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刺史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职官名,本为御史的一种,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刺史相关文献
刺史
西汉秦朝时设有御史负责监察,称监察御史。汉文帝时又以御史多失职,下令丞相派员出刺各郡国,以巡按地方,号称“刺御史”,简称“刺史”,但非专职。汉武帝将全国地方划分为13个监察区,是为冀、兖、豫、青、徐、幽、并、凉、荆、扬、益、朔方、交趾共13州(京畿附近7郡为司隶校尉部作为一个单独的监察区)。每州派遣一名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监察地方官员和强宗豪右,岁终至京师向御史中丞禀报。此时的刺史为监察官,秩六百石,较郡守的秩比二千石为低。而此时的州也仅是监察区,并不是地方行政区。东汉:军事行政权兼具(渐演化为全权州长官)东汉初年,匈奴南侵,撤销朔方州,改交趾州为交州。同时,加重刺史职权,如岁终刺史本人不必到京师奏事,可由属下替代,因此刺史在地方有了固定的治所;职权不限于监察,还有黜陟之权,成为郡守的上司。但毕竟刺史治官不治民,不参与地方行政,所以州仍属于监察区,不算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东汉末年,黄巾...
查看全文
兖州刺史部
名称由来“兖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与沇水的流域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兖州即其一。“兖”古作“沇”,《史记·夏本纪》“兖州”作“沇州”。《尚书·禹贡》载:“济、河惟兖州。”《尔雅·释地》载:“济、河间曰兖州。”《周礼·夏官·职方氏》载:“河东曰兖州。”《太康地记》曰:“辨其履信,禀贞正之意也。其地东南据济,西北距河。”这些古书中的济为济水,亦应为沇水。因此,济水与黄河之间应为古兖州的区域范围。西汉兖州刺史部西汉时,领东郡、济阴郡、陈留郡、淮阳国、山阳郡、东平国、泰山郡、城阳国8个郡国。东汉兖州刺史部东汉时,领东郡、济阴郡、陈留郡、任城国、山阳郡、东平国、泰山郡、济北国8个郡国。出处^《释名》云:“取兖水为名。”注释^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参考资料书籍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葛剑雄,《西...
查看全文
平州刺史部
历史东汉时于东北方仅设幽州;汉献帝时,公孙度自称为平州牧。三国曹魏分辽东郡、昌黎郡、玄菟郡、带方郡、乐浪郡五郡为平州,之后又合并为幽州。西晋咸宁二年十月,分昌黎、辽东、玄菟、带方、乐浪等郡国五置平州。统县二十六,户一万八千一百。永嘉之祸后到十六国时期,被慕容氏诸燕占据。313年,高句丽攻陷乐浪郡后,东夷校尉将平州迁至辽西的昌黎郡。北魏灭北燕后,辖辽西、北平二郡。参见汉四郡
查看全文
青州刺史部
名称由来“青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青州即其一。《尚书·禹贡》载:“海岱惟青州。”《周礼&mi
查看全文
设置刺史
秦朝于每郡置监御史一人,以监察地方。西汉初,省废。武帝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监察区),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刺史“以六条问事”,一条是监察“强宗豪右”,五条是监察郡守、尉和王国相。征和四年(前89年),又于首都所在地设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宫(三公除外)和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弘农七郡。这套监察制度比秦朝的监察制度严密得多,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整个官僚机构的控制。
查看全文
刺史相关标签
御史
刺史
家族谱大览
龙城毛刺史派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石背璞显堂局, 清同治7[1868]重修. 9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破损难阅. 版心不标卷数,依据目录所列内容顺序编目. 内容杂乱缺失. 部分始祖资料摘录自谱序. 受姓祖 : (周) 成叔. 武王之弟. 封于毛,而为氏. 远祖 : (唐) 毛伯逊,讳让. 任工部尚书. 居浙江三衢. 吉州宗祖 : (宋) 毛休. 伯逊公之子. 出守吉州刺史. 始祖 : (宋) 毛仕亷. 休公第三子. 任严州刺史,因此派名为刺史. 由龙城徙庐陵林源. 泰和东冈岭派祖(3世) : 毛仕澄. 派祖(7世) : 毛文聪(西房) ; 毛文俊(东房). 仕亷公之裔. 文聪公下房祖(11世) : 毛绍夫,字符龙,行四一(城南) ; 毛均美,讳贵纲,行五六(安福小车). 绍夫公下支祖(15世) : 毛于德(庐陵南岭) ; 毛德广(万安涧田). 毛家坊支祖(15世) : 毛公望. 由林源徙泰和毛家坊. 石背祖(21世) : 毛士鉴. 公望公6世孙.由毛家坊棠棣徙兴国石背. 派语(7世起)似为 : 文国⃝绍齐天⃝ 文⃝彦思⃝ 明庆尚孟诗 玉主⃝望宗 起士子荣昌 百世光大振. 散居地 : 江西省万安县, 泰和县, 安福县, 兴国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龙城毛刺史派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石背璞显堂局, 清同治7[1868]重修. 9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破损难阅. 版心不标卷数,依据目录所列内容顺序编目. 内容杂乱缺失. 部分始祖资料摘录自谱序. 受姓祖 : (周) 成叔. 武王之弟. 封于毛,而为氏. 远祖 : (唐) 毛伯逊,讳让. 任工部尚书. 居浙江三衢. 吉州宗祖 : (宋) 毛休. 伯逊公之子. 出守吉州刺史. 始祖 : (宋) 毛仕亷. 休公第三子. 任严州刺史,因此派名为刺史. 由龙城徙庐陵林源. 泰和东冈岭派祖(3世) : 毛仕澄. 派祖(7世) : 毛文聪(西房) ; 毛文俊(东房). 仕亷公之裔. 文聪公下房祖(11世) : 毛绍夫,字符龙,行四一(城南) ; 毛均美,讳贵纲,行五六(安福小车). 绍夫公下支祖(15世) : 毛于德(庐陵南岭) ; 毛德广(万安涧田). 毛家坊支祖(15世) : 毛公望. 由林源徙泰和毛家坊. 石背祖(21世) : 毛士鉴. 公望公6世孙.由毛家坊棠棣徙兴国石背. 派语(7世起)似为 : 文国⃝绍齐天⃝ 文⃝彦思⃝ 明庆尚孟诗 玉主⃝望宗 起士子荣昌 百世光大振. 散居地 : 江西省万安县, 泰和县, 安福县, 兴国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龙城毛刺史派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石背璞显堂局, 清同治7[1868]重修. 9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破损难阅. 版心不标卷数,依据目录所列内容顺序编目. 内容杂乱缺失. 部分始祖资料摘录自谱序. 受姓祖 : (周) 成叔. 武王之弟. 封于毛,而为氏. 远祖 : (唐) 毛伯逊,讳让. 任工部尚书. 居浙江三衢. 吉州宗祖 : (宋) 毛休. 伯逊公之子. 出守吉州刺史. 始祖 : (宋) 毛仕亷. 休公第三子. 任严州刺史,因此派名为刺史. 由龙城徙庐陵林源. 泰和东冈岭派祖(3世) : 毛仕澄. 派祖(7世) : 毛文聪(西房) ; 毛文俊(东房). 仕亷公之裔. 文聪公下房祖(11世) : 毛绍夫,字符龙,行四一(城南) ; 毛均美,讳贵纲,行五六(安福小车). 绍夫公下支祖(15世) : 毛于德(庐陵南岭) ; 毛德广(万安涧田). 毛家坊支祖(15世) : 毛公望. 由林源徙泰和毛家坊. 石背祖(21世) : 毛士鉴. 公望公6世孙.由毛家坊棠棣徙兴国石背. 派语(7世起)似为 : 文国⃝绍齐天⃝ 文⃝彦思⃝ 明庆尚孟诗 玉主⃝望宗 起士子荣昌 百世光大振. 散居地 : 江西省万安县, 泰和县, 安福县, 兴国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龙城毛刺史派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石背璞显堂局, 清同治7[1868]重修. 9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破损难阅. 版心不标卷数,依据目录所列内容顺序编目. 内容杂乱缺失. 部分始祖资料摘录自谱序. 受姓祖 : (周) 成叔. 武王之弟. 封于毛,而为氏. 远祖 : (唐) 毛伯逊,讳让. 任工部尚书. 居浙江三衢. 吉州宗祖 : (宋) 毛休. 伯逊公之子. 出守吉州刺史. 始祖 : (宋) 毛仕亷. 休公第三子. 任严州刺史,因此派名为刺史. 由龙城徙庐陵林源. 泰和东冈岭派祖(3世) : 毛仕澄. 派祖(7世) : 毛文聪(西房) ; 毛文俊(东房). 仕亷公之裔. 文聪公下房祖(11世) : 毛绍夫,字符龙,行四一(城南) ; 毛均美,讳贵纲,行五六(安福小车). 绍夫公下支祖(15世) : 毛于德(庐陵南岭) ; 毛德广(万安涧田). 毛家坊支祖(15世) : 毛公望. 由林源徙泰和毛家坊. 石背祖(21世) : 毛士鉴. 公望公6世孙.由毛家坊棠棣徙兴国石背. 派语(7世起)似为 : 文国⃝绍齐天⃝ 文⃝彦思⃝ 明庆尚孟诗 玉主⃝望宗 起士子荣昌 百世光大振. 散居地 : 江西省万安县, 泰和县, 安福县, 兴国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龙城毛刺史派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石背璞显堂局, 清同治7[1868]重修. 9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破损难阅. 版心不标卷数,依据目录所列内容顺序编目. 内容杂乱缺失. 部分始祖资料摘录自谱序. 受姓祖 : (周) 成叔. 武王之弟. 封于毛,而为氏. 远祖 : (唐) 毛伯逊,讳让. 任工部尚书. 居浙江三衢. 吉州宗祖 : (宋) 毛休. 伯逊公之子. 出守吉州刺史. 始祖 : (宋) 毛仕亷. 休公第三子. 任严州刺史,因此派名为刺史. 由龙城徙庐陵林源. 泰和东冈岭派祖(3世) : 毛仕澄. 派祖(7世) : 毛文聪(西房) ; 毛文俊(东房). 仕亷公之裔. 文聪公下房祖(11世) : 毛绍夫,字符龙,行四一(城南) ; 毛均美,讳贵纲,行五六(安福小车). 绍夫公下支祖(15世) : 毛于德(庐陵南岭) ; 毛德广(万安涧田). 毛家坊支祖(15世) : 毛公望. 由林源徙泰和毛家坊. 石背祖(21世) : 毛士鉴. 公望公6世孙.由毛家坊棠棣徙兴国石背. 派语(7世起)似为 : 文国⃝绍齐天⃝ 文⃝彦思⃝ 明庆尚孟诗 玉主⃝望宗 起士子荣昌 百世光大振. 散居地 : 江西省万安县, 泰和县, 安福县, 兴国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龙城毛刺史派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石背璞显堂局, 清同治7[1868]重修. 9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破损难阅. 版心不标卷数,依据目录所列内容顺序编目. 内容杂乱缺失. 部分始祖资料摘录自谱序. 受姓祖 : (周) 成叔. 武王之弟. 封于毛,而为氏. 远祖 : (唐) 毛伯逊,讳让. 任工部尚书. 居浙江三衢. 吉州宗祖 : (宋) 毛休. 伯逊公之子. 出守吉州刺史. 始祖 : (宋) 毛仕亷. 休公第三子. 任严州刺史,因此派名为刺史. 由龙城徙庐陵林源. 泰和东冈岭派祖(3世) : 毛仕澄. 派祖(7世) : 毛文聪(西房) ; 毛文俊(东房). 仕亷公之裔. 文聪公下房祖(11世) : 毛绍夫,字符龙,行四一(城南) ; 毛均美,讳贵纲,行五六(安福小车). 绍夫公下支祖(15世) : 毛于德(庐陵南岭) ; 毛德广(万安涧田). 毛家坊支祖(15世) : 毛公望. 由林源徙泰和毛家坊. 石背祖(21世) : 毛士鉴. 公望公6世孙.由毛家坊棠棣徙兴国石背. 派语(7世起)似为 : 文国⃝绍齐天⃝ 文⃝彦思⃝ 明庆尚孟诗 玉主⃝望宗 起士子荣昌 百世光大振. 散居地 : 江西省万安县, 泰和县, 安福县, 兴国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