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何氏家谱字辈大全
江西何氏家谱字辈大全 导读:

江西何氏家谱记载的是庐江堂江氏族人。始祖何自修,世居卢江,何氏出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后,12代孙食采于韩,韩为秦所灭,子孙散居江淮兼,易韩为何,始于江南卢江。 

始祖一世:(唐) 何亶,名大郎,南京直隶人。任福建汀州宁化县尹。

 始祖二世:何三郎,讳金衍 ; 何四郎,讳金衢 ; 何五郎,讳金行 ; 何六郎,讳金徽 ; 何八郎,讳金从 ; 及女一 : 何仙姑。 

世祖 : 何发伯,号一统,行伯一. 六一郎长子. 五郎第五子之后. 原居上坑来苏,后迁广东程乡松源乌坭坑。 

兴宁祖(13世) : (明) 何全,字源美,号罕名,行念四郎. 大乙公之子. 自福建宁化徙惠州府兴宁。 

字辈排行 : 大运启千年 宗枝万古传 创乘能裕后 继述克光前 忠作家声振 功高世代宣 显谟良善也 承烈允昭然 贵自中天茂 兰从九畹生 荣华成先哲 发达应多贤.

...
热点动态
中国十大寻根基地之十:江西瓦屑坝
江淮大地处于中国南北相交之地,在分裂时期往往沦为战场。1127年金灭北宋后,江淮之间既是金军南侵的必经之地,又是近宋金对峙的前沿,原有人口或随南迁洪流而走,或在战乱中死亡,留下的人数有限,新迁入的更少。安庆府所属的淮南西路,在整个南宋都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以至在元朝数十年间也没有恢复元气。瓦屑坝胡氏宗祠元朝末年,江淮和长江中游反元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安庆一带战略地位重要,是不同的起义军和元军争夺的焦点,残酷的争夺战持续多年。元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彭莹玉、邹普胜、徐寿辉等在湖北蕲州、黄州一带起义,次年徐寿辉就率部沿江而下,围安庆城,攻下周围各县,并继续东下。十一月,徐寿辉大举攻安庆城,无功而返。至正十五年,徐寿辉势力复振,攻占湖北沿江府县,安庆府又受战祸波及。次年,余阙被元朝任命为江淮行省参政,驻守安庆,徐寿辉部将赵普胜攻安庆失利。至正十七年,朱元璋部四出扩展,击败赵普胜和
15446次浏览 查看阅读>>
族谱网为您讲述,江西彭泽冯氏宗祠那些您不知道历史故事
冯氏宗祠,坐落在彭泽县马当镇太阳村陶潭,阳光下的冯氏宗祠显得宁静古朴,象一位久历沧桑的老人静坐在此,惯看春花秋月,闲观云卷云舒。今天它依然是那样坦然,正张开她博大的胸怀迎接我们的到来。冯氏宗祠三进大堂显得不是很大,但祠外的古老的旗夹石,却异常古韵和质朴,引人注目的是大门上四个字“大树流芳”深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似欲向人们讲诉当年的历史……宗祠内是那块青石“门搭头“。据冯氏族人所称:是位大力士,将其扛过来,您看看,近五尺之长,厚达4.到5寸。这么大青石条如何驮得动。就是一块木料也难扛,可见当年这位大力土力大无穷。步入祠堂引人注目的这就是柱墩之上,皆有一块红木塾,据讲:这就是明朝典型的建筑标志,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因为当时安放这样的木块,便不用交税了。老人们讲述了:这里发生的一件真实的故事:“解放前水库上住有一位员外,得过功名,当时村里有人准备挑着银元去彭泽县城交租。员外讲,这么重的挑到县里
8861次浏览 查看阅读>>
丰城范氏槎村总祠隆重举行《江西范氏源流志》发志仪式
《江西范氏源流志》发志仪式,在中华范氏五大发源地之一的江西丰城范氏槎村总祠隆重举行!隆冬腊月,冰寒雪冻。几天前一场漫天纷飞的暴雪还没销溶,今天东方刚刚发白,气温零下5~6度,下榻在江西省丰城市洪洲大酒店的省内外范氏宗亲代表,早早起床,用完早餐后聚集在酒店大厅等候。7:58分,宗亲们乘坐近两百辆轿车依次排着长队,在指挥车的引导下,浩浩荡荡,缓缓驶向古丰槎村范氏总祠,准备参加颁志庆典!这支范氏车队,其每辆车引擎盖前,都扎着长红飘带,且红飘带中间均系着朵大红花,前档风玻璃右角上帖着斗大的流金范字序号,清晰耀入眼目。出发不久,天空飘洒起小雨,车队行驶在平坦宽阔的丰城至抚州公路上,绵延数公里,沿途吸引许许多多的市民、村民、游客观看,指指点点、赞誉不已,真可谓是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车队到了丰城市淘沙镇苟艻村时,指挥车向右拐弯进入槎村范家入口处,一座高大的仿古门楼牌坊印入眼帘,“槎村范家”四个鎏金大字显
7383次浏览 查看阅读>>
江西省会昌明清古堡羊角水堡周氏始祖详考
羊角水堡,古称羊角水,又名羊角堡、羊角水堡、羊角水城堡。江西省会昌明清古堡,位于县城东南70公里筠门岭镇羊角水村,是赣南仅存的一处规模宏大的明清时期军事城堡。城堡内遗存有大量的军事、民居建筑及其它公共设施。历史上对保护当地居民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赣南客家人誉为“平安堡”。由于地处偏僻,许多建筑得以保存,是研究地区军事及客家文化重要资源,核定为县市国家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羊角水周氏始祖,讳徽,名子祥,号万一郎,系禄生(讳回宝)公之子,生于元朝至元,戊子,即公元1288年,是庐陵乌东汾翁公系下,吉水泥因书楼下之栎坑,元末至正年间,因世道维艰故土难居,离乡有志,以至正公元1342年举家迁徒会昌县湘水羊角水石潭安居,配梁氏生有八子:元一、元二、元三、元四、元五、元六、元七、元八。择于山川秀丽、土质肥沃、地域平坦、地灵人杰的羊角水落业,战困难,斗寒暑,披荆斩棘日以继夜地为子孙创基立业,是我们后辈学习
8249次浏览 查看阅读>>
九子一婿“九子十尚书”丰城沇江黄氏在江西相传佳话
黄氏的“九子十尚书”传说很广,在我们乡下只要是稍懂族谱的黄氏后裔,提起“九子十尚书”脸上都是骄傲。然而现实往往矛盾,在黄氏族谱上大书特书的“九子十尚书”在史书、方志上却寻不到踪迹,现创建此专题贴来专门搜集各支老谱的“九子十尚书”资料。籍此来考察“九子十尚书”的来源与形成。两个“九子十尚书”1、黄闰父九子一婿“九子十尚书”2、黄均俱九子一婿“九子十尚书”欢迎大家提供史书和方志根据黄闰父九子一婿“九子十尚书”闰父字元土,为齐高帝(479年)侍中,因斐凯之谤解印绶以山父自乐,后遭慧明之乱子孙各散居,娶刺史肖鸾之妇女为妻,生九子。长子映光,字興字,官至兵部尚书,居顺宁次子映斗,字慎字,官至礼部尚书,居蒙化妻郭氏三子映星,字远字,官至户部尚书,居姚安州四子映辰,字德字,官至工部尚书,居巨津州五子映泰,字憶字,官至工部尚书,居平越府六子映元,字伯字,官至工部尚书七子映魁,字盟字,官至侍讲及兵部尚书,居
5054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百家祠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百家祠
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百家祠(百家姓和谐城),占地面积为470亩,总投资约7000万元,中轴线立坤山艮向。整个和谐城分为三部分,其一是以“中华民族姓氏文化”为主题的和谐堂,总建筑面积为12999㎡。由仿明清古建风格的乾坤殿、始祖殿、熙和殿三大殿和108间百家姓祠堂组成。每殿长26米,宽16米,高16米;108间宗祠,分三排,与外循环路形成国字格局,寓“国泰民安”。其二是恢宏宽广的百家姓广场,占地22680㎡;风景秀丽、文明生态的园林广场,占地5万余㎡;其三是50多亩宽水面的挹翠湖,碧波荡漾、波光滟潋,把总个和谐城映衬得尤其秀丽。另有六幅合计共312㎡长的大型艺术石雕墙,诠释了中华姓氏的根源、由来,镶在殿前大台阶中间的“和谐城大印”、“九龙石雕”、“和谐城颂”三幅石雕,是和谐城的点睛之景;大殿内安放的盘古、伏羲、炎帝、尧、舜六尊铜像,雍容庄严。整个和谐堂飞檐斗拱,气势恢宏,青墙黄瓦,金碧辉煌。
安徽人和湖北人,为什么去江西瓦屑坝寻根问祖?
安徽人和湖北人,为什么去江西瓦屑坝寻根问祖?
北有大槐树,南有瓦屑坝瓦屑坝村位于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是古渡口,同时又是古陶遗址,湖边今存有大量的瓦屑,瓦屑坝就此得名。这样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古渡遗址,却是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一。安徽安庆市图书馆有桐城族谱63部,其中20%家庭始祖来自江西鄱阳湖瓦屑坝。翻开历史,瓦屑坝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大移民壮丽的情景,也目睹了移民们激烈抗争的悲壮场面。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600多年,年间久远,移民后裔早已不晓得祖先的原籍。但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口口相传,瓦屑坝被牢记住了,祖先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瓦屑坝成了很多流散各地寻根人的根。壮丽的瓦屑坝大移民“您是本地人吧?”“是呀。””您的老祖宗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哦,老祖宗..是从江西来的。””是江西瓦屑坝吗?'”“是呀!你怎么知道?我们这里的人差不多都是从瓦屑坝迁来的,不单是我们村,前前后后的村庄都是瓦屑坝老祖宗的后代。”您是怎么知
江西南昌铺设燃气管道挖出明代古墓仍散发香气
江西南昌铺设燃气管道挖出明代古墓仍散发香气
“发现时那棺材的木屑飘着香气。”12月18日,在南昌市迎宾北大道省皮肤病医院附近施工的李师傅说,3天前,他们施工时发现白色“石块”,再挖下去,居然发现里面裹着带香气的木头。经考古人员鉴定,这是一座明代古墓。网络配图据悉,李师傅是负责开挖机的工人,要挖一条1.2米宽的沟,为铺设燃气管道作准备。15日下午3时许,挖机挖至1.1米深时挖不动了,李师傅下车一看,原来挖到了白色“石块”,遂换上击打坚硬物体的炮机。炮机再挖了四五十厘米后,周边工人都听到了撞击木块的声音,便叫停了施工。有工人下到深达1.5米的沟里查看,发现白色“石块”下是整块木头,还有生锈的大铁钉。网络配图“木块质地非常坚硬,肯定不正常。”有经验的工人怀疑挖到了古墓,而木块便是棺材,于是通知工地负责人并报警。“有好奇的工友拿起被炮机击碎的木屑闻了闻,竟然闻到那些木屑散发着香气。”李师傅说。“初步判定这座古墓是明代的。”考古人员介绍,白色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八大山人朱耷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他从小聪慧异常。又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并能悬腕写米体小楷,并进官学为诸生。八大山人十几岁那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国破家亡给他以沉重打击。当时清王朝对明朝宗室采取高压政策,迫使八大山人在二十三岁那年去奉新县耕香院正式削发为僧,"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在这个寺庙里,八大山人渡过了一段漫长的参禅悟道、晨钟暮鼓的时光。清康熙初年,八大山人离开奉新,来到青云谱道院隐居,躬耕悟道,创作书画。六十二岁时,他把道院交给其徒弟主持,自己离开青云谱,在南昌抚河桥附近修筑"寝歌草堂"。进行晚期的艺术创作,渡过了八十岁。康熙四十四年初冬,病逝于"寝歌草堂"。这位东方的艺术巨星陨落了,但他永恒的艺术
为什么有江西却没有江东?江东怎么消失的?
为什么有江西却没有江东?江东怎么消失的?
今天中国的省份名称,许多是以名山大川命名,彼此不乏对应的称呼。譬如太行山分隔开“山东”、“山西”,黄河区分了“河南”、“河北”,连洞庭湖南北也有“湖南”、“湖北”,但偏偏作为国内第一大河的长江,因之命名的只有“江西”,却无对称的“江东”,这是怎么回事呢?从大变小的“江东”“江西”这一名称,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初政区实行州、县二级制,由于州的数量太多(达300多个),中央政府管理起来很麻烦。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苦于记各州长官们的名字,只好将他们都写在屏风上。于是,他在即位之初的贞观元年(627),便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其中北方、南方各五道,人称“贞观十道”。其中的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整个华中地区。“贞观十道”尤其是江南道的范围过于广袤,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差异颇大。到了开元二十一年(733),风流天子唐玄宗遂将道的数目增加一半,达到15个。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