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2世纪?-194年),字君郎(《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云当字君朗),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西汉鲁恭王刘余(汉景帝第四子)后裔。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官至阳城侯益州牧。他以州牧身份建立的割据势力为三国时代最早的一批,同时是持续时间较长的,兴平元年(194年),刘焉因背疮迸发而卒,其子刘璋继领益州牧。直到214年其子刘璋向刘备投降才终结。
刘焉初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后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是刘焉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郄俭为黄巾军所杀,刘焉进入益州,派张鲁盘踞汉中,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刘焉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