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的形式和主要内容

2021-07-15
1
3192
从虞庠之学到清末新学,多多益善
提交答案
1个回答
逯亮坤
2021-07-15
试述 中国古代教育的形式和 主要内容
1、 虞庠之学:
《孟子》:“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黄绍箕(清): “古者之教,家有塾,党有庠,乡有序,国有学。”
2、 学校的原始形态:
庠:饲养家畜――储存谷物,又名“米廪”,由老人看管并照看和教育少年儿童
校:木囚。 木头围成的养马之所,后演变为习武、比武之所。
夏代的学校,有“序”、“校”两种,都非常重视 军事教育。
3、商代的学校
礼乐教育、 宗教祭奠 礼仪、射
商代已有了成熟系统的 文字以及成文的 典册,商代还出现了“瞽宗”这种学校形式。 习礼、习武是商代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习礼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祭祀和乐歌,习武的内容主要是习射,也学习其它综合性的礼仪行为。 天文、 历法方面已有很大进步, 算学也已成为学校教学的内容。
4、 周代的学校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 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 法制规章、 典籍 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 礼器全都掌握在 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在“学在官府”体制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较为完善的 学校教育体制以及以礼、乐、射、御、书、数等 六艺为 主体的教育内容。
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 制度,从设置上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
西周学校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 课程,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 小学的课程。西周的“礼”教,主要是国家 政治生活中的 行为规范、操作技能及个人 素养的训练,是 贵族 子弟必须具备的。"乐"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西周有乐德之教,乐语之教和 乐舞之教。“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射”指射箭,“御”指驾车。"书"指写字,"数"指算术。
5、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官学教育衰废, 私学兴起。以 孔子、 墨子为 代表的一批新型 知识分子就以新的办学形式,聚徒讲学,从而成为创办私学、传播学术 文化的先驱。(原因:一是学术的扩散与下移; 二是新兴的"士"阶层的出现)
1)“士”阶层的出现
(1)武士:侠士、力士等
(2)文士:贤良、商贾、 方士、 隐士等
(3)低级官吏
2)教育的大众化、平民化
3)官学与私学分离
6、官学
1)汉代的太学
(1)教师:博士(诗、书、礼、易、《春秋》)
(2)学生:博士弟子
汉代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设在京城长安。老师:博士;学生:博士弟子。 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划设立,在 郡国称为学,在县称为校,在乡称庠,在聚称序;其学、校分别设 经师一人,庠、序各设 孝经师一人,以主掌地方 儒学教育。
两汉教育以 儒学经典为 教材,主张教育要 明经修行。其 教育设施、 教育思想和汉代的选举制度是互相配合的。
2)明清时期的国子监:明清学校,中央有国子监及宗学(贵族学校),地方有 府学、州学、县学。 边疆及特殊地方还有卫学(军事学校)。地方各学校互不隶属,皆有送学生到国子监的资格。
7、私学
1)私学的发展:孔、墨之学;百家争鸣;稷下之学(稷下学宫建于 战国时 齐国的 都城临淄的 稷门之下,它是齐国 统治者设立的国家 养士机构,凭借国家的财力、物力养士,绵延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几乎集中了当时各家各派的 学者。稷下学宫虽系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许多私学的 集合体。其特色主要有: 其一,"不治而议论",即士人并不担任具体的 官职,一般不承担 行政事务,以备统治者咨询,日常则从事自己的 学术研究和讲学活动。因此,稷下学宫实际上起到的是"智囊团"的作用。 其二,自由辩论。稷下学宫采取的是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 政策,各家 学派在稷下学宫都占据了一定 地位,他们要使自己的 学说得到公认,不得不通过公开的辩论,以理服人,这就活跃了思想,繁荣了学术。在 学宫所召开的"期会"中,不仅全校教师和四方 游士可自由参加,学生也可参加驳难辩论,这种在学术上 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有助于扩大 眼界,也有利于 人才的成长,并对解放和活跃学生思想起了极大的作用。 其三, 学无常师。稷下学宫的 教学方式十分特殊,在 教学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听讲,实行游学自由的 方针。当时前来稷下学宫的,既有个别游学,也有 集团游学的情况。可以随时请求加入,也随时可以告退,不受任何限制。学生来到稷下学宫后,则不限于跟一个先生,其它先生讲学也可以听讲请教,这种灵活的教学制度,使学生 有机会接触各种学说,打破了 学术流派的局限,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相互批评,又相互吸收,促进了学术发展。 其四,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全文载于《管子》,从尊敬 师长到 敬德修业,从饮食起居到衣着仪表,从 课堂授课到课后复习均有严格规定。从《弟子职》可以看出稷下学宫对学生管理的总体特点,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这一学则流传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私学的发达:教育儒学化与儒学私学化、私学的 含义、私学的形式(授徒讲学、 书院、家族教育)、私学的作用:普及 儒家经典、科举人才 发源地
3)古代著名书院
宋代:岳麓、白鹿洞、嵩阳、应天府、茅山、石鼓、华林、 雷塘
明代:紫阳、东林书院
4)私学的历史:顾名思义,私学即私人办的学校。中国古代私学始于 春秋时期, 史书记载,最早的是春秋 中叶 郑国的 邓析所创办,讲授他自己的 著作《 竹刑》,专教讼诉 之法。同时郑国的 伯丰子也开办私学。这些是在孔子私学之前。当时 规模最大的是孔子私学,还有少正卯的私学名声也很大,曾把孔子的学生吸引过去。到春秋未期,私学更加兴盛,最有名的是儒、墨两家,当时号称“显学”。战国时期,私人讲学之风大盛,孟子“从者数百人”,以阐明 人伦为教学目的;荀子先后授徒于齐、秦、 楚国着书讲学,培养出 李斯、韩非这些当时属一流的 政治家和 理论家。 墨家私学是个严格而 有纪律的 政治团体和学派,要求学生具有刻苦、耐劳、服从和舍己为人的 精神,并重视 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教育。以 老聃和庄周为代表的 道家学派,其后期吸收了许多 法家、 兵家及儒家的思想,子夏在西河讲学,弟子300 多人, 李悝、吴起、魏文侯等都是他的学生。
到汉代,私 学分 两部分,一是以 启蒙教育为主的 书馆或 学馆,先教认字,可读《孝经》和《论语》;一是传授 经学的精舍。精舍一般由当时精通儒学的名家所建,一些经师 鸿儒,所 教授的 门生弟子多达数千甚至上万人,其讲学已初具学术讨论与研究性质。
魏晋南北朝 时期,官学兴废无常,私学相对得以发展。 名儒聚徒讲学,常有几百人或几千人听讲。如雷次宗在庐山,顾欢在天台山,沈德威在太学当博士,回家还要授课讲学,许多贵族、 士子也纷纷到此受业解惑。 北魏时期的徐道明讲学20余年,学生先后多至万人。
隋唐时期官学兴盛,私学也随之发达。如 隋朝 大儒王通、曹宪, 唐代 颜师古、 孔颖达、 尹知章、 韩愈等都曾在私学中教授学生,许多名儒隐居 山水 胜地,开学馆、设书院,当为 宋代书院大兴的 起源。
宋代私学教育和启蒙教育都得到了充分发展。经过 北宋三次兴学, 南宋官学有名无实,许多学者致力于私学。这一时期的启蒙教育已形成相对稳定的 教学内容,《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家诗》等启蒙教材大都为 宋人编撰或改订。
辽、金、元各 朝代私学也很活跃,其原因是 统治阶层发生了不同 民族的更迭,各民族都迫切需要加速培养本民族的治国人才,而 战乱的频繁,使得官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私学才得以兴盛,其形式有 私塾、 家塾、经馆、家学等。明清时代的私学,继宋、元以后仍兴盛不衰,形式也无大 区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唐末以后的私学中产生了一批书院,宋代得到发展后明清时代即向官学转化,这不能不说是私学在 中国历史上的 贡献之一。
三、试述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