士尚,字相鲁. 二传分二支 : 邹文兴(迁龙合村) ; 邹文光(迁山口邹屋村). 广西博白支祖(9世) : 邹君仲. 由广东廉江良洞迁广西博白县富阳乡那雷岩村. 子孙析置石牛田,塘垻,富贵,石马坡等地. 中田祖(10世) : 邹佑孙. 石牛田村祖(10世) : 邹芝任. 君仲公五子. 迁博白龙潭镇兴华,石牛田村居住. 石城祖(11世) : 邹荣贵. 据说自高州迁来,兄邹荣华仍居高州南街. 子孙析置邹屋等地. 排辈(21世起) : 乾坤定泰昌 仁才兴纲常 泽源洪波沛 富贵培国强 纯智球珍理 耀善伟安祥 博白支序辈 : 家秉忠良 才优颖异 世传彝训 学显科名 散居地 : 广东省廉江县, 广西省博白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廉江神山邹氏族谱
浏览:100
德神唐氏三修族譜
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100
厚狭郡万仓村、松ヶ瀬村各神社伝来并家谱
原図书: 写本、1册 。 所蔵者: 山口県文书馆。 要约:山口県厚狭郡万仓(现: 同郡楠町)の宫尾八幡宫、若一王子宫、宗像大神宫、五所摂社と松ケ瀬村(现:山阳町)の 贺茂大明の伝来の他、元祖重通(年代不详)から十六代忠重(1800年前后の人)に至る贺茂大明神神主河本家の家谱を収む。 山口県文书馆。毛利家文库; 社寺 134。
浏览:0
财神导读知识
正月初二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初二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俗称“迎婿日”。 正月初二的习俗有: 1、回娘家 这一天最广为人知的传统习俗,就是“回娘家”。 这一天,回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而且礼品的数量以双数为宜。女婿也要精心准备,回娘家拜年,在娘家人的面前,也算是一回年终考核呢,娘家人会“难为”女婿,图个热闹场面,在这背后,体现的还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家庭家族观念,一家人也会选择在这一天拍一张全家福。 2、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你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在这天均举行祭祀活动,祭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发大财。 3、吃开年饭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也会杀生鸡开年,取生气十足的意思。在饮食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 4、吃面条 民间有云:初一饺子初二面。所以大年初二要吃面条,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记得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面”的风俗。 5、食日昼 女儿回娘家,必备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但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思念。 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浏览量:1274次
大年初四迎财神
大年初四迎财神
大年初四是在中国农历上的正月初四,在民俗上也称作“羊日”,而同时历来也是中国民间祭财神民俗的一个日子。 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从历史中民间角度来看,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会在一起吃“折罗”而“扔穷”,而同时也是准备祭财神的日子,相关的民俗就有“迎神接神、接五路”等,在古代的时候正月初四子夜,往往一些民间百姓,尤其是做生意的商人会准备糕点、香烛等物虔诚恭恭敬财神,传说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而在大年初四这一天就开始在以前多是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初五开市,以图吉利,也名曰“抢路头”。
浏览量:1016次
年初五迎财神
年初五迎财神
年初五迎财神是我国传统的民俗之一,在时间上大年的正月初五在阳历的时间上历年来看往往是在1月25日至2月24日之间,而这一天也称为“破五节”,记叙清代北京岁时风俗的杂记的典籍《燕京岁时记》中有云: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新婚女子亦于当日归宁,而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 而从年初正月五迎财神的来历上往往是和民间信俗中的财神生日以及《封神榜》中姜子牙封神及“破五”有关,所以从民俗角度来看年初五这一天主要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俗是送穷和迎财神,对于这一天在以前古代的商人特别看重,其实本质上是图吉利,添喜庆。 从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还能探索到和年初五迎财神相关的描述,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在这边描述的“抱路头”就是“迎财神”了。从民俗研究来看,迎财神之风俗往往盛行于明清和民国时期,而在财神的信俗中还分为文、武财神和君财神,这里都有一些历史人物作为对照,往往在文财神对应的是商朝宗室大臣比干,而武财神则主要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赵公明和三国时期的关羽,而君财神则对饮的是后周皇帝柴荣。而正月初五这一天称为财神的生日主要原因则还是和宋朝时期的蔡京以及唐朝开元间人王元宝有关。
浏览量:1111次
扬州过年习俗
扬州过年习俗
江苏扬州有着“月亮城”的美誉,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扬州的民俗文化也很丰富,特别是春节的习俗。爬门头、走大局、要糖、隔年陈、扫地聚财、挑财神水等风俗已传至今日。 【爬门头】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后,老扬州要点上香炉蜡烛守岁,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长辈们开始给晚辈发压岁钱。这时候大人会关上大门,让家中个子小的孩子抓着门后的门闩往上爬,因为老式的大门是木制的,门后面从上到下有几根横木,中间还有门闩开关,这一风俗就是爬门头。老年人说小个子三十晚上爬门头能长个头,爬得快长得快,爬得高长得高。小孩多的人家孩子们还互相展开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走大局】 年三十晚上,长辈们都要把云片糕、苹果、橘子等摆在每个人的床头供新年第一天早上起床吃,吃云片糕取其寓意“高高爽爽”,吃苹果取其寓意“平平安安”,这些风俗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但吃橘子却有着扬州独特的寓意。因为在扬州话里,运气叫做“局气”,走运叫做“走局”,橘子的“橘”和局气的“局”谐音,所以赠人橘子,就含有把好的运气带给他人的美好寓意,扬州人新年请人吃橘子,就是祝福对方走大运,诸事顺利。 【要糖】 大年初一早上,扬州民间有大人小孩出门到周围邻居家里给长辈拜年的风俗,这时候最忙的是小孩,他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去要糖,也就是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要糖这一风俗传承的是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隔年陈】 大年初一早上吃圆子和面条,圆子寓意团圆,面条寓意长久,大年初一中午也不新做饭菜,而是把三十晚上的剩饭剩菜端出来热一热再吃,这叫做“隔年陈”,按老年人说法,大年初一到初五这五天年当中都不能新做饭菜,寓意年年粮食有余。 【挑财神水】 正月初五这一天,民间传说是财神菩萨生日,这一天天没亮,扬州民间有一个风俗:一家的男主人要起大早去附近的河边或井里去挑水,这个水叫做“财神水”,传说谁抢到第一名谁就能在新年发大财。 【扫地聚财】 大年初一民间不作兴扫地,正月初二才可以扫地,这一天扫地也有讲究:扫帚要从大门口往屋里扫,而不是像往常一样把灰尘垃圾朝门外扫,初二这样扫地就是要把大年初一聚集起来的财气往家里扫,先堆在一处然后才清扫出去。
浏览量:1002次
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生日吗
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生日吗
在民俗过年时候,以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在民间有招财进宝的寓意,而在民俗习惯上各地人们也有摆宴席,燃放鞭炮,等多种庆祝活动,本意就是迎接财神的到来。 正月初五的时间在阳历上一般会在1月25日至2月24日之间,而和迎财神相关的当天也称为俗称破五节,在《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一直以来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从民间信俗中来说也和破禁忌有关。而和财神相关的信俗不少地方都以正月初五作为财神爷的生日,有写地方还会在初四的晚上来进行迎接财神相关的活动,相传,正月初五迎财神盛行于明清和民国时期。
浏览量:9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