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书的合称,是儒学的核心文献,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附《春秋》)、《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十三经”的整体性概念成熟于明朝(1368-1644),以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神宗颁布诏令钦定《十三经注疏》为完全确立的标志;是从汉武帝(前156-前87在位)确立五经博士开始,学术潮流与政治权力不断调整儒家经书名目的共同成果,是儒家经书的最近一次结集。
十三经的内容庞杂,来源及时代不一,主要形成于先秦,既有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之前已经长期流传的古代文献,也有主要由战国(前468-前221)儒家学者编写的著述。其中一部分与孔子、早期儒家思想和其他儒家典籍的关系存在争议,如《春秋》、《周礼》、《左传》。更强烈的争议是所谓的“伪书”问题,如今本《尚书》的部分篇目。
儒家经书的整理、加工、流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