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唐文

唐文

唐文
唐文简介资料
唐文相关文献
藏文化—唐卡—唐卡的内容
藏文化—唐卡—西藏唐卡的内容,唐卡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有反映藏传佛教和各种神灵的宗教唐卡;有反映自然科学成
查看全文
藏文化—唐卡—唐卡概说
藏文化—唐卡—唐卡概说,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它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
查看全文
藏文化—唐卡—唐卡源流
藏文化—唐卡—西藏唐卡源流,唐卡,类似于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下轴端饰有精美轴头。
查看全文
全唐文
编纂经过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清仁宗取得内府旧藏《唐文》一百六十册,认为该书“体例未协,选择不精”,于是命词臣加以重辑。《全唐文》正式辑纂始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令开设“全唐文馆”,由文华殿大学士董诰领衔,由廷臣学者共107人入馆编校,以《唐文》为基础,取《四库全书》内的唐人别集,以及《文苑英华》、《唐文粹》、《唐大诏令集》、《古文苑》、《崇古文诀》、《文章辨体汇选》等总集,并搜罗《永乐大典》所载之残篇,“散见于史子杂家记载、志乘金石碑版者”。至嘉庆十九年(1814年)闰二月成书进呈钦定、御制序文后即交由内府、督理两淮盐政阿克当阿等负责刊刻,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刊成,即扬州官本。光绪年间有广州重刻本。作为《全唐文》底本的内府旧籍《唐文》原书今已不存,当时学者对其检视描述如下:《唐文》收录唐、五代文一万数千篇,分十六函,每函十册。《唐文》无序文、凡例,页首有“梅谷”钤印,...
查看全文
唐文治
生平唐文治16岁时入太仓州学,后师从理学家王紫翔,18岁时中举人。21岁入读江阴南菁书院,师从黄以周、王先谦等名家。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壬辰科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任户部江西司主事。其后还担任过总理衙门章京,外务部榷算司主事,商部右丞、左丞、左侍郎,农工商部署理尚书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因母亲病逝而回乡奔丧,其后退出官场,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起出任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通大学)监督(校长),学校改名为南洋大学堂、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后继任校长,直至1920年因病辞职。后在无锡创办无锡国学专修馆并任馆长长达30年,1950年学校(此时已改名中国文学院)并入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后任名誉教授。1954年在上海逝世。家庭七世祖唐天栋,字宏任。经营漕船、牙行。六世祖唐承焘,字宾王,号南轩,太学生,经营漕船。六世伯祖唐承熙,字维新,经营布业。六世伯祖唐...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唐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郁文堂梓, 清同治9[1870]. 7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东都一世祖 : 唐静. 封为唐国侯,后以为氏. 金华远祖 : (汉) 唐子亮,封金华侯. 荆南祖 : (宋) 唐介,字子方,谥质肃. 宗祖 : 唐仲友,字与正. 因官居江西. 始祖 : (宋) 唐均壹,字体平. 居吉州永宁(今永新). 龙泉黄溪祖 : (宋) 唐宗通,字彦一,行三九郎.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房祖 : 唐胜嶐,字冠万(守黄溪) ; 唐钳嶐(居椒坪) ; 唐应嶐(徙南康). 排行 : 英儒绍伟绩 诗礼启贤才. 胜嶐公派行 : 荣昌万代远. 钳嶐公派行 : 富贵扬名远. 应嶐公派行 : 德合乾坤远. 注 : 龙泉县, 乃今江西省遂川县. 散居地 : 江西省遂川县, 南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唐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郁文堂梓, 清同治9[1870]. 7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东都一世祖 : 唐静. 封为唐国侯,后以为氏. 金华远祖 : (汉) 唐子亮,封金华侯. 荆南祖 : (宋) 唐介,字子方,谥质肃. 宗祖 : 唐仲友,字与正. 因官居江西. 始祖 : (宋) 唐均壹,字体平. 居吉州永宁(今永新). 龙泉黄溪祖 : (宋) 唐宗通,字彦一,行三九郎.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房祖 : 唐胜嶐,字冠万(守黄溪) ; 唐钳嶐(居椒坪) ; 唐应嶐(徙南康). 排行 : 英儒绍伟绩 诗礼启贤才. 胜嶐公派行 : 荣昌万代远. 钳嶐公派行 : 富贵扬名远. 应嶐公派行 : 德合乾坤远. 注 : 龙泉县, 乃今江西省遂川县. 散居地 : 江西省遂川县, 南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唐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郁文堂梓, 清同治9[1870]. 7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东都一世祖 : 唐静. 封为唐国侯,后以为氏. 金华远祖 : (汉) 唐子亮,封金华侯. 荆南祖 : (宋) 唐介,字子方,谥质肃. 宗祖 : 唐仲友,字与正. 因官居江西. 始祖 : (宋) 唐均壹,字体平. 居吉州永宁(今永新). 龙泉黄溪祖 : (宋) 唐宗通,字彦一,行三九郎.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房祖 : 唐胜嶐,字冠万(守黄溪) ; 唐钳嶐(居椒坪) ; 唐应嶐(徙南康). 排行 : 英儒绍伟绩 诗礼启贤才. 胜嶐公派行 : 荣昌万代远. 钳嶐公派行 : 富贵扬名远. 应嶐公派行 : 德合乾坤远. 注 : 龙泉县, 乃今江西省遂川县. 散居地 : 江西省遂川县, 南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唐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郁文堂梓, 清同治9[1870]. 7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东都一世祖 : 唐静. 封为唐国侯,后以为氏. 金华远祖 : (汉) 唐子亮,封金华侯. 荆南祖 : (宋) 唐介,字子方,谥质肃. 宗祖 : 唐仲友,字与正. 因官居江西. 始祖 : (宋) 唐均壹,字体平. 居吉州永宁(今永新). 龙泉黄溪祖 : (宋) 唐宗通,字彦一,行三九郎.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房祖 : 唐胜嶐,字冠万(守黄溪) ; 唐钳嶐(居椒坪) ; 唐应嶐(徙南康). 排行 : 英儒绍伟绩 诗礼启贤才. 胜嶐公派行 : 荣昌万代远. 钳嶐公派行 : 富贵扬名远. 应嶐公派行 : 德合乾坤远. 注 : 龙泉县, 乃今江西省遂川县. 散居地 : 江西省遂川县, 南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唐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郁文堂梓, 清同治9[1870]. 7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东都一世祖 : 唐静. 封为唐国侯,后以为氏. 金华远祖 : (汉) 唐子亮,封金华侯. 荆南祖 : (宋) 唐介,字子方,谥质肃. 宗祖 : 唐仲友,字与正. 因官居江西. 始祖 : (宋) 唐均壹,字体平. 居吉州永宁(今永新). 龙泉黄溪祖 : (宋) 唐宗通,字彦一,行三九郎.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房祖 : 唐胜嶐,字冠万(守黄溪) ; 唐钳嶐(居椒坪) ; 唐应嶐(徙南康). 排行 : 英儒绍伟绩 诗礼启贤才. 胜嶐公派行 : 荣昌万代远. 钳嶐公派行 : 富贵扬名远. 应嶐公派行 : 德合乾坤远. 注 : 龙泉县, 乃今江西省遂川县. 散居地 : 江西省遂川县, 南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唐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郁文堂梓, 清同治9[1870]. 7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东都一世祖 : 唐静. 封为唐国侯,后以为氏. 金华远祖 : (汉) 唐子亮,封金华侯. 荆南祖 : (宋) 唐介,字子方,谥质肃. 宗祖 : 唐仲友,字与正. 因官居江西. 始祖 : (宋) 唐均壹,字体平. 居吉州永宁(今永新). 龙泉黄溪祖 : (宋) 唐宗通,字彦一,行三九郎.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房祖 : 唐胜嶐,字冠万(守黄溪) ; 唐钳嶐(居椒坪) ; 唐应嶐(徙南康). 排行 : 英儒绍伟绩 诗礼启贤才. 胜嶐公派行 : 荣昌万代远. 钳嶐公派行 : 富贵扬名远. 应嶐公派行 : 德合乾坤远. 注 : 龙泉县, 乃今江西省遂川县. 散居地 : 江西省遂川县, 南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唐文导读知识
全唐文作者
全唐文作者
《全唐文》是一部唐文总集,由董诰、阮元、徐松、胡承洪等上百位余人编纂完成。《全唐文》全称《钦定全唐文》,是唐代(包括五代)文章的总集。《全唐文》的编纂起因是清仁宗取得内府旧藏《唐文》后认为其内容不够完善,于是命儒臣重加厘定。《全唐文》以《唐文》为基础,取《四库全书》内的唐人别集,以及《文苑英华》、《唐文粹》、《唐大诏令集》、《古文苑》、《崇古文诀》、《文章辨体汇选》等总集,并搜罗《永乐大典》所载之残篇,“散见于史子杂家记载、志乘金石碑版者”。《全唐文》共一千卷,并卷首四卷,辑有唐朝、五代十国文章共18488篇(一说20025篇)、作者3042人(一说3035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传。书中汇集了唐朝及五代的文章,为学者查阅使用这些资料提供了方便。
浏览量:1289次
唐文宗三绝是哪三绝
唐文宗三绝是哪三绝
唐文宗三绝指的是唐文宗下旨亲封的“唐代三绝”,分别指李白的诗歌、裴旻剑舞和张旭的草书。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在盛唐诗人中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诗大多是讴歌祖国山河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李白的豪迈以及他的诗歌都是盛唐的代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裴旻,被称为唐朝第一剑客,他的剑术被誉为盛唐第一。诗人王维曾以一首《赠裴旻将军》诗赞道: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张旭是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张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后通过观察将自己的思想加入到草书中,独创了自己的风格。当时著名的画师吴道子和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都十分仰慕张旭的草书,富家子弟更是千金难求。
浏览量:1141次
唐文宗御封的三绝
唐文宗御封的三绝
唐文宗御封的三绝分别是:“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和“张旭草书”,这是唐文宗向全国诏书御封的。李白诗歌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素有“诗仙”、“诗侠”之称,他的诗歌多以抒情为主,它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放飘逸,其中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裴旻剑舞裴旻,唐开元间人,善于舞剑,据《独异志》记载,裴旻的母亲去世后,他想请大画家吴道子作壁画超度亡魂,吴道子请他舞一曲剑舞激发灵感,裴旻当即持剑起舞,剑技绝佳,旁观者赞叹不已,吴道子被剑舞气势感动,绘成了一幅壮观的壁画。张旭草书张旭,人称张长史,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他常常喝得伶仃大醉,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因此有“张颠”的雅称。他在草书上的成就最高,张旭的狂草潇洒磊落,变幻莫测,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
浏览量:1268次
唐文宗简介
唐文宗简介
李昂,原名李涵,唐穆宗李恒次子,唐朝第十五位皇帝。长庆元年(821)封江王,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在位仅十四年,后世称为唐文宗。 文宗在位期间,颇思图治,遣散宫女三千人,裁汰官员一千二百余人。朝臣朋党相互倾轧,官员调动频繁,牛李党争达到高潮。后起用李训、郑注等人,意欲铲除宦官。 太和五年(831年),唐文宗与宰相宋申锡暗中策划除掉宦官,但是被宦官王守澄及其门客探听出来,诬告宋申锡谋立漳王李凑。唐文宗中计,宋申锡被贬死。太和九年(835年),王守澄逝后一个月,引诱仇士良等宦官往左金吾卫衙中取石榴树上的“甘露”,企图将其一举消灭,但事情败露,导致仇士良等宦官大肆屠杀朝官一千余人,史称“甘露之变”。事后,文宗更被宦官钳制。开成五年(840年),李昂抑郁而终,享年三十一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葬于章陵。
浏览量:1413次
唐文宗李昂
唐文宗李昂
唐文宗李昂,原名李涵,为唐穆宗李恒第二子、唐敬宗李湛之弟,母为贞献皇后萧氏,唐朝第十五位皇帝。长庆元年(821年),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即位为帝,年仅十八岁。为人恭俭儒雅,博通群书,喜作五言诗,古调清峻。《全唐诗》等录有其诗6首、联句2句。 李昂在位初年,励精求治,放出宫女三千余人,释放五坊鹰犬,并省冗员,重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人,发动甘露之变,企图消灭宦官势力,事败后遭到软禁。开成五年(840年),李昂抑郁而终,享年三十二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葬于章陵。
浏览量:15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