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文韵》,宋椠残本,旧题为夏竦所著。夏竦(985 - 1051 年),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古文字学家。景德三年(1006年)举贤良方正,官至武宁军节度使,谥文庄。夏竦撰《古文四声韵》,其自序称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郡国所呈古器物多有科斗文,于是博访遗逸、搜求碑简,集得篆籀等古体文字而成此书。全书依唐代《切韵》分韵编排,以四声分隶古篆,易于检阅,然也有杂缀而成,多不究《六书》根柢之疏漏。此本有跋,称借钞於范氏天一阁绍兴十五年(1145年)重刊刻于齐安郡学,刷印于公文旧纸之上,颇为罕见。此本仅存第三卷,题「集古文韵上声卷第三」。
集古文韵相关文献
古文运动
词源以“运动”二字表达唐宋两代古文的复兴,首见于胡适1928年出版的《白话文学史》。到1931年,胡云翼《中国文学史》首次提到“古文运动”一词,从此广泛使用。有个别学者不赞同使用此词。唐代兴起原因安史乱后唐朝国势衰落,藩镇割据,宦官弄权,故韩愈、柳宗元主张古文运动以移风易俗,巩固王室。当时佛、道二教盛行,不事生产,韩愈以捍卫儒家道统为己任,以古文排斥佛老。自魏晋南北朝骈文大行,文风绮靡,侧重形式,忽略内容,须恢复秦汉古文。陈子昂、萧颖士、李华等提倡诗文复古改革,为韩、柳的古文运动作好准备。(陈子昂等人为古文运动之先驱,而非韩愈、柳宗元开始的。)发展酝酿期初唐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萧颖士和李华提出“宗经”、“说道”和“尚简”;韩会和柳冕提出文章的教化作用,独孤及提出“文师两汉”,梁肃教人要“敦古风”,元结主张为文“救世励俗”,都为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作准备。韩愈、柳宗元贞元、元和年间,韩愈、...
古文
概述古文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许慎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蝌蚪文由于古人无笔墨,于是就用竹签点漆,在竹筒上写字,称为书契文,亦叫竹简书。因竹硬漆腻,书写不流利,笔画起止皆以尖锋来书写,写出的字头粗尾细,像蝌蚪之形,故叫蝌蚪书或蝌蚪文。凡是竹简漆书,都可以叫蝌蚪文,并不只限于仓颉所书;例如,著名的古文经、上博简、清华简上的字体就是蝌蚪文,相关参考论著资料古文相关参考论著资料如下:通论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字典及文编汤余惠主编:《战国文字编》
古文
历史此处的古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术语,自唐代以来,有特殊而狭隘的涵义。并非一切文言文都算古文,同样的,在某种条件下,“古文”也不一定跟白话对立。由于六朝以来,尚求美感,作文多为骈文,过于讲求词藻、对偶、典故,越来越不适应实际应用。唐初陈子昂等人已倡古文,韩愈倡古文运动,柳宗元和之,后至宋欧阳脩任科举考官,提拔古文人才,古文运动方告成功。因为他们标榜先秦、西汉的文章,因此称为“古文”。明代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皆对古文的规律,有其独特的见解。清代桐城派对古文更加严格要求,方苞所谓:“古文中忌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俳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佻巧语。”(沈廷芳《隐拙轩文钞·方望溪先生传·自记》)后来的桐城派作者更扩大范围,陆续把“注疏”、“尺牍”、“诗话”等语言都列违禁。清末民初,白话文兴起,古文受到一定的打压。古文特点古文不重音韵、不重对仗、亦不重辞藻,唯作文时须文以载道,言之有
甲古文
殷墟出土的带有文字的甲骨有十多万片,连同其他器物的铭文,约有单字四千多个。汉字的基本结构,如像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都已具备。近些年,在陕蚊椽山周原又发现周早期的带字甲骨,说明甲骨文在当时是商周通用的文字。商代已有比较丰富的文
风风韵韵
风风韵韵风风韵韵的意思风风韵韵是什么意思风风韵韵什么意思风风韵韵的近义词风风韵韵的反义词风风韵韵的拼音【成语意思】:①形容韵致、意态美好。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用法分析】:风
集古文韵相关标签
语言
其他语言
东亚 & 东南亚语言
历史 & 地理
亚洲史; 远东
中国 & 附近区域
汉字
碑铭,中文
篆书
语言学
东方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