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赫连勃勃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65
转发:0
评论:0
生平背景赫连勃勃曾祖父刘虎领导铁弗部,并曾与代国发生战斗,为代国所败。祖父刘务桓重整部众,重新壮大铁弗部,并受后赵封为平北将军、左贤王。父刘卫辰继位后摇摆于前秦及代国之间,前秦皇帝苻坚灭代国后更任命刘卫臣为西单于,屯驻代来城(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区西),督摄河西诸部族。前秦瓦解后,刘卫辰一度据有朔方一带,,但在391年受到北魏的攻击,代来城被攻陷,刘卫辰被杀。年幼的刘勃勃逃奔薛干部,薛干酋长把刘勃勃送给后秦高平公没弈干,没弈干就把女儿嫁给刘勃勃。勃勃受到姚兴的宠遇,任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镇朔方。此后一直从属后秦。背秦自立后秦弘始九年(407年),赫连勃勃因怨恨后秦与北魏通讯,决意背叛后秦。于是先扣押起柔然可汗送给后秦的八千匹马,然后假装在高平川(今宁夏南清水河)狩猎,袭杀没弈干,并吞其部众。勃勃自以是匈奴夏后氏后裔,建国号“大夏”,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国号夏,改年号龙升。屡侵秦凉勃勃自立后...

生平

背景

赫连勃勃曾祖父刘虎领导铁弗部,并曾与代国发生战斗,为代国所败。祖父刘务桓重整部众,重新壮大铁弗部,并受后赵封为平北将军、左贤王。父刘卫辰继位后摇摆于前秦及代国之间,前秦皇帝苻坚灭代国后更任命刘卫臣为西单于,屯驻代来城(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区西),督摄河西诸部族。前秦瓦解后,刘卫辰一度据有朔方一带,,但在391年受到北魏的攻击,代来城被攻陷,刘卫辰被杀。年幼的刘勃勃逃奔薛干部,薛干酋长把刘勃勃送给后秦高平公没弈干,没弈干就把女儿嫁给刘勃勃。勃勃受到姚兴的宠遇,任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镇朔方。此后一直从属后秦。

背秦自立

后秦弘始九年(407年),赫连勃勃因怨恨后秦与北魏通讯,决意背叛后秦。于是先扣押起柔然可汗送给后秦的八千匹马,然后假装在高平川(今宁夏南清水河)狩猎,袭杀没弈干,并吞其部众 。勃勃自以是匈奴夏后氏后裔,建国号“大夏”,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国号夏,改年号龙升。

屡侵秦凉

勃勃自立后不久就出兵薛干部等三部,收降数万人后转攻后秦三城(今陕西绥德县)以北诸戍。当时诸将都反对出兵后秦,建议勃勃先固守高平,稳固根本,然后才图长安。但勃勃认为夏国初建,实力仍弱,关中仍因后秦强大而未能攻取,若果自守一城,必会引来后秦各镇的联手攻伐,终兵败亡国,故此特意不长居一处,以游击战术,出其不意,让对方疲于奔命,以取岭兵、河东之地,再待后秦君主姚兴死后才攻取长安。最终勃勃的进袭令到岭兵各城日间也要紧闭城门 。勃勃称天王后曾向南凉王秃发傉檀请婚但遭拒,于是怒而率兵进攻南凉,杀伤一万多人并掠夺二万七千人及数十万头牲畜。后更在阳武(今甘肃靖远县境)大败来攻的秃发傉檀,杀伤甚众,很多南凉的名将都战死。

大破南凉后,勃勃与后秦屡有战事。勃勃先于青石原(今甘肃泾川县境)击败秦将张佛生,次年(408年)后秦将齐难来攻,勃勃先退守河曲,待齐难纵兵掠夺时就进军,并追击至木城(今陕西榆林市榆阳区),生擒齐难,俘获大量兵众及战马。战后,归降夏国的岭北胡汉数以万计,勃勃更置地方官员安抚他们。龙升三年(409年),勃勃又率兵攻秦,掠夺平凉杂胡共七千多户配给后援军队,进据依力川。同年姚兴亲征勃勃,但勃勃乘秦军未集,率军进攻姚兴所驻的貮城,秦军兵败,姚兴只得退回长安。接着勃勃又攻下了敕奇堡、黄石固及我罗城。龙升四年(410年),勃勃派兵攻平凉,为姚兴所败,但进攻定阳(今陕西宜川县西北)的一军却取胜,接着勃勃亲自率军进攻陇右,攻破白崖堡,并进逼清水城,令后秦略阳太守姚寿都弃城逃走。龙升五年(411年),勃勃攻安定,在青石以北平原击破杨佛嵩,又攻下东乡。

凤翔元年(413年),勃勃下令修筑夏国都城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并任用了残忍的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工人以蒸土筑城,而巡工发现墙面能用铁锥子刺入一寸,便把修筑那处的人处死,尸体也被筑入墙内,因此,统万城的城墙坚硬如铁。其时又用铜铸造了大鼓、飞廉、翁仲、铜驼、龙兽等装饰物,并用黄金装饰,排在宫殿前,但制作这些东西又杀了数千个工匠。同时,又以其祖辈跟随母系姓刘不合礼,于是改姓赫连,表示“徽 赫 实与天 连 ”;又将非皇族的其他铁弗部众改姓“铁伐”,以示“刚锐如 铁 ,皆堪 伐 人。”

此后,勃勃仍然继续侵袭后秦,先于凤翔三年(415年)攻下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次年又乘后秦与仇池杨盛争战的时机先后攻下上邽(仱甘肃天水市)及阴密(今陕西灵台县西),更令驻守安定的姚恢弃城出走,当地人胡俨等于是献城夏国。勃勃随后又进攻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南)及郿城(今陕西郿县),但在郿城遭姚绍抵抗而未能攻下,于是退回安定。胡俨等人此时却杀勃勃所命留守安定的羊苟儿,转而降秦。勃勃唯有退返杏城。不过,其时勃勃知东晋刘裕要进攻后秦,他估计刘裕必定能攻灭后秦,但肯定很快班师,留下子弟及将领守关中。勃勃认定这就是他夺取关中的好时机,并且十分轻易,故此不必耗费兵力与后秦作战 。故此秣马厉兵,休养士卒。不久勃勃再引兵占据安定,后秦在岭北的各戍及郡县都向夏国投降,岭北全境尽入夏国。另一方面,勃勃又先后与北燕及北凉结盟 。

袭取关中

凤翔五年(417年),东晋大将刘裕灭后秦,同年年末班师,留儿子刘义真及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等诸将守关中。勃勃闻讯十分高兴,就派儿子赫连璝督前锋攻长安、赫连昌出兵堵塞潼关,又派王买德阻断青泥,然后自率大军在后。次年,赫连璝行军至渭阳时已经有很多人在路边请降,其时晋军沈田子作战失利,更因与王镇恶不和而杀了他,沈田子随后亦被刘义真长史王脩处死。刘义真于是召集外军入城并闭门拒守,关中各郡县于是都降夏。勃勃随后进据咸阳,令长安城无法获得物资补给。刘裕见此唯有派朱龄石接替刘义真,并命刘义真东归。当时刘义真部众大肆掠夺物资才离开,令关中人民驱逐朱龄石,迎勃勃入主长安。勃勃入长安后大宴将士,不久就在灞上(今陕西蓝田县)称帝,改元昌武。及后群臣都劝勃勃迁都长安,但勃勃虑及全国中心南迁长安后,北魏会易于攻击距边界才百里的统万,认为定都统万才能阻遏北魏侵袭北境 。于是在次年(419年)于长安置南台,留太子赫连璝留守。不久回师,因统万宫殿完工而刻石于城南,歌功颂德。

真兴六年(424年),勃勃想要废黜太子赫连璝,改立幼子赫连伦。赫连璝知道后率兵七万自长安攻伐赫连伦,终在高平一战中击败并杀死对方。赫连伦兄赫连昌则率军袭击赫连璝,将其杀死,勃勃于是立赫连昌为太子。勃勃于真兴七年(425年)死于帝位,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

性格特征

勃勃身材魁武,高八尺五寸,且聪慧有仪态,有辩才的机悟。

勃勃颇有权谋智术,当刘裕灭后秦、占关中之时,勃勃一度震摄于刘裕的兵锋威势,答应刘裕“约为兄弟”的和平要求,但勃勃为了在气势上胜过刘裕,在接见刘裕的使者之前,先让文才优异的部下皇甫徽写好给刘裕的回书,再将文字背的烂熟,然后才接见使者,命令部下将自己当场背出的回书写下并交付给使者。结果使者就以为勃勃真的即席创作出文采斐然的回书,将此事回报给刘裕,果然让老粗一名的刘裕敬佩勃勃的文思敏捷,边读回书边感叹说:“吾不如也!”

勃勃凶暴好杀,在阳武大败南凉军及关中大败东晋军时曾将尸体或人头堆积起来,建起“髑髅台”,当作景观观赏。也常常在城上,身旁准备好弓箭刀剑,一旦对人有所不满就会动手杀人。而群臣若敢直接与其对视就会被弄瞎,敢笑就割下其嘴唇,敢进谏就先割下其舌头再斩杀。这令当时人们十分不安。

勃勃十分自大,建的统万城四个城门,东门叫招魏门,南门叫朝宋门,西门叫服凉门,北门叫平朔门。

评论

后秦君臣姚兴、姚邕两方的意见:“姚邕说:‘勃勃不可近也。’姚兴说:‘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与之平天下,柰何逆忌之?’姚邕说:‘勃勃奉上慢,御众残,贪猾不仁,轻为去就;宠之逾分,恐终为边患。’”后来勃勃反叛后秦并成为大患,姚兴因此感叹说:“吾不用黄儿之言,以至于此!”(按:姚邕小字黄儿)

南凉大臣焦朗评论:“勃勃天姿雄健,御军严整,未可轻也。”

妻子

破多罗夫人,鲜卑首领没弈干女

梁皇后

太子赫连璝

阳平公赫连延,414年封

太原公赫连昌,后为太子、皇帝

酒泉公赫连伦

平原公赫连定,后为平原王、皇帝

河南公赫连满,427年被北魏军所杀

中山公赫连安

赫连助兴

赫连谓以代

上谷公赫连社干

广阳公赫连度洛孤

丹阳公赫连乌视拔

武陵公赫连秃骨

赫连氏,北魏太武皇后

赫连氏,太武皇后妹妹,均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妃。

赫连氏,同上

赫连氏,拓跋素妻,赫连昌之妹

参考资料

《晋书·载记·赫连勃勃传》

《魏书·铁弗刘虎传》

《资治通鉴》卷一一四至一一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赫连勃勃有多少兄弟赫连勃勃的兄弟都有哪些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北魏皇帝拓跋嗣给他取个侮辱性名字“屈孑”,屈孑是卑下之意,《晋书》误作为其表字。),匈奴铁弗部人,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又称赫连夏)建立者。其父刘卫辰曾被前秦天王苻坚任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部族。407年,刘勃勃杀没弈干,并吞其部众,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今陕西榆林靖边北)。赫连勃勃为政残暴嗜杀,狂妄自慢,关中人民受害极深。413年,改姓赫连。418年,乘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急于南归之机,攻取长安,在灞上(今陕西蓝田县)称帝。不久回师,因统万宫殿完工而刻石于城南,歌功颂德。425年去世,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嘉平陵。赫连勃勃的兄弟都有哪些哥哥长兄:赫连右地代,官至丞相,封代公。次兄:赫连力俟提,官至大将军,封魏公。弟弟赫连韦,封北平公。赫连阿利罗,官至征南将军、司隶校尉。赫连文陈,归顺北魏后,担任上将军。
· 赫连勃勃有几个老婆赫连勃勃的老婆都是谁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北魏皇帝拓跋嗣给他取个侮辱性名字“屈孑”,屈孑是卑下之意,《晋书》误作为其表字。),匈奴铁弗部人,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又称赫连夏)建立者。其父刘卫辰曾被前秦天王苻坚任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部族。407年,刘勃勃杀没弈干,并吞其部众,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今陕西榆林靖边北)。赫连勃勃为政残暴嗜杀,狂妄自慢,关中人民受害极深。413年,改姓赫连。418年,乘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急于南归之机,攻取长安,在灞上(今陕西蓝田县)称帝。不久回师,因统万宫殿完工而刻石于城南,歌功颂德。425年去世,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嘉平陵。赫连勃勃的老婆是谁妻子破多罗夫人,鲜卑首领没弈干之女。皇后梁氏(梁皇后)。皇后梁氏简介:梁氏不是赫连勃勃的原配妻子,赫连勃勃在即位前曾娶鲜卑首领没奕干的女儿为妻。然而,在407年,赫连勃勃反抗后秦建...
· 十六国胡夏国赫连勃勃简介赫连勃勃是怎么死的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北魏皇帝拓跋嗣给他取个侮辱性名字“屈孑”,屈孑是卑下之意,《晋书》误作为其表字。),匈奴铁弗部人,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又称赫连夏)建立者。其父刘卫辰曾被前秦天王苻坚任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部族。407年,刘勃勃杀没弈干,并吞其部众,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今陕西榆林靖边北)。赫连勃勃为政残暴嗜杀,狂妄自慢,关中人民受害极深。413年,改姓赫连。418年,乘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急于南归之机,攻取长安,在灞上(今陕西蓝田县)称帝。不久回师,因统万宫殿完工而刻石于城南,歌功颂德。425年去世,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嘉平陵。赫连勃勃简介投奔叱干赫连勃勃是铁弗匈奴部人,是匈奴右贤王去卑的后代,与前赵光文帝刘渊同族。赫连勃勃的曾祖父刘虎,在前赵昭武帝刘聪在位时,因是宗室的缘故被封为楼烦公,任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
· 赫连勃勃的故事赫连勃勃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北魏皇帝拓跋嗣给他取个侮辱性名字“屈孑”,屈孑是卑下之意,《晋书》误作为其表字。),匈奴铁弗部人,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又称赫连夏)建立者。其父刘卫辰曾被前秦天王苻坚任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部族。407年,刘勃勃杀没弈干,并吞其部众,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今陕西榆林靖边北)。赫连勃勃为政残暴嗜杀,狂妄自慢,关中人民受害极深。413年,改姓赫连。418年,乘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急于南归之机,攻取长安,在灞上(今陕西蓝田县)称帝。不久回师,因统万宫殿完工而刻石于城南,歌功颂德。425年去世,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嘉平陵。赫连勃勃的轶事典故有哪些怒杀祖思义熙十三年(418年),赫连勃勃在灞上称帝后,回到长安,征召隐士京兆人韦祖思。韦祖思到来以后,恭敬恐惧超过了礼节,赫连勃勃愤怒地说:“我征召你为国士,你为什么把我当作...
· 赫连勃勃简介赫连勃勃的皇后到底是哪几位?
司马炎在265年时建立的西晋,直至317年,共历时52年,最后被匈奴人建立的汉国灭亡。之后东晋时期,北方的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10多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作“五胡十六国”,在十六国中,都曾先后部分或全部领辖宁夏地区。但在宁夏历史文化上留下较深印迹的是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大夏政权是赫连勃勃一手建立的,国都称作“统万城”,他建立起来的大夏国政权也是十六国时期最后出现的一个政权。中国古代以“夏”为国号的政权颇多,因此史家又称十六国时期的夏政权为赫连夏,又称为胡夏国。赫连夏政权从赫连勃勃公元407年称天王大单于算起,到431年北魏的属国吐谷浑俘赫连定为止,一共仅存了二十五年的时间。关于赫连勃勃之所以能够建立大夏国也是历经战争迫折,在十六国十六国的时候先依附刘渊,后附前秦。灭了代国,命其首领刘卫辰黄河以西。前秦瓦解后,刘卫辰势力发展,据有朔方之地。后来在晋太元时期,北魏将刘卫辰攻杀。他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