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四大悲剧
元代四大悲剧 导读:

元代的四大悲剧是艺术,戏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

 

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

 

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

 

《梧桐雨》:唐明皇宠幸杨贵妃,醉生梦死,不理朝政。在长生殿乞巧盟誓,又在沉香亭观赏《霓裳羽衣舞》。

 

忽报安禄山叛乱,明皇、杨妃仓皇出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逼明皇赐杨妃缢死。

 

乱后,明皇退为太上皇,日日哭祭杨妃画像。一夕梦与杨妃团聚,被夜雨惊醒。雨打梧桐,更添明皇郁闷。

 

《汉宫秋》:汉元帝派毛延寿去民间挑选宫女,毛延寿借机收受贿赂,中饱私囊。王昭君因不肯向毛延寿行贿,被毛延寿画丑,因而被打入冷宫。后汉元帝巡视后宫偶然得见王昭君,遂加以宠爱,并封为明妃。

 

毛延寿自知罪责难逃,投奔匈奴,并献昭君美图于呼韩邪单于,致使呼韩邪单于向元帝索要昭君为妻,不从则兵戎相见。

 

汉朝文武百官畏惧匈奴,劝元帝忍痛割爱,以美人换取和平。元帝无奈,只得让昭君出塞,并亲自到灞桥送别。汉元帝回宫后,心情无比悲痛。而昭君不舍故国,在汉蕃交界的黑龙江投水而死。

 

《窦娥冤》: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

 

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
文史图集精选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剧情简介《汉宫秋》共四折一楔子。题目正名:马致远根据汉书及后汉书中,汉朝宫女王昭君被派往匈奴和亲为故事主轴,再另虚构了一些情节。楔子汉元帝认为天下太平,命毛延寿选宫女。第一折奸臣毛延寿因求贿不遂,丑化王昭君的画像。后来汉元帝见到王昭君,封其为明妃。第二折毛延寿事发叛国,引匈奴兵犯境索要王昭君。满朝文武束手无策,面对汉元帝的质问,只劝汉元帝送王昭君与匈奴。第三折汉元帝送昭君往匈奴和番。王昭君在番汉交界的黑江处投江自尽。匈奴单于将造衅者毛延寿送囘汉朝处置。本折曲词颇为悲壮。第四折汉元帝思念昭君,在梦中见到昭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剧情简介此剧共四折一楔子。《元曲选》中此剧题目正名:楔子唐玄宗自以为太平无事,不仅赦免死囚安禄山,且任其为渔阳节度使。安禄山与杨贵妃私通。第一折七夕时节,唐玄宗赐杨贵妃金钗钿盒,并对织女牵牛发愿,“世世永为夫妇”。第二折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御园中小宴,四川道使臣进贡荔枝,杨贵妃演《霓裳羽衣舞》。此时惊闻安禄山造反,已破潼关,无计防守,只得逃离长安。第三折唐玄宗仓皇幸蜀,并传位于太子李亨。至马嵬驿时,大军不前,陈玄礼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只得命贵妃自缢于佛堂中。第四折唐玄宗返长安后,一日梦中相见贵妃,后为梧桐雨
关汉卿与《窦娥冤》
关汉卿与《窦娥冤》
关汉卿与《窦娥冤》,《窦娥冤》元・关汉卿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
程婴救孤的故事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赵氏孤儿
程婴救孤的故事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赵氏孤儿
程婴救孤的故事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赵氏孤儿,程婴救孤的故事:程婴救孤故事,围绕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程婴等人冒
王昭君出塞的原因王昭君为什么会自愿出塞和亲?
王昭君出塞的原因王昭君为什么会自愿出塞和亲?
王昭君出塞的原因王昭君为什么会自愿出塞和亲?,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她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人。“昭君出塞
关于“赵氏孤儿”的历史真相:下宫之难
关于“赵氏孤儿”的历史真相:下宫之难
关于“赵氏孤儿”的历史真相:下宫之难,赵氏孤儿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讲的是晋国奸臣屠岸贾诛灭赵氏家族满门,只留下一
窦娥冤是真的是一场悲剧吗?真相是什么
窦娥冤是真的是一场悲剧吗?真相是什么
窦娥冤是真的是一场悲剧吗?真相是什么,《窦娥冤》是“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问世以来,它在民间取得了重
昭君出塞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王昭君生平简介
昭君出塞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王昭君生平简介
昭君出塞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王昭君生平简介,王昭君,名嫱(qiáng),字昭君。她是中国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因昭君出塞而
赵氏孤儿背后的的真相:晋国公卿斗争白热化
赵氏孤儿背后的的真相:晋国公卿斗争白热化
赵氏孤儿背后的的真相:晋国公卿斗争白热化,晋国公卿赵氏以战功起家,不断膨胀的权势与声望,令国君晋灵公心生忌惮。于是,
《史记》中记载的“赵氏孤儿”到底是怎样的?
《史记》中记载的“赵氏孤儿”到底是怎样的?
《史记》中记载的“赵氏孤儿”到底是怎样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已久,而以此为题材的戏曲、文学作品的渲染,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