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风俗习惯—青稞生产习俗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99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风俗习惯—西藏青稞生产习俗,青稞,藏语谓之“耐”,别名叫“祝”,青稞的粮名也叫“祝”,有白、黑、蓝、紫、

  青稞,藏语谓之“耐”,别名叫“祝”,青稞的粮名也叫“祝”,有白、黑、蓝、紫、褐等多种,是大麦的一种,籽实没有外壳,所以也称之为裸大麦、米大麦。按芒分为长芒、短芒、钩芒、无芒等几种,按生长期又分为冬青稞、春青稞,以及早熟、中熟、晚熟青稞等。它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几乎占粮食作物的一半以上,有些高寒地带甚至达到80%以上。
  播种青稞,传统的是点播方法。点播青稞,有两样专用工具,即搅棍和氆氇袋。搅棍,长约一尺,宽5厘米,是把一块木板削成双刃刀样的按在一个五寸长的木柄上的木质工具,藏语叫“搅播”。氆氇袋,藏语叫“搅贝”,是用羊毛织成的小口袋,本色为主,间或有杂色,长27厘米,宽19厘米,有带,内装青稞种子,使用时把带子拴在腰上,氆氇袋便垂吊在腹部。点播青稞时,右手点穴,左手从袋里抓一把青稞,向洞穴内撒几粒青稞进去。抓一把能撒到六十次上下,每次撒七八粒者认为较合适,这种种法,谓之点播。早上,主人把青稞种子拿到地里以后,打开袋子,从地里捡一块白石或土块放到青稞袋子里,藏语谓之“酸朵”,意为种子石。用青稞把种子石埋住,不能让人看见。下午回家时,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将它埋进地里,认为福运已是自己的了。埋的时间不能太晚,也不能让天上的星星照见。否则,福运就会消失掉的。

  藏历八月十五日以后进入青稞收获季节,要过一个预祝丰收的传统节日,藏语谓之“望果节”。“望”,藏语意为“田地”,“果”意为“转圈”,“望果”,意为“转田埂”。节日期间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庆祝一年中最让人开心的日子。
 

  收藏青稞有专门的仓库,过去一般在仓库的一角用土坯砌有长方形的粮仓,专门放青稞。现在仍在用,但更多的人用牛毛口袋和塑料编织袋装青稞,码在墙边。家庭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人家,逛物资交流会时,从市场上买来用柳条编的圆形粮囤,有盖,用来存放青稞,隔潮,防霉。此物产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昌果乡,还有背斗。背斗分有皮的和无皮的两种,有皮的用于干农活,无皮的白净,则用于祭山神、水神和村上有喜庆活动时背祭品和青稞酒等礼物。背时,将背带从头上套下,拉至两肩以下,因肩上有神,是不能碰的。

  青稞打下来以后,一要磨糌粑,二要做青稞酒,这是克西村人的生活必需品。磨糌粑讲究季节,一般情况下一年要磨两次糌粑,藏历七月和来年二月各磨一次。村人认为这两个月磨的糌粑味香好吃,尤其是藏历七月磨的糌粑之好,非其它时间的糌粑能比。磨糌粑前,先将青稞炒一遍,然后到水磨上磨过。村上有一间供村人炒青稞用的公房,公房只有一间,坐东朝西,三面环墙,一面敞着,北墙下有一排土坯砌的简易锅灶。一个火门连着五个锅眼。炒青稞时,用荆刺作燃料,火硬。炒青稞时,将五个炒锅依次放在五个火眼上,里面装上沙子,待锅中的沙子烧热后倒入青稞少许,然后用一把活动木柄上的卡口卡住锅沿,上下翻动,从外往里依次变换炒锅的位置,待青稞粒一一爆裂后倒入铁筛中,筛出沙子,留下青稞。炒好的青稞要拿到水磨上磨过,磨出来的就是糌粑。磨好的糌粑装在牛毛口袋,敞着口放在家中的仓库里。从仓库里取一些糌粑盛放到糌粑盒里。糌粑盒为木质,铜箍,桶状,有盖,平时就放在橱房中央的柱子根边的桌子上,随用随取。

  食用时,将糌粑盛于木碗中,倒点酥油茶或清茶抓成坨,谓之粑,即可食。吃糌粑时,一般要用酥油茶或清茶呷着吃。不过,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先喝茶,喝着茶聊天,喝足了聊够了,就往糌粑碗里倒点茶抓两下捏成坨一吃就得。富裕人家,顿顿吃糌粑时还要往里放酥油和甜奶渣、白糖什么的,很是讲究。

  若吃糌粑的人多或出门在外时,用一种小皮袋里盛上糌粑,倒点茶水进去,捏住口子搓揉几下即可食用。此物,藏语谓之“汤古”。不论是外出干活,放牧,还是旅行,都要用它盛装糌粑和抓糌粑,很是方便,备受出门人青睐。
 酿制青稞酒

  用青稞酿成的酒,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青稞酒,藏语谓之“羌”,酒精度约与啤酒同,主人向客人第一次敬酒时,客人端起酒碗,一定要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空中弹指三次,一般认为这是敬天、敬地、敬人,己约定俗成。此番仪式后,方能饮酒。若能豪饮者,则按规矩,三口一杯。若不能饮,表示一下即可。否则,被视为不礼貌。

  妇女产后,家人要往青稞酒里放上酥油和红糖,用小火烧热后让其饮之,以为大补。民间普遍认为青稞是神的谷物,青稞和青稞作成的糌粑及青稞酒贯穿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凡岁时节庆、婚丧嫁娶、新居落成、乔迁之喜、祈祷神灵的活动中都少不了它。

在克西村,还有一个关于青稞种子的传说。

  相传,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大唐文成公主进藏时,文成公主听说人以食牛羊肉为主,没有粮食,人们的日子过得很穷,她想带些粮食种子进藏,又恐大唐皇帝不让,为了不让皇帝发现,她是把青稞种子藏到里带进藏的。从长安到吐蕃拉萨,路途遥远,天长日久,青稞种子的样子就长成了的样子。文成公主带来的青稞种子撒向雪域大地,这里的人们才有了糌粑吃,才有了青稞酒喝,人们的日子过得很富裕。有人开始糟蹋粮食,他们娱乐的时候竟然用青稞面饼打牛角玩,打断了蚂蚁的腰,蚂蚁一气之下告到了文成公主那里。文成公主一听这话很生气,为蚂蚁主持公道,就来到青稞地里,二话没说就拔起地里还没成熟的青稞,眼看快要拔完了,只剩下最后一株的时候,有一条狗急了,急忙上前,请求公主把剩下的最后一株青稞留给它做口粮,公主一听这话,起了怜悯之情,就把那株青稞留给它做了口粮。现在我们吃的用的青稞是文成公主留给狗的口粮,人沾了狗的光,也因狗得富,有了糌粑吃,有了青稞酒喝。这一切都是狗的功劳,所以,人特别爱狗就是这个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风俗习惯—藏族揣碗习俗
人喝茶,一般都用的是木碗。木碗的用法,很有讲究。光景好的人家顿顿喝的是酥油茶,贫寒人家向来靠清茶打发日子。但是有钱汉也好,穷光蛋也罢,喝茶却都用木碗。即使有了玉碗和瓷碗,人们仍垂青于木碗。在家用它,出门也用它,形影不离,浪迹天涯的旅人的怀里都揣着个木碗,人在碗在,碗不离人。居家过日子,没有不出门的人。小小一个木碗,在家有在家的用法,出门有出门的讲究。木碗虽小,其俗颇丰。藏家人客厅的藏式茶几上总是摆放着一大一小两只木碗,大的是父亲的,小的是母亲的。同样的木碗,因家境的不同,又大有讲究。一般人家每个家庭成员拥有一个木碗就不错了,而家境好的人家的木碗,还有银盖,银盖上镌刻着吉祥图案。更甚者,木碗通体镶银雕花,碗腰处只留有指宽的部分,让你明白碗胎是木质的。其上为碗盖,下为碗托,均为银质。盖成塔形,雕银嵌金,顶端一颗红玛瑙为手柄。碗托尤其别致,是盛开的八瓣莲花状,每瓣上有一幅吉祥图案,八瓣合成传统的...
· 藏文化—风俗习惯—藏族农事习俗
生产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由生产实践而形成的民俗,涉及整个民俗学领域。藏族的各类民俗事项,如居住、服饰、饮食等,都与生产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条件有关,或者说他们都是由生产实践派生出来的民俗事项。农村,人们对土地每年的开耕和下种是十分讲究的。每逢开春,人们敬请星相师卜择吉日,才能开耕。开耕这一天,人们身着盛装,端着青稞酒,手持“切玛”,庄重地来到地头,耕牛也被挂装饰,牛背上还专门涂上具有特殊意义的赭色。以示驯服、健壮和祛病。主持开耕仪式的人,是专门挑选出来的。一般必须父母双全,本人形象端正,又与星相师卜算之属相相吻合者才能充任。主持人按照星相师卜算的开耕方位,象征性地下犁和撒下第一把种子,即宣告仪式结束。人们休息娱乐一天,次日正式开耕、播种。庄稼若遇干旱,人们习惯请咒师诵咒祈雨,或者举行“出索”仪式,即请诵读三大龙经(《十万白龙经》、《十万花龙经》、《十万黑龙经》),同时妇女身背佛经排列单行,沿...
· 巴蜀文化—农商习俗—藏族生产习俗休耕轮作
休耕轮作藏族生产习俗。休耕指在同一块地上种一年停一年,第三年再耕种。一些藏民建有两处住房,俗称大、小两寨,种大寨土地时住大寨,种小寨土地时住小寨。但一般不到小寨长住,只在耕作和收获时才住。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每年换种不同的作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习俗已有改变。
· 藏文化—民间文学—青稞种子的来历
喜马拉雅山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五座山峰,是仙女五姐妹,被称为“长寿五仙女”。神话说:最初,喜马拉雅山区,低处是汪洋大海,岸上是无边森林,林中奇花异草,斑鹿、羚羊、犀牛成群,杜鹃、画眉、百灵欢唱;高处重山叠翠,云雾绕绕,一幅美丽、安详的图景。可是,后来海里出现了一头巨大的五首毒龙,搅起万丈海浪,捣毁树木花草,侵扰飞禽走兽,使它们灾难临头,无处奔逃。正在危难时刻,天上飘来五朵彩云。彩云变成五位仙女,降服了毒龙,救助了飞禽走兽。经飞禽走兽的再三恳切请求,五位仙女答应永远留下来护卫它们,从此便成了喜马拉雅山区的地方神。其中翠颜仙女是珠穆朗玛峰的主神,她掌管人间的“先知神通”,吉寿仙女掌管人间的福寿,贞慧仙女执掌人间的农田耕作,施仁仙女执掌人间的畜牧生产;冠咏仙女掌管人间财宝(见《藏汉大辞典》)。她们姐妹五人,战风傲雪,长年在世界屋脊上,亭亭玉立,俯视人间众生,关心黎民疾苦,万年不辞辛劳,博得人们的敬...
· 藏文化—饮食文化—青稞酒与藏族酒文化
以酒为载体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纷繁多彩,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的杰出创造。一个民族的酒文化不仅是这个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一定反映,而且更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因而不同的民族大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酒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以曲酿酒的国家,有着悠久灿烂的酒文化。生息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我国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文化的交流、整合,逐渐形成丰富多姿的各自的民族酒文化。以青稞酒为主载体的酒文化,就是我国酒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一、藏族酒史一个民族的酒文化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酒俗、酒具、酒歌等文化表征,都建立在酒这一物质基础之上。因而一个民族的酒文化,实际是以造酒为发端的。藏族造酒的历史,民间传说是从唐代文成公主把汉地酿酒术带到吐蕃时开始。但考诸史实,藏族造酒的历史应远比此早。众所周知,藏族是古代生息于青藏高原的若干民族和部族在历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