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姓氏不是炎黄子孙,而是兵主蚩尤的后人?
天下一统后,黄帝为了后世的和平安稳,接纳了残余的九黎部落,炎帝,黄帝,蚩尤三部落融合之后,华夏文化进入了新的纪元,而蚩尤部族并未屠戮殆尽,这样一来,蚩尤的血脉就遗留了下来,九黎四大氏族的姓氏,流传直到现在。蚩姓,极其稀有的姓氏,全国大约七百到一千人,分布云南,江苏,四川等地,蚩姓是正统的蚩尤后裔,让人们知道,传说中的兵主蚩尤及81兄弟,后人犹存,且融入华夏大家庭,开枝散叶。邹姓,他们是蚩尤部族的巫师,掌握与天地沟通的本领,在部落里地位很高,上能占星,下能掌握自然法则。蚩尤败后族人搬到山东邹城,建邹国,以此为姓。战国邹忌讽齐王纳谏,邹衍创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则是蚩尤巫师智慧的传承,伏羲八卦,阴阳五行,完善了神秘的道家文化。屠姓,只有蚩尤九黎部族里最勇猛的展示,才能够获得“屠”这个称号,也就是“勇士”之意。如清朝的“巴图鲁”一样。体型健硕,手持青铜双斧的部族勇士,呼喊着“屠”,即...
新闻动态 | 2024-11-04 -
修谱冷门小知识:异体字
异体字是什么?很多人表示不知道。在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孔乙己》里面,就提到过,孔乙己和伙计的“我”对话,说“回字有四种写法,你想学么,以后当掌柜能用”,说完用手蘸酒在桌子上写。小伙计表示不屑一顾,认为孔乙己这种没啥社会地位的人,教不了啥东西给他,而且他觉得自己也当不上掌柜。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说孔乙己的知识里回字有四种写法,是一种无用的知识,只有孔乙己这种迂腐的人把它当做学问。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回字的四种写法:回、囘、囬,囗内一个“目”。在红楼梦小说里面,写到了龄官划蔷的故事,写贾宝玉看的龄官画情人贾蔷的蔷,一共划了18笔。如果细心一点,就会发现简体字的“蔷”为14笔,而红楼梦是清朝的小说,肯定是用繁体字,繁体字的“薔”是16笔。有人要问了,难道是曹雪芹弄错了?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增删数次的作品,断然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所以龄官画蔷的蔷,最下面的回字应该是囬,这样以...
新闻动态 | 2024-11-01 -
寒衣节上坟,什么时间最合适?
2024年的寒衣节,和西方的万圣节是同一天,而寒衣节是祭祀先祖的日子,人们会去墓地祭拜先人。然而对于上坟的时间,有什么讲究呢?我国民间有“早清明,晚寒衣”的说法,
新闻动态 | 2024-11-01 -
诸葛长乐村:古韵今风的交融与启迪
历史悠久的兰溪市诸葛长乐村,一个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深厚的诸葛氏文化而闻名遐迩。走进长乐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错落有致、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群。青石板路两旁,老树参天,仿佛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不久便来到了金大宗祠前。大宗祠前,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原来正是兰花小学的师生们在此开展研学活动。金大宗祠内,中亭的大天井显得格外宽敞明亮,一圈长条桌整齐地摆放在天井四周,桌上坐满了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他们个个兴致勃勃,满脸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研学活动以“探寻古村落,传承文化根”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探访,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活动开始前,一位身着汉服的讲解员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长乐村的历史背景和金大宗祠的建筑特色。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让我们...
新闻动态 | 2024-10-31 -
女人能否上家谱?
前一段时间,全红婵由于在巴黎奥运会获得金牌,获得了上族谱的机会,还上了新闻,很多人有一个疑问?女人不能上家谱吗?对于这个问题,这在不同历史时期,地域文化中差异也是非常大的,不能统一的来讲,需要细分。在古代(民国以前),男尊女卑占据主流,女性往往是被歧视的,缠足,不能随意和外人接触。女人大多数是不进本姓的族谱,附庸式地记入丈夫的家谱书上,且无名字,只有一个姓,如卫姓女人卫XX记录成卫氏,褚氏,信息量匮乏,世系图中也没有。当然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如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宋朝女词人李清照,一品诰命夫人顾横波、获得建立贞节牌坊的烈女、节妇等,也能够在族谱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拥有传记,烈女记载其轶事。民国以后,社会上解放女性的思潮翻起,秋瑾呼吁和带头妇女解放运动,女人不再裹足,能够和男人一样进入学校读书了。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平等的观念进一步提升,很多的地方在编修家谱时,不再对女性区别对待,不能不说是一个...
新闻动态 | 2024-10-30 -
十月初一寒衣节——故人泉城且莫待,满把寒衣寄冥乡
后天就是寒衣节,寒衣节是每年的老历十月一号,新历是11月1日。现在的节气是霜降,再过一周就是立冬了。立冬之后,开始大幅度的降温,人们也需要换上御寒的羽绒服,棉袄了。
新闻动态 | 2024-10-30 -
当代二十五孝李士博——儿食剩骨,正餐奉母
在我国古代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汉文帝“亲尝汤药”,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王祥“卧冰求鲤”……,虽然很多的古籍失传,然而二十四孝一直流传到了今天,现在还有积极意义。很多人觉得他们是古代的故事,太过于遥远。但是在2024年的今天,9岁的小学生给古典的二十四孝续上了,故事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抖音上,能够看的一则视频,河南南阳的小学二年级小学生李士博,每天做出一种很奇怪的举动,中午他常常吃同学们剩下的水果,骨头。同学们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老师,老师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学校有午餐供应。李士博告诉老师,他的那份饭隔着校门,给有智力障碍的母亲吃了,妈妈能吃饱就行了,我年纪小,喝点水就饱了!老师听了他说的话,眼睛湿润了,去校门口看他的母亲,每天都在学校外面,等着他回家。卫姓网友评论:此时此刻,分数没那么重要了!还有人作诗:我比贤弟高三尺,贤弟高我一昆仑。回首已过三十载,孝义不如...
新闻动态 | 2024-10-29 -
春秋战国卫国——卫姓起源,最后一个被灭的诸侯国
在历史上,春秋战国各种小国林立,一个县的领土,就可以算做一个国家,而当年春秋末期,战国七雄纷纷吞并这些小国,小国灭亡之后,国民以国为姓,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如鲁国,卫国,曹国,陈国等等。其中的遗民卫姓的出处卫国,可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它是秦始皇灭六国后,仍然存在的国家。卫国存在大约900余年,都城在现在的河南淇县,滑县,濮阳,焦作等地变动。历史上著名的周公平定武庚(纣王的儿子)叛乱后,将武庚的封地划分给了康叔,康叔是卫国的开国之君,称为卫康叔,也是卫姓的始祖。卫国一共29代、44位国君(还有一种看法是41个),存在了834年(还有说法从立国前后计算是907年),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小国,是诸侯国里面最后灭亡的。在卫武公时期,卫国辉煌一时,他派兵支持平王东迁,晋升为公爵,在诸侯国里也算排名靠前。公元前660年,翟人伐卫,第一次灭国,在齐国的协助下复国。然而此后再也没有出有能力的...
新闻动态 | 2024-10-28 -
族谱遗失,挖坟,墓碑被砸,祠堂被毁是什么原因?
在50年前,一场运动席卷全国,而这场运动中,发生了很多让现在人匪夷所思的做法,这个运动的影响至今仍在,一些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祠堂被拆毁,墓地的墓碑被砸成两截,而家谱被付之一炬。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了族长这种说法,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宗法制就此完结。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的家谱无从寻找,原因就是在这里。1,砸墓碑对于很多的人的墓碑,如林徽因,齐白石这种名人的墓碑都不能幸免被砸。孔圣人孔子的碑也照砸不误,在那个年代里,历史上有过污点,犯过错误的,成分有问题的,如地主,富农,反动官员,当过国军等等,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依然被清算,砸墓碑就是重要的一个表现。小编小时候在给祖宗上坟的时候,就看到某卫姓祖先的墓碑被砸成两段,据说还是同姓族人带头砸的,被鼓励成“大义灭亲”。2,挖坟在合肥,清朝大臣李鸿章的遗体被挖出来,放在拖拉机后面拖,尸骸散落一地。河北张之洞的遗骸也被挖出。山东“聊斋”的作者蒲松龄,也被挖坟,里...
新闻动态 | 2024-10-25 -
寒衣节的习俗有哪些?
寒衣节在如今是一个比较冷门的节日,然而在封建时代,这个节日非常的被重视。针对这个节日有不同的名字,例如“祭祖节”“冥阴节”“秋祭”等等,而在风俗习惯上,也是非常的多。1、祭祖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这天,千家万户会准备供品,五色纸(红、黄、蓝、白、黑)、纸钱、香等,坟头划一个圆圈,在圆圈或在祖先坟前焚烧。老百姓通过焚烧冥衣,五色纸,纸钱等,(五色纸是防止烧给祖宗的冥衣被其他的孤魂抢走)除了哀思祖先,还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给在阴间的祖先送去物资,生活的好。2、过冬的准备冬天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不太适合劳动和耕作。所以在寒衣节人们会预备过冬所需。这天家人会整理火炉、烟囱,生火取暖,保障大冷天能够顺利取暖。同时,也会购置新冬衣给孩子,家人,在古代还有亲身做棉衣的习惯。3、饮食红豆饭:在寒衣节,会吃红豆饭来纪念祖宗。为何是红豆?因为红豆有相思之意,“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寒衣节也有吃面的习俗,对于...
新闻动态 |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