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宋朝 爱莲说

爱莲说

爱莲说》,由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1017-1073)所作,是一篇议论散文。“说”是古代文体之一,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类序》云:“按:说者,释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也已此比喻君子的美德。文后附记说道:“舂陵周惇实撰,四明沈希颜书,太原王搏篆额,嘉祐八年五月十五日江东钱拓上石。”最初是碑刻。。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一》〈书濂溪先生爱莲说后〉:“先生尝以‘爱莲’名其居之堂,而为是说以刻焉。”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任南康军时,曾亲自抄写《爱莲说》,刻石树碑于“濂溪书堂”。

爱莲说简介资料
《爱莲说》
周敦颐
《周元公集》
江西赣州
北宋
议论散文
爱莲说相关文献
周敦颐爱莲说
周敦颐爱莲说,爱莲说  
查看全文
爱莲说
正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查看全文
周敦颐的理学成就《爱莲说》周敦颐还有其他作品吗?
《宋元公案》说:“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这里的元公实际上指的是周敦颐,你没有听错,就是那位写下《爱莲说》的周敦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周敦颐是一代大儒,并且成为继孔孟之后,儒家思想的另一位大成者。因为他的崛起和开创,后辈的继承,最终使得儒家之学大昌。 这里的“神学”指
查看全文
周敦颐的理学成就《爱莲说》周敦颐还有其他作品吗?
《宋元公案》说:“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这里的元公实际上指的是周敦颐,你没有听错,就是那位写下《爱莲说》的周敦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周敦颐是一代大儒,并且成为继孔孟之后,儒家思想的另一位大成者。因为他的崛起和开创,后辈的继承,最终使得儒家之学大昌。 这里的“神学”
查看全文
爱莲说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初中文言文,莲花,品格,抒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
查看全文
爱莲说相关标签
论文
宋朝文学
中国散文
爱莲说导读知识
周敦颐写的《爱莲说》
周敦颐写的《爱莲说》
《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文章中描写了莲花的形态,赞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也是在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人格和洒脱的胸襟。《爱莲说》的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其中最出名的句子,被世代传唱,成为称赞他们品性高洁的高频诗句。在原文中,周敦颐以这两句暗指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同时也借莲花可以出淤泥不染来表示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决心。周敦颐为官正直,为民做主,晚年的时候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这就是他洁身自好、淡泊明志的表现。
浏览量:880次
周敦颐的简介
周敦颐的简介
周敦颐,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悲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周敦颐在治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并作出新的论断,把儒学推进了一步。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南宋理宗时,诏从祀孔子庙堂,其理学奠基者地位为官方所承认。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九江的烟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颐修建的,因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后不断兴废,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改名“烟水亭”。清顺治十七年,巡道崔抡奇复修烟水亭建立五贤阁,奉周敦颐为五贤之一。九江市区现在还有濂溪路、濂溪居委会等。
浏览量:11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