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王阳明为何被称为圣人?一代圣人王阳明的处世之道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3
转发:0
评论:0
王阳明为何被称为圣人?一代圣人王阳明的处世之道,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曾国藩曾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曾国藩曾这样评价他:“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他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在他看来,人活于世,烦恼苦闷皆由心生,而他提出的处世五法则是引导众人以心之力抵御外界纷扰,重拾中庸、淡然之境。

  自古以来,圣人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个真理:心为天地万物之主。王阳明也不例外,因而他说出了“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的深刻道理,他在《与杨仕德薛尚谦书》一文中写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说的正是心力于人的强大作用。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修身养性的最高之境,在于无论面对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内心的宁静。正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的:“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2.png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这句的意思是: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依王阳明之见,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王阳明所提倡的“心学”在某种程度上与道家所说的“顺其自然”相仿,但相对于老庄的无为之态,王阳明推崇的是“无为之下的有为”,即以退为进大道至简的本真心态。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这是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当我们想尽一切方法武装外在的自己时,却往往忽略了御敌最强大的武器其实就藏在每个人的胸膛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最后一个圣人王阳明
你所不知道的明朝牛人王阳明他,曾经放荡不羁,天性叛逆,却成为一代圣贤,他,曾经泛滥词章,错会圣人之意,却功成名就,他,不拘一格,立德立言立功,对于这么一个曾经的浪荡子弟,却最终能流传千古,开山立宗,成为一代圣人,致良知,行知合一,格物致知,心即理也,影响无数华夏儿女。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圣人,他是王阳明。另一个他,是诸子百家之中最鹤立鸡群的门派纵横家的鼻祖,千百年来,是否有其人,众说纷纭。谋略高深,踪影飘忽,隐于鬼谷,不争而与天下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弟子人人卓越,个个非凡,皆能立不世之功,他是纵横家的创立者——鬼谷子。从古至今,人们喜欢王阳明,厌恶鬼谷子,但却不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尊称——圣人。王阳明自幼立志要做第一等事,做圣人,阳明心学更是成为后世显学,流传百年。鬼谷子纵横捭阖,更以圣人之智,圣人之能让其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无不成为一代雄杰。若论百家学派智慧,阿信佩服三...
· 王阳明: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
一天,学生陆澄问心学大师王阳明:“圣人能应变无穷,莫非事先研究谋划过。”王阳明先生说:“圣人哪有精力顾及许多?圣人的心犹如明镜,正是由于这个明,使它感而必应,无物不照。过去所照物影已不复存在,未照的不可能预先具备。若如后人所说的那样,圣人对什么都事先研究过了,这与圣人的学说大相背离了。”“周公旦制礼作乐惠及天下,是圣人所能做到的,为什么尧舜不全部做了而非要等到周公呢?孔子修订六经教育万世,也是圣人所能做到的,为什么周公不先做了而非要等到孔子呢?可见,所谓圣人的光辉事业,乃是碰到特定的历史条件才有的。只怕镜子不明亮,不怕有物不能照。学者研究时事变化,与镜子照物的道理是相同的,但学者须有一个‘明’的功夫。对于学者来说,不怕不能穷究事物的变化,只怕己心不能明。”《商君书•更法第一》中,秦孝公与大臣商讨变法时,商鞅针对甘龙、杜挚主张法古,反对变法的言论而阐发一番议论说:“上代人治理方法有异同,要后...
· 历史上的四大圣人,第一位被称为天道圣人
要说起古代的圣人老师,咱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孔圣人了,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咱们还有一句俗话叫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老师在中国的地位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孔子之乡的齐鲁大地,山东人都喜欢称别人一句老师,这不仅是一种尊重,还是对他们的一种认可。今天咱们就来说一下,历史上的四大圣人,而前面提到的孔夫子只能在他后面排第二,第一被称为百家宗师。第四就是姜子牙,虽说是周朝人士,比孔子还早了几百年,但他的地位还是没有前面几位高的,相传姜子牙在72岁的时候,在河边钓鱼,正好遇到求贤若渴的周文王。周文王看到他钓鱼时没有鱼钩,就知道这个人是个大才,被周文王请回去当了太师。称“太公望”俗称“太公”,也就是咱们后来称的姜太公。后来周文王去世,姜子牙继续辅佐周武王伐纣,并建立了周朝,是姬发的头号大臣,是西周的开国功臣,后来被分封于齐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了他的地位,在小说封神演义...
· 圣人
中国的圣人儒家和儒教儒家主要强调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为传续儒门道统的圣人之代表。而颜子、孟子、子思和曾子,还有一些先贤大儒,只能被视为境界接近圣人的人(虽然他们有时也尊称为圣人,但并非绝对意义的圣人。)《汉书·古今人表》将古人大分类成上中下三级,又细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其中,上上为圣人,“古今人表”中第一位圣人是“太昊帝宓羲氏”,最后一位是“仲尼”、也就是孔子。《孔子家语-五仪解》孔子曰:“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道家和道教道教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辩问》中说:“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道教形成初期,人们视黄帝与老子等道家始祖...
· 长安十二时辰圣人是谁?李隆基为什么被称为圣人?
长安十二时辰圣人是谁?李隆基为什么被称为圣人?《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主要人物基本都已经出过场了,唯独大唐天子至今没有露面,而且他们称呼天子用的也不是我们熟悉的“皇上”,而是称为“圣人”。那众人口中的“圣人”到底是谁呢?《长安十二时辰》的背景是在唐玄宗晚年时期,所以这位“圣人”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了。历史上,李隆基晚年的确做了不少糊涂事,为安史之乱埋下隐患,也彻底终结了大唐的繁荣发展。圣人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神秘的圣人,是个只活在台词中的人物,他是大唐天子,但是由于年纪大了,也难免变得昏庸起来。刚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大家难免会好奇《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圣人原型是历史上的谁?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圣人的身份大家也基本上已经能够确定下来了,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一个开创了大唐盛世,又将大唐盛世亲手葬送的人。《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圣人,其实就是历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虽然改编后的电视剧,为了不造成大家对历史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