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清代 曾国藩

曾国藩

(政治家)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系出曾氏南宗),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曾国藩简介资料
创立
(子)
1811年11月26日
初名子城,谱名传豫
曾纪纯、曾纪第、曾纪芬、曾纪耀
字伯涵,号涤生
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
1872年03月12日
曾江氏(1785—1852)
湘乡私塾
一等毅勇侯
曾毓济(1790—1857,字竹亭、麟书,竹亭公)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一等毅勇侯
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曾文正公全集》
陈氏、欧阳氏
曾国藩相关文献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名言语录及历史评价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名言语录及历史评价,曾国藩简介: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
查看全文
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是如何发迹的
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是如何发迹的,清代中叶,出了一个显赫于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风云人物,此公便是大名鼎鼎
查看全文
曾国藩传——咸丰三催曾国藩
? 曾国藩到衡州建湘军,咸丰皇帝不太清楚。但江忠源了如指掌,江忠源后来把曾国藩的宏图大展报告给了中央政府。咸丰并无不满,因为当时正是用兵之计。1853年11月,太平天国西征大军向武汉推进,咸丰下令要曾国藩率海陆军增援湖北。 曾国藩懊恼江忠源的大嘴巴,当时水军刚刚成立,连打鱼都困难,何况是打仗。曾国藩对江忠源抱怨说:“我原意是等把水陆两军练好后再上报朝廷
查看全文
曾国藩会看面相?曾国藩对联集
说到曾国藩,我们在批评其过错,肯定其功绩,赞扬其所说之至理名言时,也不能否认他在识人任人方面的才能。以他为首的曾系一脉,在当时翻云覆雨,对内镇压太平天国,对外抵御外族侵略,于文学上建树颇多,于事理上为人称道。江忠源、李鸿章、吴汝纶、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俞樾、李元度、彭玉麟等等。这许多的能人异士,皆聚于曾国藩左右,由他教导引荐,供其驱使。因为他
查看全文
曾国藩名言
曾国藩名言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
查看全文
曾国藩相关标签
湘乡大界曾氏
清朝入祀贤良祠
1872年逝世
清朝一等侯
清朝直隶总督
1811年出生
清朝协办大学士
道光十八年戊戌科进士
清朝儒学学者
清朝书法家
内阁学士
清朝训诂学家
清朝庶吉士
谥文正
湘军人物
道光十四年甲午科湖南乡试举人
清朝体仁阁大学士
清朝翰林
清朝诗人
清朝两江总督
政治家
文学领域
军事家
镇压太平天国
理学家
洋务运动
1 / 3
曾国藩导读知识
曾国藩家训名言
曾国藩家训名言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他除了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有显著成就,在文学方面亦是硕果累累。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他汲取其他思想,深度解读理学的过程中提出气学心学、理一理论、尊礼、体用经世、躬行实践等思想。另外,他还创作出大量的文集,严复、林纾、谭嗣同、梁启超等都受到他文风的影响,其中他的家训现在也仍旧具有指导育人的作用。《曾国藩家训》是根据他的家书、家训等史料整理而成,主要分为悔弟篇、戒傲篇、谕儿篇。充分体现了曾国藩在修身治学、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等方面的过人之处,对后世的教导意义很大。【曾国藩家训名言】01、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0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03、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04、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05、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06、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07、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08、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09、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10、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11、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12、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浏览量:1456次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共收录家书435通,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曾国潘家书共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主要内容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潘坚持“拙诚”、“坚忍”的原则,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他性格坚韧,不畏艰苦,努力自强,并安慰自己的弟弟:“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属中嘱咐自己的儿女:“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潘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他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他极力劝导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在战略战术方面,曾国潘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曾国潘家书》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后人可以借助它研究曾国藩的从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
浏览量:1618次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
曾国潘的十六字箴言是“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发生时要顺其自然,顺应万物的规律,坦然面对,活在当下,不过度担忧未来还未发生的事,要心无杂念地做好眼前的事,不要去留恋和纠结过往之事。这句话是曾国潘告诫自己的子女,面对事情不必惊慌,人生潮起潮落是正常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以永远抱着坦然平静的态度面对世事变迁,不必惊慌,也不用太过忧虑,充满忧虑的人生是不会幸福的。珍惜当下,活在当下,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这样人才不会一直沉浸在过去的悲痛中,也不会为未来而心慌,做好现在该做的事就足矣。这句话原文出自《曾国藩文集》,简短的十六个字,道尽了人生处事的智慧。
浏览量:2256次
曾国藩16字人生格言
曾国藩16字人生格言
曾国藩,原名曾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潘一生所总结的关于治军、为政、修身、治学、持家、处世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内容深刻,发人深思,其中还有曾国潘赠送给朋友的16字格言,这句格言其实是一幅对联,原文是这样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所有的事情,大致都可以分为两步来处理,第一步是制定计划,第二步是实施。在制定计划时要从”大处着眼“,要有开阔的视野,有大局观,这样才能进行超远的规划。定好目标好,就去实行,而做事时要从小事入手,不能眼高手低,要逐步去实施自己的规划,无论多么远大的目标,多么伟大的壮举都是用双手双脚一点点完成的。后面半句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曾国潘认为沉默是金,说话前应该深思熟虑,不能说的话就不要说,能不发表的意见和观点就不要轻易发表,言多必失。守口、守身、守心,慎思、慎言、慎行。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行事讲道德,有准则,这样做人才算圆满。
浏览量:1242次
曾国藩家训16字原文
曾国藩家训16字原文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时期的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也是湘军首领,曾国藩一生都很关注家庭教育,在教育上把教育子女的重点放在修“心”、修“身”、修“行”上,要求要劳逸适度,惩忿窒欲,对人要谦敬、宽容,不能清高刻薄,而生活上也要去奢侈之风。 在现在流传较广的是曾国藩家训中的16字,那就是:“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而此外,曾国藩的作品中还有《曾文正公全集》、《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国藩家书》等和家训相关的文献作品,其中还有《曾文正公家训》是曾国藩撰写,后世编辑整理的文集,在后世还有现代学者整理的《曾国藩家训》从为人处世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曾氏家训和家书等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查询。
浏览量:24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