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地球

地球

(天体)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类居住的星球,共有74.9亿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千克,半径约6,371千米,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阳日自转一周,一太阳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拥有一颗天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体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内地核。拥有由外地核产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气体包围,称为大气层,主要成分为氮、氧、氩。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亿年前开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

地球简介资料
中文“地球”一词最早是由明朝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
、74.9亿
6371km
5.97×10**24kg
地球相关文献
地球
命名和辞源地球的英文名“Earth”源自中古英语,其历史可追溯到古英语(时常作“eorðe”),在日耳曼语族诸语中都有同源词,其原始日耳曼语词根构拟为“*erþō”。拉丁文称之为“
查看全文
地球构造
概述地球结构可以由化学手段和力学的手段——例如流变学确定。物理学上,地球可划分为岩石圈、软流层、地幔、外核和内核5层。化学上,地球被划分为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和内核。地质学上对地球各层的划分,按照自地表的深度,分别是:利用地震波获得地球的内部信息。地球的各层可以由折射和反射的地震波的传播时间间接得知。横波不能通过地核,在其他的层中速度也不同。波速在不同层中间的变化遵守折射的斯涅尔定律。高速地震波引起的反射则和光波在镜面上的反射类似。地核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5kg/m。由于地表物质的平均密度只有约3000kg/m,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地球核心区域有密度更大的物质。关于地核的更多信息则来自于地震学研究。地震学测量显示,地核由2部分构成:半径为1220公里的固体内核和裹在外面的液体外核,总半径3400公里。固体内核是由英格·莱曼在1936年发现的,成分主要是铁和镍。在45亿年前的地球早期...
查看全文
地球自转
自转的周期真正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目前其值为23时56分2.1秒。但是近年来地球自转周期在缓慢增加(即转速缓慢减小),导致需要对全球计时器进行调整,例如2005年12月31日全球钟表统一加一秒。这样的调整称为闰秒。转动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5度;而表面每点的线速度随纬度而变化,是赤道的线速度乘以纬度的余弦。因此赤道的线速度是最大的,两极的线速度最小,而赤道线的速度约465.1m/s。恒星日与太阳日在春分时从太阳看到的地球转轴倾角(或倾角)和它相对于自转轴和轨道平面在像地球的一个顺行平面,恒星日是短于太阳日。在时间点1,太阳和遥远的恒星都在头顶上(在相同的方向上);在时间点2,行星转动360°,遥远的恒星右出现在头顶上,但太阳并不在头顶上(1→2=一恒星日);太阳要稍后,在时间点3,才会抵达头顶上(1→3=一太阳日)。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转动一周的时间(从正午至正午)称为...
查看全文
地球公转
轨道地球在公转中所形成的封闭轨迹,称为地球轨道。其在天球上的投影,称为黄道。参数地球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具体参数如下:半长轴:149600000公里半短轴:149580000公里半焦距:2500000公里周长:940000000公里偏心率:0.0167扁率:1:7000近日点和远日点在地球的公转轨道上,有一点距离太阳最近,称为近日点,有一点离太阳最远,称为远日点。如:1982年,地球经过近日点的时间是1月4日19时,经过远日点的时间是7月4日22时。由于近点年比回归年长25分7秒,所以地球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日期,每57年要推迟一日。中距点:即轨道椭圆短轴的两端。如:1982年4月3日和10月5日时地球经过中距点。地球的轨道面地球轨道所在的平面称为地球的轨道面,也称为黄道面。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并不重合,而是有一个交角(二面角),就是黄赤交角。在2000年,这...
查看全文
Google地球
纵览Google地球使用了公共领域的图片、受许可的航空照相图片、KeyHole间谍卫星的图片和很多其他卫星所拍摄的城镇照片。甚至连Google地图没有提供的图片都有。分为免费版与专业版两种。语言功用维基百科和Panoramio2006年12月Google地球增加了一个新的图层,名称为“地理网络”,内容包括集成维基百科的相关条目和Panoramio的相关照片。在维基百科,用户可以通过{{Coord}}模板在条目中添加地理坐标。2007年7月Google收购Panoramio。Panoramio网站上经过定位的照片匹配Google地球收录条件并经管理人员审查通过之后,通常在一星期后便会在Google地球上相应的位置展示,而等待接受审查的时间最多需要三星期。模拟飞行器在Google地球启动成功后,使用Windows的用户,按下Ctrl+Alt+A会弹出Google模拟飞行器;而使用MacOSX的...
查看全文
地球相关标签
地球
类地行星
家族谱大览
兵要地志
收藏者: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4
兵要地志
收藏者: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4
兵要地志
收藏者: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4
兵要地志
收藏者: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4
伯都讷地方厢白旗永福佐领下比丁三代档册
原资料: 写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清光绪32[1906]. [36]页. 注: 家谱档案资料393-118-135号, 注: 此组家谱资料包括其本人, 父亲, 祖父三代之名字职位诸纪录. 散居地: 中国东北等地.
浏览:0
胡氏族譜 [27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安定堂, 民国26[1937]. 13册 : 世系表. 珍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始迁祖 : (明) 胡琅宝,字玉函. 房祖 : (清) 胡仕侣,字鹤臣.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封面题 : 湘乡胡氏续修族谱. 版心题 : 湘乡平地胡氏续修族谱.
浏览:100
地球导读知识
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
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
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4月22日。第一次世界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举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体性的环保活动。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的活动宗旨是提高民众保护环境的意识,动员民众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截至目前,世界地球日的活动已经涉及到全球的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到活动当中。世界地日是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十个环境问题分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等。在历年的世界地球日,中国会根据我们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确立一个主题。在这一天社会各界会根据这个环保主题执行相应的环保措施。通过历年来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上述的一些环境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环保理念也是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宣传、践行的重要理念之一。
浏览量:1193次
哈雷彗星下一个回归年
哈雷彗星下一个回归年
哈雷彗星的下一个回归年是2061年。哈雷彗星每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据推算下一次的回归在2061年,到达过近日点的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按照人类平均寿命来算,人的一生中可以看到两次哈雷彗星,用肉眼观看哈雷彗星就足够壮观和美丽。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宇宙飞船详细观察的彗星,其轨道周期为76至79年。哈雷彗星因爱德蒙·哈雷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在古代的中国被称为“扫帚星”。
浏览量:2320次
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时间是每年的4月22日。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活动。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众生的地球”(Earth4All)。
浏览量:10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