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庄子

(书)

庄子》一般认为是集合了庄子及庄学后人的篇章,整理而成,分为内篇、外篇与杂篇。道教中奉《庄子》为经典,也称为《南华真经》或《南华经》。民国以来,内篇为庄子言行、外篇为弟子杂说、杂篇为后世敷衍逐渐成为定说。

据司马迁《史记》所载,《庄子》有十余万言,由汉至晋之间,都为五十二篇。今本所见《庄子》则为三十三篇,七万余言,应是郭象作注时所编定。历代《庄子》注本,以郭象注、成玄英疏解最为重要。严灵峰所编《无求备斋庄子集成》正、续二编已经多达数百部注本。今人王叔岷所著《庄子校诠》最为精详。

魏晋玄学称《老子》、《庄子》、《易经》为“三玄”,为清谈的主要典籍。唐代时,《庄子》与《老子》、《文子》、《列子》并列为道教四部经典。列御寇中有庄子言行,借盗跖微言大义。

《庄子》标志先秦散文已经由语录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也标志着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庄子简介资料
中国古代哲学
公元前300 年
中国(战国)
古汉语
郭象
33篇
庄子相关文献
庄子
成书源流《庄子》书分内、外、杂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庄子》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篇、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本归于老子”。然而就《庄子》书中寓言、义理及〈天下篇〉对老子思想所评述,老子与庄子思想架构有别,关怀亦不相同,所谓“道家”思想体系与《庄子》书,实经过长期交融激荡,经汉代学者整理相关材料,方才编定。注疏晋《庄子注》廿一卷--西晋司马彪注。《庄子注》又称《南华真经注疏》--西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孙毓修撰札记。唐《庄子注》--唐成玄英注。宋《庄子口义》--宋林希逸撰。《南华真经义海纂微》百零六卷--宋褚伯秀撰。明《庄子通》十卷--明沈一贯撰。《庄子翼》--明焦竑撰。《南华真经旁注》--明方虚名撰...
查看全文
南华真经
南华真经,即《庄子》相传为战国时宋国蒙人庄周撰,实际应为战国至秦汉之际道家庄子学派之著作总集。其书上承老子,宣扬虚无之道为万物本源,主张齐万物,同是非,无己无待,与自然万物相合为一。秦汉以后,历代道家学者与道教徒皆奉此书为经典。《庄子》被称为《南华真经》与唐朝玄宗的崇道活动有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尊其书为《南华真经》。并把《庄子》与《道德经》、《列子》等书并列,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其书上承老子,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基本观点,认“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客观存在,强调事物的自我生化。该书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把提倡仁义和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进行抨击,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在人类生存方式上,该书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
查看全文
庄子
生平经历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根据以上记载,庄子名周。《知北游》中说“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这可能是庄子对自己名字的特地解释。又有说庄子字子休,见于《警世通言》,但司马迁没有记载,《庄子》中也没有相关证据,恐怕不确。庄子是战国时期蒙(今属安徽蒙城)人也,曾任漆园史。1074年蒙城县令建造庄子祠堂,并邀请好友苏轼题词,称庄子祠堂记。庄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认为是前369年—前286年。庄子逝世的那年,宋国灭亡。也有认为庄子活得更长的,《庄子》中有“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显然宋亡以后才称呼“旧国旧都”。庄子属道家,从《庄子》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
查看全文
国庄子
生平齐昭公元年(前632年),国归父与崔夭率领齐国军队作为晋国盟军参加了城濮之战。次年,国归父代表齐国与周王子虎及晋、宋、陈、秦等国大臣会盟于翟泉,谋划讨伐郑国。齐昭公六年(前637年),国归父奉命聘鲁,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使鲁国能够继续朝于齐,维护了齐国的大国地位。有子国武子国佐。
查看全文
甯庄子
参考文献《左传》闵公、僖公
查看全文
庄子相关标签
哲学家
庄周
子部道家类
道家
道经
中国哲学
1 / 3
家族谱大览
庄子文化与探索, 2008
原书: [福建] : 三明市庄子文化研究会, 2008. 1册(约67页) : 插图, 肖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注 : 此书之第61至62页包括 "福建省大田县严氏源流". 其他部份皆为探讨庄子思想, 文学之散文集录. 注 : 庄子名周. 约与孟子同时期. 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文学家, 及哲学家. 继承老子学说, 建构道教. 他的理念与著作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原素. 严姓源流之一 : 出于庄姓. 庄子陵因避汉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 广平支始祖 : (北宋) 严添一. 由邵武迁新埔, 双涧等地. 均溪支始祖 : (唐末) 严二,讳允,字符吉. 由淮西光州从王审知入福州府侯官县. 沙县一世祖 : 严伏三,讳诸. 庄村派祖 : 严邦,行十四公. 诸公次子. 邦公下四子 : 严柽(居前林坂) ; 严着(居严源) ; 严竖(居庄村) ; 严先勇,字大鹏,行三十公(居下村). 严氏散居地 : 福建省大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庄子文化与探索
原书: [福建] : 三明市庄子文化研究会, 2008. 1册(约67页) : 插图, 肖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注 : 此书之第61至62页包括 "福建省大田县严氏源流". 其他部份皆为探讨庄子思想, 文学之散文集录. 注 : 庄子名周. 约与孟子同时期. 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文学家, 及哲学家. 继承老子学说, 建构道教. 他的理念与著作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原素. 严姓源流之一 : 出于庄姓. 庄子陵因避汉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 广平支始祖 : (北宋) 严添一. 由邵武迁新埔, 双涧等地. 均溪支始祖 : (唐末) 严二,讳允,字元吉. 由淮西光州从王审知入福州府侯官县. 沙县一世祖 : 严伏三,讳诸. 庄村派祖 : 严邦,行十四公. 诸公次子. 邦公下四子 : 严柽(居前林坂) ; 严著(居严源) ; 严竖(居庄村) ; 严先勇,字大鹏,行三十公(居下村). 严氏散居地 : 福建省大田县等地.
浏览:0
庄子文化与探索
原书: [福建] : 三明市庄子文化研究会, 2008. 1册(约67页) : 插图, 肖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注 : 此书之第61至62页包括 "福建省大田县严氏源流". 其他部份皆为探讨庄子思想, 文学之散文集录. 注 : 庄子名周. 约与孟子同时期. 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文学家, 及哲学家. 继承老子学说, 建构道教. 他的理念与著作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原素. 严姓源流之一 : 出于庄姓. 庄子陵因避汉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 广平支始祖 : (北宋) 严添一. 由邵武迁新埔, 双涧等地. 均溪支始祖 : (唐末) 严二,讳允,字符吉. 由淮西光州从王审知入福州府侯官县. 沙县一世祖 : 严伏三,讳诸. 庄村派祖 : 严邦,行十四公. 诸公次子. 邦公下四子 : 严柽(居前林坂) ; 严着(居严源) ; 严竖(居庄村) ; 严先勇,字大鹏,行三十公(居下村). 严氏散居地 : 福建省大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1.丰城庄子时氏谱书, 1, 1665-2012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新庄子东海堂徐氏族谱
原书: 台北市 : 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 民国90[2001]初版(文盛彩艺事业). 1册(280页)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受姓祖 : 若木. 伯益次子. 封于徐,后以国为氏. 远祖 : (东汉) 徐穉,字孺子. 居南昌. 江西石城开基祖 : (宋末) 徐鹤龄,字二十九郎. 子融公之子. 广东陆丰始祖 : 徐文盛,号叶茂. 自福建汀州府连城县入粤. 陆丰三溪祖(一世) : (明) 徐胜堡. 文盛公第四子. 入台祖(12世) : (清) 徐立鹏 ; 与长兄徐瑞鹏 ; 及堂兄徐坤鹏 ; 徐翔鹏 ; 徐道鹏. 乾隆初自广东惠州府陆丰县徙台,居新竹新丰乡. 立鹏公下三子 : 徐熙拱 ; 徐熙嘉 ; 徐熙麟. 熙拱公下二子 : 徐国桢(大房祖) ; 徐国懋(三房祖). 熙嘉公下二子 : 徐国财(止) ; 徐国宝(四房祖). 熙麟公下一子 : 徐国栋(二房祖). 字辈 : 鹏熙国聪庆 荣元胜杰昌 宗祧衍新竹 永霑祖德光. 散居地 : 台湾新竹县新丰乡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1.山东招远高家庄子史话, 1, bef. 2014
收藏者: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