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被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一般而言,除夕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这个习俗的来源已久,除夕守岁一般是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其熄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古代南北方风俗不一样,北方的守岁的习俗主要为“熬年夜”(通宵守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守岁的习俗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而关于这个习俗,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当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很凶猛,人们掌握了“活动”规律,发现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所以人们就将这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