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北传佛教的四部《阿含经》之一。全经分四分四诵,共二十二卷。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称“长阿含经”,又作《长阿鋡经》。

后秦弘始十五年(413年)于长安由罽宾三藏沙门佛陀耶舍口诵,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汉文,秦国道士道含笔录,收录于《大正藏》第一册,世为部派佛教所宗。北传汉译《长阿含经》与南传佛教的《长部》经典大致相同。现代中外学者研究认为《长阿含经》可能出于分别说系法藏部。

相关人物
长阿含经相关文献
《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是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全经分四分四诵,22卷,共收30部经。此经梵本属法藏部,原本失传。近代曾在中亚发现梵本残片。历代别出异译之单品约24种、58卷左右。各经出自何派传本,已无可稽考。北传汉译《长阿含经》与南传《长部经典》大体相应。《长部经典》共收34种经。其中有四经汉译全缺;而《三十二相经》《念处经》汉译收在《中阿含经》中;但南传《长部经典》没有《增一经》《三聚经》和《世纪经》三经。一般认为,北传倾向于把内容相近的经文排在一起,而南传的排列则更多地保留了经文形成先后的原来面貌。主要内容可分4部分:总结和解释佛教的基本教理。概括教义的经有《十上经》《增一经》和《三聚经》等。这些经将教义分门别类,按数字顺序排列。以简单列举为特点,所述教义主要有四谛、八正道、四禅、五蕴、缘起、十二因缘、无常、无我、因果报应、生死...
查看全文
阿含经
释名梵语及巴利语āgama是来的意思,ā是前置词,有相反的意思,gama是去之意,合起来就是“来”的意思,因此古译阿含为“趣”与“归”,是“展转传来”,有传授传承的意思,如《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五:“如是四种,师弟展转传来于今;由此道理,是故说名阿笈摩。”《善见律毘婆沙》卷一:“容受聚集义,名阿含。如修多罗说:‘佛告诸比丘:我于三界中,不见一阿含,如畜生阿含,纯是众生聚集处也。’”僧肇《长阿含经序》说:“阿含。秦言法归。法归者。盖是万善之渊府。总持之林苑。其为典也。……道无不由。法无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归。故以法归为名。”《翻译名义集》把“阿含”译为“无比法”或“教”,意思是“法之最上者也”。“阿含”或名“阿笈摩”,意为诸佛辗转传来的成佛之道。传译全本《长阿含经》:共二十二卷,后秦弘始十五年(413年)于长安由罽宾三藏沙门佛陀耶舍口诵,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汉文,秦国道士道含笔录。《中阿含经》...
查看全文
《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收经222部,分为五诵十八品。经文分品,并无统一划分标准,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①根据经文所述的主要教义分品。如《业相应品》有10部经,主要阐述业报轮回等教义,兼驳耆那教苦行灭业和其他宗教派别的业报学说;《未曾有法品》有10部经,主要记述佛陀的往生事迹和阿难等佛弟子的持戒修行。此外,《根本分别品》等把论述相同教义的若干部经集成一品;②根据经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列成专品。如《舍利子相应品》有11部经,叙事都与舍利子有关;③依据说法的形式分品。如《七法品》有10部经,各经都列举7种比喻阐发教理;④取所集经中一部经名作为品名。如《长寿王品》、《脯利多品》等。些外还有一品,名为《双品》,但品名与所集经文完全无关。因《双品》前五部经放在第四诵,后五部经放在第五诵,故以此为名。全经包括三个主要内容:①详述各种修行规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达到涅槃解脱过程中的作用,这是此经的重点.如对三学(戒
查看全文
中阿含经
汉传版本全译本苻秦建元二十年(384年)由昙摩难提译出五十九卷,东晋隆安二年(398年)瞿昙僧伽提婆重译六十卷。别译本《四谛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为《中阿含经》卷7〈分别圣谛品〉的单行译本。内容本经之义趣据《萨婆多毘尼毘婆沙》总序:“为利根众生说诸深义。名中阿含。是学问者所习”。本经重于律治,较诸其它阿含经,《中阿含经》经文不长不短,故名“中阿含”,分五诵十八品。内容述及八正道、十二因缘、四禅、缘起、六界聚、六触处、十八意行等部派佛教教义,阐述善恶因果报应,劝人止恶向善,常以寓言故事启发。
查看全文
杂阿含经
音义阿含(巴利语、梵语:āgama)亦作“阿鋡”、“阿鋡暮”、“阿笈摩”,本义来,转义传来、圣教,谓自佛陀及圣弟子处传来之教;或言归,归附、归结义,谓佛法之总汇。Saṃyukta有二义:相应的(事相应的),杂处的(间厕鸠集的)。汉传译名,取自杂处之义,故译为杂阿含。这可能是因为早期结集,各经都是独立出现,经文简短,次第杂乱,所以被称为杂。《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取相应之意,称为《相应阿笈摩》,与巴利藏《相应部》取名相同。译本《杂阿含经》为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在元嘉二十年(443年)于杨都祇洹寺口述,宝云传译汉文,慧观笔录,共五十卷。其原本来源不明,《开元释教录》记载,此本就是法显由锡兰取回的杂阿含梵本;也有可能是求那跋陀罗由天竺或锡兰带来中国。现代在高昌及于阗发现梵文片断,与现存《杂阿含经》一致,因此可以推断它是由梵文本译出,属于根本说一切有部。另有十六卷本《别译杂阿含经》,译者失传,译...
查看全文
长阿含经相关标签
阿含部
家族谱大览
泮南葛氏宗谱葛府 [20卷,含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2年重修.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迁祖(1世) : (唐) 葛殷覆,字仁卿,行叙一. 由丹阳迁居东阳里仁坊. 生一子 : 葛广,行定一. 派祖(7世) : (北宋) 葛诩,行本一(槐塘祖) ; 葛询,行本二(横池祖) ; 葛咨,行本三(葛府祖) ; 葛譓,行本四(双牌祖) ; 葛谆,行本五(横溪祖). 皆为文琰公之子. 上成派祖(7世) : (北宋) 葛训,行本六. 文玘公之子. 徙居台州赤城. 生一子 : 葛晰,行周十. 注 : 此谱主要为葛府派世系资料. 葛府水口祖(11世) : (南宋) 葛默,行千二十一,原行亨六. 分派祖(17世) : (明) 葛天吉,行光十二(铜鉴) ; 葛天祥,行光五十三(临泽) ; 葛兆长,行光五十一(市巷) ; 葛兆云,行光八十三(嫡祖) ; 葛禳,行光六十六(坞口) ; 葛庸宗,行光八十五(东门) ; 葛思进,行光八十四(葛村子) ; 葛悌,行光八十(清潭) ; 葛真,行光十八(萧薛). 分支房祖(18世) : 葛承淮,行敬四十六(桑园) ; 葛仲演,行敬七(泗塘) ; 葛仲得,行敬十九(杨塘) ; 葛贵,行敬二百九十二(鞍山) ; 葛鍭,行敬二百七十一(坞葛). 排行 : 叙定皋谟尊 亲本周治百 千万继承英 明光道谊诚 新排行(20世起) : 诚敬宗文德尚贤 衍蕃昭达显曾元 康宁富贵咸孚寿 和顺祯祥世善昌 永绍崇隆世德彰 敦贤务本允纯良 秉怀公正修宜慎 树立钦培学景芳.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0
泮南葛氏宗谱葛府 [20卷,含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2年重修.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迁祖(1世) : (唐) 葛殷覆,字仁卿,行叙一. 由丹阳迁居东阳里仁坊. 生一子 : 葛广,行定一. 派祖(7世) : (北宋) 葛诩,行本一(槐塘祖) ; 葛询,行本二(横池祖) ; 葛咨,行本三(葛府祖) ; 葛譓,行本四(双牌祖) ; 葛谆,行本五(横溪祖). 皆为文琰公之子. 上成派祖(7世) : (北宋) 葛训,行本六. 文玘公之子. 徙居台州赤城. 生一子 : 葛晰,行周十. 注 : 此谱主要为葛府派世系资料. 葛府水口祖(11世) : (南宋) 葛默,行千二十一,原行亨六. 分派祖(17世) : (明) 葛天吉,行光十二(铜鉴) ; 葛天祥,行光五十三(临泽) ; 葛兆长,行光五十一(市巷) ; 葛兆云,行光八十三(嫡祖) ; 葛禳,行光六十六(坞口) ; 葛庸宗,行光八十五(东门) ; 葛思进,行光八十四(葛村子) ; 葛悌,行光八十(清潭) ; 葛真,行光十八(萧薛). 分支房祖(18世) : 葛承淮,行敬四十六(桑园) ; 葛仲演,行敬七(泗塘) ; 葛仲得,行敬十九(杨塘) ; 葛贵,行敬二百九十二(鞍山) ; 葛鍭,行敬二百七十一(坞葛). 排行 : 叙定皋谟尊 亲本周治百 千万继承英 明光道谊诚 新排行(20世起) : 诚敬宗文德尚贤 衍蕃昭达显曾元 康宁富贵咸孚寿 和顺祯祥世善昌 永绍崇隆世德彰 敦贤务本允纯良 秉怀公正修宜慎 树立钦培学景芳.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0
泮南葛氏宗谱葛府 [20卷,含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2年重修.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迁祖(1世) : (唐) 葛殷覆,字仁卿,行叙一. 由丹阳迁居东阳里仁坊. 生一子 : 葛广,行定一. 派祖(7世) : (北宋) 葛诩,行本一(槐塘祖) ; 葛询,行本二(横池祖) ; 葛咨,行本三(葛府祖) ; 葛譓,行本四(双牌祖) ; 葛谆,行本五(横溪祖). 皆为文琰公之子. 上成派祖(7世) : (北宋) 葛训,行本六. 文玘公之子. 徙居台州赤城. 生一子 : 葛晰,行周十. 注 : 此谱主要为葛府派世系资料. 葛府水口祖(11世) : (南宋) 葛默,行千二十一,原行亨六. 分派祖(17世) : (明) 葛天吉,行光十二(铜鉴) ; 葛天祥,行光五十三(临泽) ; 葛兆长,行光五十一(市巷) ; 葛兆云,行光八十三(嫡祖) ; 葛禳,行光六十六(坞口) ; 葛庸宗,行光八十五(东门) ; 葛思进,行光八十四(葛村子) ; 葛悌,行光八十(清潭) ; 葛真,行光十八(萧薛). 分支房祖(18世) : 葛承淮,行敬四十六(桑园) ; 葛仲演,行敬七(泗塘) ; 葛仲得,行敬十九(杨塘) ; 葛贵,行敬二百九十二(鞍山) ; 葛鍭,行敬二百七十一(坞葛). 排行 : 叙定皋谟尊 亲本周治百 千万继承英 明光道谊诚 新排行(20世起) : 诚敬宗文德尚贤 衍蕃昭达显曾元 康宁富贵咸孚寿 和顺祯祥世善昌 永绍崇隆世德彰 敦贤务本允纯良 秉怀公正修宜慎 树立钦培学景芳.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0
鄧氏族譜 [3卷,含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南阳堂藏, 清嘉庆22[1817]接修. 3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中心. 鼻祖 : (汉) 邓禹,字伯华. 始东京河南江北道汴梁路. 青岗基祖(26世) : (唐) 邓继先,字景福. 由锦水街复邓城. 昌江一世祖 : (明) 邓发经,字纶元. 禹公51世孙,原居湖广荆州府沙市,于宏治间游学粤东,卜居郴州之宜章三溪. 长房祖 : 邓永清,字肇启. 迁平江祖 : (清) 邓传镜,字胜瑞 ; 邓传美,字华生 ; 邓传富,字仁圣. 散居地 : 湖南省平江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昌江邓氏接修族谱.
浏览:100
海南梁氏谱 [56卷,含卷首]
原书: [海南] : 海南梁氏谱编委会编印, 2001年(天马图书印刷). 57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发源始祖 : 伯益. 因功被赐赢姓. 受姓始祖 : 梁康伯. 周大夫秦仲次子. 封于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立国为君. 后子孙以国为姓. 太祖 : (唐末) 梁震,自号荆台处士. 原籍四川邛州,寓居湖北荆州江陵. 下有三子: 梁股(居江陵) ; 梁肱(谪琼崖) ; 梁肘(迁直隶顺天府). 父子四人皆中进士. 迁琼始祖(1世) : (宋初) 梁肱,字光禄. 震公次子. 建籍琼山梁沙. 肱公下五子(2世) : 梁怀思(长派,居梁陈) ; 梁怀恩(次派,居梁沙) ; 梁怀惠(三派,居苍好) ; 梁怀德(四派,居梁沙) ; 梁怀信(五派,居梁老). 怀思公下派祖(15世) : 梁仲宝 ; 梁后吉. 仲宝公下支祖(19世) : 梁文博,字学正(居海口) ; 梁文俊(居安县大昌村) ; 梁文杰(居琼山) ; 梁文绪(居琼山) ; 梁文毫 ; 梁文经 ; 梁文吉 ; 梁文谱. 怀恩公下派祖(5世) : 梁宗贤(下三子: 梁文豹 ; 梁文彪 ; 梁文龙) ; 梁宗祥(下三子: 梁文渊 ; 梁文洽 ; 梁文溥). 皆为椿公之子. 文豹公下支祖(9世) : 梁勋. 阿鲁公之子. 下有二子: 梁文玙 ; 梁文应. 乐会派祖(10世) : 梁公后,谥端敏. 经属公之子. 文彪公之后. 自梁沙入乐(今琼海市). 公后公下二子 : 梁淘,原名颖,谥温和(下二子: 梁万益 ; 梁万全) ; 梁源,谥温厚(下一子: 梁万烈). 迁澄迈祖(9世) : 梁修戒,更名修职. 崇庆公之子. 文洽公之孙. 居卜罗村. 下有三子: 梁斗文 ; 梁允文 ; 梁仰文(一传后止). 屯昌乌坡祖(32世) : 梁家明. 肘公之后. 下有五子: 梁永和 ; 梁永吉 ; 梁永辉(一传后止) ; 梁永旗 ; 梁永合. 字派(31世起) : 生居安定振其昌 崇正渊源绍所香 宏肇修齐家有泰 彩新荣宇泽斯扬. 散居地 : 海南省琼山县, 定安县, 屯昌县, 澄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注 : 卷26至卷29之卷端题为 "梁氏家乘".
浏览:0
海南梁氏谱 [56卷,含卷首]
原书: [海南] : 海南梁氏谱编委会编印, 2001年(天马图书印刷). 57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发源始祖 : 伯益. 因功被赐赢姓. 受姓始祖 : 梁康伯. 周大夫秦仲次子. 封于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立国为君. 后子孙以国为姓. 太祖 : (唐末) 梁震,自号荆台处士. 原籍四川邛州,寓居湖北荆州江陵. 下有三子: 梁股(居江陵) ; 梁肱(谪琼崖) ; 梁肘(迁直隶顺天府). 父子四人皆中进士. 迁琼始祖(1世) : (宋初) 梁肱,字光禄. 震公次子. 建籍琼山梁沙. 肱公下五子(2世) : 梁怀思(长派,居梁陈) ; 梁怀恩(次派,居梁沙) ; 梁怀惠(三派,居苍好) ; 梁怀德(四派,居梁沙) ; 梁怀信(五派,居梁老). 怀思公下派祖(15世) : 梁仲宝 ; 梁后吉. 仲宝公下支祖(19世) : 梁文博,字学正(居海口) ; 梁文俊(居安县大昌村) ; 梁文杰(居琼山) ; 梁文绪(居琼山) ; 梁文毫 ; 梁文经 ; 梁文吉 ; 梁文谱. 怀恩公下派祖(5世) : 梁宗贤(下三子: 梁文豹 ; 梁文彪 ; 梁文龙) ; 梁宗祥(下三子: 梁文渊 ; 梁文洽 ; 梁文溥). 皆为椿公之子. 文豹公下支祖(9世) : 梁勋. 阿鲁公之子. 下有二子: 梁文玙 ; 梁文应. 乐会派祖(10世) : 梁公后,谥端敏. 经属公之子. 文彪公之后. 自梁沙入乐(今琼海市). 公后公下二子 : 梁淘,原名颖,谥温和(下二子: 梁万益 ; 梁万全) ; 梁源,谥温厚(下一子: 梁万烈). 迁澄迈祖(9世) : 梁修戒,更名修职. 崇庆公之子. 文洽公之孙. 居卜罗村. 下有三子: 梁斗文 ; 梁允文 ; 梁仰文(一传后止). 屯昌乌坡祖(32世) : 梁家明. 肘公之后. 下有五子: 梁永和 ; 梁永吉 ; 梁永辉(一传后止) ; 梁永旗 ; 梁永合. 字派(31世起) : 生居安定振其昌 崇正渊源绍所香 宏肇修齐家有泰 彩新荣宇泽斯扬. 散居地 : 海南省琼山县, 定安县, 屯昌县, 澄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注 : 卷26至卷29之卷端题为 "梁氏家乘".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