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为何只有清明放假?古代24节气是怎样发展的?
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日期很接近,人们便常把二者合一。渐渐地,清明节由农事节气变为了敬天法祖、慎终追远的节日。放假就是为了有充裕的时间祭祖。24节气是从什么时候发展来的?在古代又有怎样的作用?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
图源网络
古代多是依靠观测天象来掌握天文规律,我国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宇宙和天象的探索,所以在文明之初就奠定了历法的基础。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易经》记载:“变通莫大乎四时。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在商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四个基本的节气即仲春、仲夏、仲秋、仲冬,而在周朝节气就增加到了八个。
史书上第一次出现二十四节气是在《淮南子》当中,汉代也是中国历法奠定的时代之一。“二十四节气”正是称为国家的法定历法则是在西汉时期,采用了土圭测日影确定了日影最短的冬至日。以冬至为一年起点从此往后等分二十四分,中国农历当中的阳历基本敲定。
图源网络
古代观测天象也很成熟了,通过观测天象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主要三种,分别是斗转星移法、圭表测影法、黄赤交会法。
斗转星移法
战国时的楚国隐士鹖冠子的《鹖冠子环流》中,对四季的制定有这样明确的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这是根据北斗星斗柄的四个指向方向来确定四季的。再根据这四个季节的中间日期就可以制定二十四节气了。
圭表测影法
圭表测影法就是在地上插一根笔直树立的杆子,在每天中午太阳直射的时候,看杆子影子的长短,以影子最长的这一天作为冬至日,以影子最短的这一天作为夏至日。
图源网络
然后以冬至日为起点,将两个冬至日之间的时间定为一年,再根据夏至时的时间,也可以制定出二十四节气。
黄赤交会法
黄赤交会法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把看到的星空想像成一个圆球,称作天球,人处于球内的中心点上,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分布在天球的内球面上。根据晚上所看到的星星,画成一张天球星象图,再根据推算确定白天星星在天球上的位置。
然后再确定这个天球的黄道和赤道,再根据天球赤道与黄道的两个交会点,确定春分和秋分的时刻,就可以将黄道划分为二十四份,这样就制定了二十四节气。这种方法是最精确,也是最复杂的。
古代发现了许多观测天象的方式,不仅通过观测天象确定了二十四节气,还用于卜卦等等,可以说,古人对未知空间是具有巨大的探索激情的。
(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