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淮南子

淮南子

淮南子》原名《鸿烈》,又称作《淮南鸿烈》、《淮南内篇》、《淮南王书》、《刘安子》,作者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幕下的士人,成书于公元前139年以前,书名“鸿烈”,意思是大而明亮。《淮南子》成于众手,内容广博,对政治、哲理、天文、地理、自然、养生、军事都有所论述,融合先秦诸子的思想,而以道家老庄为主,采纳儒家和阴阳家的观点,修正先秦道家的无为政治理论,发挥天人感应之说,是汉初各派学术思想的总汇,被视为诸子百家中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运用辞赋的笔法,文字浪漫诡奇,站在诸侯王的立场,反对汉朝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政策;书中所述自然论和宇宙生成论理性清晰,为后人信服,对后世道教和理学都有所影响。《淮南子》在东汉,有许慎和高诱二家注释,明代收录于《正统道藏》,20世纪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译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节译本,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淮南子简介资料
公元前139 年
内二十一卷 中八卷 外三十三卷
高诱在序中指出此书的思想内容:“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著,其文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淮南子》可说是先秦汉初各派思想的总汇,以道家思想为主,集汉代道家思想的大成。学术思想史上,《淮南子》是重要文献,通过此书,可以了解汉初思想比较完整的面目;结构上次第井然,是当时破天荒之体裁,远胜于《吕氏春秋》,组织上可与司马迁《史记》相比。书中以“气”的概念说明万物构成的原因,倾向唯物主义,天地没有意识、意志或道德,纯粹按其性质而运动,与同时代董仲舒的目的论截然不同,为后世的“唯物主义者”所继承,是思想史上一大贡献。书中宇宙生成论相当理性,成为后世许多思想家及理学家的普遍信念,也影响后世道教的宇宙论,而其调和《老子》和《易经》的宇宙生成论,影响后世等同《易经》的“太极”和《老子》的“道”,对四季形成的解释,亦成为后世通行的说法
中国(西汉)
古汉语
《正统道藏》本、张双棣《淮南子校释》
21篇
淮南王
《淮南子》有多个日译本,《汉文大系》(1915年)、《汉籍国字解全书》(1917年)、《国译汉文大成》(1921年)、《汉文丛刊》(1928年)、《中国古典新书》(1972年)、《中国古典文学大系》(1974年)、《新释汉文大系》(分三册,1979、1982、1988年),都收录了《淮南子》日译本。英语方面,全译本有一个,节译本则有5个:第11篇〈齐俗〉、第7篇〈主术〉、第6篇〈览冥〉、第3篇〈天文〉、第4篇〈地形〉、第5篇〈时则〉,第15篇〈兵略〉。法语方面,节译本有两个:第7篇〈精神〉、第1篇〈原道〉、第7篇〈精神〉、第11篇〈齐俗〉、第13篇〈氾论〉、第18篇〈人间〉;德语方面,节译本有1个:第1篇〈原道〉、第2篇〈俶真〉
有学者批评,《淮南子》缺乏原创性,其天人感应论陷入“唯心主义”,其道家的无为政治理论则是“虚无或空谈”。但亦有学者赞扬,《淮南子》是伟大而浪漫的文学作品,极富思想性,能超越思想派别的纷争,创造新的哲理体系,使道家思想薪火相传,态度理性,倾向自然主义,间接为东汉的王充作准备
淮南子相关文献
《淮南子》与二十四节气的创立
《淮南子》与二十四节气的创立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查看全文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淮南子》与汉初政治斗争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淮南子》与汉初政治斗争,1.建元初年的意识形态辩论《淮南子》(即《淮南王书》又称《淮南鸿烈》)
查看全文
西汉初年道家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宁静致远简介
西汉初年道家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宁静致远简介,宁静致远,读音níngjìngzhìyuǎ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稳
查看全文
淮南子
成书汉高祖孙儿淮南王刘安胸怀大志,喜好读书治学,招集宾客和方士数千人,包括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八人,以及号称“大山”和“小山”的儒生,著书立说,此举可能受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的启发,模仿《吕氏春秋》的规模编书。刘安希望融合各家之说,为汉制法,论述帝王之道,他制订全书大纲,幕下宾客分别执笔,自己加以修订,并写下全书最后一篇〈要略〉。前139年,刘安第一次朝见汉武帝,献上此书,期望武帝施行书中的政治理论,缓和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政策。武帝喜爱此书,加以秘藏。西汉末年,刘向校订宫中藏书,称此书为《淮南子》,列为“杂家”著作。东汉学者许慎和高诱都注解《淮南子》,后来二家注文相混,注释残本流传于宋代以后。除了《淮南子》外,刘安及其宾客也著成《淮南外》33篇,以及讲论仙术和炼金术的“中篇”8卷,但只有《淮南子》流传后世。内容结构《淮南子》共有21篇:1.〈原道〉、2.〈俶真〉...
查看全文
《淮南子》:汉代著名的杂家哲学著作
《淮南子》是汉代一部著名的杂家哲学著作。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披、伍被、晋昌及诸儒大山、小山之统编著。西汉刘向校定,名之《淮南》。全书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它的作者中至少有道家和儒家两派学者。全书从《老子》、《庄子》中采撷的思想最多,及反复称引《诗》、《易》等儒家经典;从法家学说中采取了循名责实、以法治国、因时变法等思想,又以阴阳五行说为骨架构成世界图式;吸取墨家思想较少,但在一些篇章中也有反映。因此,各篇观点不完全一致,有时同一篇中也有自相矛盾的说法。其中《修务训》、《泰族训》有明显的儒家倾向;《原道训》、《俶真训》、《道应训》等则是以道家思想为主的典型篇章;《主术训》、《氾论训》、《人间训》、《精神训》等篇中,道、法、儒各家思想融合在一起。一般认为《淮南子》属杂家著作,原因就在于此。但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道家思想。末篇《要略》...
查看全文
淮南子相关标签
淮南子
子部杂家类
道家
中国思想
中国哲学
汉朝典籍
古籍
家族谱大览
南氏莹分八修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年. 存40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纂者 : (23世) 南寿昺,字旭初 ; 南奉春,字曙初.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首1及卷1. 始祖资料不详. 卷1部分请参考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出版,王者翔着之”南氏八修宗谱” (DGS-100048774, TN-2204258). 分房祖(9世) : 南鉴莹(或鉴荣),字尚义. 生七子 : 南泰阳 ; 南正阳(无嗣) ; 南朝阳 ; 南纯阳(传七世止) ; 南向阳 ; 南岐阳 ; 南济阳. 六房祖(10世) : 南岐阳. 鉴荣公第六子. 生八子 : 南斗铭 ; 南斗经 ; 南斗纬 ; 南斗极 ; 南斗轸 ; 南斗光 ; 南斗亢 ; 南斗其. 七房祖(10世) : (明) 南济阳. 鉴荣公第七子. 生二子 : 南斗焕 ; 南斗灿. 岐阳公下八子(11世) : (明) 南斗铭 ; 南斗经 ; 南斗纬(一传后止) ; 南斗极(二传后止) ; 南斗轸 ; 南斗光(一传后止) ; 南斗亢 ; 南斗其(不详). 济阳公下二子(11世) : 南斗焕 ; 南斗灿. 长房15世祖 : (明清之际) 南有杞,字尔祯. 为邦取公(字笃行)之第三子. 有杞公生五子 : (清初) 南之杰,字伟公,号颐园 ; 南之麟,字显公,号安惠 ; 南之凤,字威公,号安雅 ; 南之祯,字衣公,号自怡 ; 南之祥,字兴公,号乐庭. 本谱主要为长房泰阳公, 六房岐阳公, 及七房济阳公之谱. 派语(9-44世) : 鉴阳斗子 廷邦一应 天运方兴 玉堂集瑞 金策储英 文章焕启 世德维新 鸿光远绍 骏业克绳. 散居地 : 湖北省蕲水县(今名浠水); 河南省商丘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南氏莹分八修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年. 存40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纂者 : (23世) 南寿昺,字旭初 ; 南奉春,字曙初.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首1及卷1. 始祖资料不详. 卷1部分请参考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出版,王者翔着之”南氏八修宗谱” (DGS-100048774, TN-2204258). 分房祖(9世) : 南鉴莹(或鉴荣),字尚义. 生七子 : 南泰阳 ; 南正阳(无嗣) ; 南朝阳 ; 南纯阳(传七世止) ; 南向阳 ; 南岐阳 ; 南济阳. 六房祖(10世) : 南岐阳. 鉴荣公第六子. 生八子 : 南斗铭 ; 南斗经 ; 南斗纬 ; 南斗极 ; 南斗轸 ; 南斗光 ; 南斗亢 ; 南斗其. 七房祖(10世) : (明) 南济阳. 鉴荣公第七子. 生二子 : 南斗焕 ; 南斗灿. 岐阳公下八子(11世) : (明) 南斗铭 ; 南斗经 ; 南斗纬(一传后止) ; 南斗极(二传后止) ; 南斗轸 ; 南斗光(一传后止) ; 南斗亢 ; 南斗其(不详). 济阳公下二子(11世) : 南斗焕 ; 南斗灿. 长房15世祖 : (明清之际) 南有杞,字尔祯. 为邦取公(字笃行)之第三子. 有杞公生五子 : (清初) 南之杰,字伟公,号颐园 ; 南之麟,字显公,号安惠 ; 南之凤,字威公,号安雅 ; 南之祯,字衣公,号自怡 ; 南之祥,字兴公,号乐庭. 本谱主要为长房泰阳公, 六房岐阳公, 及七房济阳公之谱. 派语(9-44世) : 鉴阳斗子 廷邦一应 天运方兴 玉堂集瑞 金策储英 文章焕启 世德维新 鸿光远绍 骏业克绳. 散居地 : 湖北省蕲水县(今名浠水); 河南省商丘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南氏莹分八修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年. 存40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纂者 : (23世) 南寿昺,字旭初 ; 南奉春,字曙初.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首1及卷1. 始祖资料不详. 卷1部分请参考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出版,王者翔着之”南氏八修宗谱” (DGS-100048774, TN-2204258). 分房祖(9世) : 南鉴莹(或鉴荣),字尚义. 生七子 : 南泰阳 ; 南正阳(无嗣) ; 南朝阳 ; 南纯阳(传七世止) ; 南向阳 ; 南岐阳 ; 南济阳. 六房祖(10世) : 南岐阳. 鉴荣公第六子. 生八子 : 南斗铭 ; 南斗经 ; 南斗纬 ; 南斗极 ; 南斗轸 ; 南斗光 ; 南斗亢 ; 南斗其. 七房祖(10世) : (明) 南济阳. 鉴荣公第七子. 生二子 : 南斗焕 ; 南斗灿. 岐阳公下八子(11世) : (明) 南斗铭 ; 南斗经 ; 南斗纬(一传后止) ; 南斗极(二传后止) ; 南斗轸 ; 南斗光(一传后止) ; 南斗亢 ; 南斗其(不详). 济阳公下二子(11世) : 南斗焕 ; 南斗灿. 长房15世祖 : (明清之际) 南有杞,字尔祯. 为邦取公(字笃行)之第三子. 有杞公生五子 : (清初) 南之杰,字伟公,号颐园 ; 南之麟,字显公,号安惠 ; 南之凤,字威公,号安雅 ; 南之祯,字衣公,号自怡 ; 南之祥,字兴公,号乐庭. 本谱主要为长房泰阳公, 六房岐阳公, 及七房济阳公之谱. 派语(9-44世) : 鉴阳斗子 廷邦一应 天运方兴 玉堂集瑞 金策储英 文章焕启 世德维新 鸿光远绍 骏业克绳. 散居地 : 湖北省蕲水县(今名浠水); 河南省商丘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南氏莹分八修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年. 存40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纂者 : (23世) 南寿昺,字旭初 ; 南奉春,字曙初.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首1及卷1. 始祖资料不详. 卷1部分请参考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出版,王者翔着之”南氏八修宗谱” (DGS-100048774, TN-2204258). 分房祖(9世) : 南鉴莹(或鉴荣),字尚义. 生七子 : 南泰阳 ; 南正阳(无嗣) ; 南朝阳 ; 南纯阳(传七世止) ; 南向阳 ; 南岐阳 ; 南济阳. 六房祖(10世) : 南岐阳. 鉴荣公第六子. 生八子 : 南斗铭 ; 南斗经 ; 南斗纬 ; 南斗极 ; 南斗轸 ; 南斗光 ; 南斗亢 ; 南斗其. 七房祖(10世) : (明) 南济阳. 鉴荣公第七子. 生二子 : 南斗焕 ; 南斗灿. 岐阳公下八子(11世) : (明) 南斗铭 ; 南斗经 ; 南斗纬(一传后止) ; 南斗极(二传后止) ; 南斗轸 ; 南斗光(一传后止) ; 南斗亢 ; 南斗其(不详). 济阳公下二子(11世) : 南斗焕 ; 南斗灿. 长房15世祖 : (明清之际) 南有杞,字尔祯. 为邦取公(字笃行)之第三子. 有杞公生五子 : (清初) 南之杰,字伟公,号颐园 ; 南之麟,字显公,号安惠 ; 南之凤,字威公,号安雅 ; 南之祯,字衣公,号自怡 ; 南之祥,字兴公,号乐庭. 本谱主要为长房泰阳公, 六房岐阳公, 及七房济阳公之谱. 派语(9-44世) : 鉴阳斗子 廷邦一应 天运方兴 玉堂集瑞 金策储英 文章焕启 世德维新 鸿光远绍 骏业克绳. 散居地 : 湖北省蕲水县(今名浠水); 河南省商丘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南氏莹分八修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年. 存40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纂者 : (23世) 南寿昺,字旭初 ; 南奉春,字曙初.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首1及卷1. 始祖资料不详. 卷1部分请参考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出版,王者翔着之”南氏八修宗谱” (DGS-100048774, TN-2204258). 分房祖(9世) : 南鉴莹(或鉴荣),字尚义. 生七子 : 南泰阳 ; 南正阳(无嗣) ; 南朝阳 ; 南纯阳(传七世止) ; 南向阳 ; 南岐阳 ; 南济阳. 六房祖(10世) : 南岐阳. 鉴荣公第六子. 生八子 : 南斗铭 ; 南斗经 ; 南斗纬 ; 南斗极 ; 南斗轸 ; 南斗光 ; 南斗亢 ; 南斗其. 七房祖(10世) : (明) 南济阳. 鉴荣公第七子. 生二子 : 南斗焕 ; 南斗灿. 岐阳公下八子(11世) : (明) 南斗铭 ; 南斗经 ; 南斗纬(一传后止) ; 南斗极(二传后止) ; 南斗轸 ; 南斗光(一传后止) ; 南斗亢 ; 南斗其(不详). 济阳公下二子(11世) : 南斗焕 ; 南斗灿. 长房15世祖 : (明清之际) 南有杞,字尔祯. 为邦取公(字笃行)之第三子. 有杞公生五子 : (清初) 南之杰,字伟公,号颐园 ; 南之麟,字显公,号安惠 ; 南之凤,字威公,号安雅 ; 南之祯,字衣公,号自怡 ; 南之祥,字兴公,号乐庭. 本谱主要为长房泰阳公, 六房岐阳公, 及七房济阳公之谱. 派语(9-44世) : 鉴阳斗子 廷邦一应 天运方兴 玉堂集瑞 金策储英 文章焕启 世德维新 鸿光远绍 骏业克绳. 散居地 : 湖北省蕲水县(今名浠水); 河南省商丘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宜寧南氏族谱
全南大学图书馆, 1250-1991 始祖南敏, 金忠,破祖南君普的子孙录。 首尔特别市、钟路区富岩洞63-9、宜宁南氏大钟会、1991年宜宁南氏族报编纂委员会发行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