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佛说十八泥犁经

佛说十八泥犁经

《佛说十八泥犁经》是安世高创作的宗教哲学类书籍。
佛说十八泥犁经简介资料
子部
佛说十八泥犁经相关文献
佛说四十二章经
题解据传永平七年(一说永平三年),汉明帝夜梦金人,召群臣解梦说金人为佛,于是派遣使者前往天竺。于月支国遇摄摩腾,写得“佛经四十二章”并获画像。永平十年,使者携摄摩腾和竺法兰返国,获汉明帝接见。后于雒阳立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经序》说:“遣使者张骞、羽林中郞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惟张骞当时早逝世许久,此说有误。吕澂认为“四十二”为其章数与某些经论的记载均以四十二之数有关,而印顺认为“四十二”在印度为根本数,为佛教众所熟悉,因而用以叙述菩萨行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共为四十二位,象征成佛的四十二个阶段)。民间讲经则传有:“佛成道后,外道比丘的四十二人,将他们所不懂的、疑难的,说出来请佛解释,所以全部共分四十二段”。传译《佛说四十二章经》东汉时,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原,《四十二章经》也随之从大月氏传入。《后汉书》中记载襄楷在延熹...
查看全文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1965年,在温州白象塔二层发掘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此经残宽13cm,残高8.5至10.5cm,对照同处发现的崇宁二年(1103)墨书《写经缘起》残页,认定此经本是同年或相近年代刊印,字迹特征是:字体较小,长短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有漏字并在纸面可见到字迹有轻微凹陷,其活字印刷的特征十分明显,经鉴定为北宋活字印刷本。此现在最早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内容概述内容述说频婆娑罗王遭逢家变,为逆子阿阇世所幽禁。其夫人韦提希澡浴频婆娑罗王,并奉食酥蜜和麦与蒲萄浆。频婆娑罗大王得食体力渐复,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释迦牟尼佛,求大目犍连授八戒。世尊除遣大目犍连尊者外,亦遣富楼那尊者,为王说法。经二十一日,阿阇世问守门者其父是否尚活?守门人禀告阿阇世关于国太夫人奉食、尊者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之事。阿阇世迁怒其母韦提希夫人,欲执利剑害母。经月光、耆婆等臣行劝,方改幽禁其母。韦提希夫
查看全文
农具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农民就开始尝试使用犁。早期的犁是用Y形的木段制作的,下面的枝段雕刻成一个尖头,上面的两个分枝则做成两个把手。将犁系上绳子由一头牛拉动,尖头就在泥土里扒出一道狭小的浅沟,农民可以用把手来驾驶犁。到公元前3000年,犁进行了改进,把尖头制成一个能更有力地辟开泥土的“犁铧”,增加了一个能把泥土推向旁边的倾斜的底板。中国的犁是由耒耜发展演变而成。最初可能仍名“耒耜”。用牛牵拉耒耜以后,才渐渐使犁与耒耜分开,有了“犁”的专名。犁约出现于商朝,见于甲骨文的记载。早期的犁,形制简陋。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出现铁犁,并用牛耦耕作,史载西汉赵过教民用牛拉犁耕田。西汉出现了直辕犁,只有犁头和扶手。而缺少耕牛的地区,则普遍使用“踏犁”。今天在四川、贵州等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均有踏犁的实物。踏犁也称“镵”、“脚犁”。使用时以足踏之,达到翻土的效果。宋周去非《岭外代答·风土》...
查看全文
佛经
简述结集早期的佛教并没有书面经典,僧众以口语方式传承教法。释迦牟尼涅槃后,僧团在王舍城举行第一次结集(梵语;巴利语:saṃgīti)。据记载,该次集结由上座比丘大迦叶等主持,多闻者阿难诵出佛陀所说教法,持律者优波离诵出波罗提木叉,大众对其内容共同审定,再编成次第,为四部《阿含》契经(法)与律藏(律)的起源。有些传说提及舍利弗、迦旃延或说大迦叶等不同人,传出了阿毘达磨或本母(梵语;巴利语:Mātṛkā;中文:摩呾理迦),在王舍城结集时,由大迦叶、富楼那或说阿难诵出了论藏,但在僧祇律与善见律等,则没谈到王舍城有阿毘达磨藏之结集。推重阿毘达磨的上座部派,如说一切有部、分别说铜鍱部、犊子部等,通常主张自宗所传承的阿毘达磨论亦为佛陀所说。印顺法师检讨有关论藏结集的记载,异说纷纭,认为论藏在部派分立以前的时代尚未存在,而应为部派时代的作品。他也主张经与律,应是经过一段时期不停的整理与结集才形成现有规模...
查看全文
泥多佛大
【成语】泥多佛大 【成语】泥多佛大 【读音】níduōfódà 【释义】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十五日已前,水涨船高;十五日已后,泥多佛大;正当十五日,东海鲤鱼。” 【用法】连动式;作补语、宾语;含褒义
查看全文
佛说十八泥犁经相关标签
佛教
宗教
佛藏
大藏经
经藏
经集部
东方古籍
家族谱大览
丰城聂氏十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礼堂, 1991年十修, 手写世系至2013年. 存2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谱总卷数不详. 不分卷. 注: 谱含吉塘新居老居, 铜钉上房下房,盘坊, 高埂, 前埂, 周荣塘, 璜溪各支世系. 吉塘始祖 : (宋)聂公正, 始居武阳渡, 葬吉塘山今登仙乡第四都三图. 吉塘新居始迁祖 : (明)聂甫尹, 聂崇修之子. 周荣塘始迁祖: (17世)聂经正. 北湖聂家山后迁钱埂始祖 : (5世)聂万礼. 前埂始迁祖 : (6世)聂政, 徙北湖, 传至聂俊候遂居前埂. 铜钉始迁祖 : (6世)聂贤, 徙枥塘岗旋迁铜钉. 散居地 : 江西省丰城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聂氏十修族谱.
浏览:100
邹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86年联修. 存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2. 且第5册版心处不标卷数. 受姓祖 : 正考,讳命. 食邑于邹,以为氏. 江西始迁祖: (唐) 邹㵯. 世居杭州钱塘宿松里. 唐穆宗长庆二年因官居宜黄. 始祖 : (唐宋之际) 邹天经,行重ㄧ,字云祯,又字阿蛮,封鲁国公. 㵯公4世孙. 自莱州东鲁县归南湖南四川广南. 生三子: 邹濬 ; 邹济 ; 邹汶. 此谱仅记载汶公后代之记录. 世祖(2世) : (宋) 邹汶,行小四,字百昌. 居建昌南丰. 生ㄧ子: 邹宗,字道夫,行十五. 派祖(6世) : 邹正,字适平,行四三. 广公长子. 仁透公之孙. 正公下四子(7世) : 邹适道,名思名,行大一(居临川新丰,另谱) ; 邹乐道,名思聪,行天二 ; 邹味道,名思旦,行大三 ; 邹损道,名余,小名申酉,行大四. 南丰始祖(8世) : (宋) 邹仲成,号九文林. 损道公第三子. 下二子: 邹千一 ; 邹千二. 箭江始祖(8世) : (宋) 邹仲宗,名世兴,行肇一. 损道公第五子. 下一子: 邹丞承(或丕承),行十二. 乐道公下派祖(14世) : 邹仁山,行丁二. 下有六子: 邹元显,号淮远,行还一 ; 邹元达,行远五 ; 邹元用 ; 邹元英 ; 邹元鼎 ; 邹元通. 元显公下分祖(17世) : 邹孟受,行文一(迁南塘) ; 邹孟安,字定侯,行文二(双溪祖) ; 邹孟宗,行四(新溪清塘). 洪门始祖(17世) : 邹孟南,行本十. 希彦公第五子. 元达公之孙. 丕承次子,绍远公之后. 损道公下派祖(14世) : (元) 邹幼安,号亦溪,行宁二. 次彭公之子. 幼安公下七子(15世) : (元) 邹元凯,号小溪,行凯一 ; 邹元寿 ; 邹元礼,号云溪,行凯四(新塘始祖) ; 邹元震 ; 邹元靖,号翠涛,行凯九(松山始祖) ; 邹元复 ; 邹元逊. 元凯公下三子(16世) : 邹伯启,号半溪,行云一 ; 邹伯良,官名遂良,号渔隐,行历二(枥山始祖) ; 邹伯谦,行泰三(洪桥始祖). 伯启公下分祖(17世) : (元明之际) 邹孟坚,号北塘,行贞四(五桥祖) ; 邹孟实,号东塘,行贞五(东溪祖). 伯良公下支祖(17世) : 邹孟正,号友诚,行贞三. 良公长子. 伯谦公下支祖(17世) : 邹孟庶,行方九. 谦公次子. 元礼公下分祖(17世) : 邹孟贞,号渔乐,行良三(新塘) ; 邹孟仲,一字仲贞,号成溪,行良六(新塘) ; 邹孟哲,号菊隐,行方二(官田祖) ; 邹孟立,号村乐,行方三(东庄祖). 元礼公下洪门支祖(17世) : 邹孟巽,一字巽贞,行谦三 ; 邹孟纲,行贞七. 洲泺始祖(16世) : 邹伯洪,字功浩,号如溪,行惟四. 元礼公第四子. 下有二子: 邹孟良,行武一 ; 邹孟华,行武二. 锱岭始祖(16世) : 邹伯硕,名省吾,行大六. 元礼公第五子. 下有二子: 邹孟贵,行美一 ; 邹孟忠,行美五. 南昌新建柘湖祖(18世) : 邹子璧 ; 邹子升. 皆为元礼派孟贞公之子. 松山元靖公下支祖(17世) : 邹孟伦,行美四 ; 邹孟叙,行美八 ; 邹孟虔,行俊一 ; 邹孟坤,行俊二 ; 邹孟怡,行谦四 ; 邹孟愉,行谦七 ; 邹孟恂,名祥,行谦九. 派行(20世起) : 大中至正学 万世自宜同 守法佳文节 循常绍本忠(宗) 在庭崇孝友 辅国尚清勤 念典时怀祖 象贤定轶群. 散居地 : 江西省宜黄县,吉安市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邹氏十三联修族谱.
浏览:100
丰城聂氏十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礼堂, 1991年十修, 手写世系至2013年. 存2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谱总卷数不详. 不分卷. 注: 谱含吉塘新居老居, 铜钉上房下房,盘坊, 高埂, 前埂, 周荣塘, 璜溪各支世系. 吉塘始祖 : (宋)聂公正, 始居武阳渡, 葬吉塘山今登仙乡第四都三图. 吉塘新居始迁祖 : (明)聂甫尹, 聂崇修之子. 周荣塘始迁祖: (17世)聂经正. 北湖聂家山后迁钱埂始祖 : (5世)聂万礼. 前埂始迁祖 : (6世)聂政, 徙北湖, 传至聂俊候遂居前埂. 铜钉始迁祖 : (6世)聂贤, 徙枥塘岗旋迁铜钉. 散居地 : 江西省丰城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聂氏十修族谱.
浏览:100
清河傅氏八修大成谱 [卷数不详]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9 [1870] 年八修. 8册: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商) 傅说. 傅氏受姓发祥自说筑傅岩始. 始祖: (唐) 傅显通,字万金. 居豫章抚州府金谿县. 本宗祖(1世): (后梁) 傅璇,字维昌. 黄双始迁祖(3世): (宋) 傅少一. 原居豫章金谿县,后抵闽,由闽抵汀州,见山水之秀丽故迁居于宁邑之双州清河. 今福建省长汀县. 少一公下支祖(4世): (宋) 傅六七 ; 傅六八. 六七公下房祖(5世): (宋) 傅一(徙居安家磜) ; 傅二(徙居板岭,后迁居长汀县) ; 傅三(迁居墈头) ; 傅四(徙居南岸即今上傅下傅坊). 六八公下房祖(5世): (宋) 傅五(徙居泉洲府南安县,今福建省晋江县) ; 傅六(迁居至白沙岭) ; 傅七(迁居儒地) ; 傅八(徙居建宁㘬头双坑). 老派辈份字(6世起): 维景宗风起 岩阿世系加 昌荣端子志 德盛大明家. 新派辈份字(32世起): 贵显高先瑞 英贤锡重华 联登才名美 忠良义远遐 政治勋功久 思光上国嘉 朝廷崇圣道 万代庆簮花. 注: 此谱多处破损严重, 难以阅读. 散居地: 福建省长汀县, 及晋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傅氏八修族谱.
浏览:0
邹氏十三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记事至约1988年. 存2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缺目录及谱序,仅含部分世传. 不确定缺失细节. 一世祖 : 邹㵯. 始祖(5世) : (唐宋之际) 邹天经,行重ㄧ,字云祯,又字阿蛮,封鲁国公. 㵯公4世孙. 自莱州东鲁县归南湖南四川广南. 生三子: 邹濬 ; 邹济 ; 邹汶. 此谱仅记载汶公后代之记录. 派祖(7世) : (宋) 邹仁透,行达六,号六神. 下六子: 邹广 ; 邹升 ; 邹? ; 邹庆 ; 邹寿 ; 邹述. 此谱主要记载述公后裔. 房祖(8世) : (宋) 邹绍朋,名述,行念三. 仁透公幼子. 下三子: 邹仲德,行二 ; 邹克隆,行隆一 ; 邹克凤,行隆二. 查溪祖(16世) : (宋) 邹希宣,行少一. 兴隆公长子. 仲德公之后. 由茅坑徒居查溪. 下一子: 邹祖任,行千二. 祖任公下二子(18世) : (宋元之际) 邹德旺,行祥三,字尚腾(居前房) ; 邹德兴(居上房). 兴隆次子希名公下六子(17世) : 邹祖祥,行十一(居城源) ; 邹祖伸,行千三(居宜黄) ; 邹祖富,行千四 ; 邹祖聪,行千五(居丰城) ; 邹祖明,行千六(居邹坊) ; 邹祖智,行千七(居罗溪?). 里塘支祖(16世) : (元明之际) 邹希达,行少九,字仲威. 兴隆公幼子. 居崇邑里塘. 下二子: 邹祖慧,行千八,字先哲 ; 邹祖愍,行孝二,名固邦,字文茂(二传后失考). 中房支祖(30世) : (清) 邹守贤,字喜茂. 同清公次子. 查溪名辈(18世起)似为 : 德开由敏恩 光世袭良绍 原成以裔孝 友顺高堂守 法家(嘉)文洁循(寻). 里塘名辈(23世起)似为 : 方孟绍源日 太(大)中至正学 万世自宜同 守法嘉符节. 散居地 : 江西省临川县, 南丰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邹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86年联修. 存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2. 且第5册版心处不标卷数. 受姓祖 : 正考,讳命. 食邑于邹,以为氏. 江西始迁祖: (唐) 邹㵯. 世居杭州钱塘宿松里. 唐穆宗长庆二年因官居宜黄. 始祖 : (唐宋之际) 邹天经,行重ㄧ,字云祯,又字阿蛮,封鲁国公. 㵯公4世孙. 自莱州东鲁县归南湖南四川广南. 生三子: 邹濬 ; 邹济 ; 邹汶. 此谱仅记载汶公后代之记录. 世祖(2世) : (宋) 邹汶,行小四,字百昌. 居建昌南丰. 生ㄧ子: 邹宗,字道夫,行十五. 派祖(6世) : 邹正,字适平,行四三. 广公长子. 仁透公之孙. 正公下四子(7世) : 邹适道,名思名,行大一(居临川新丰,另谱) ; 邹乐道,名思聪,行天二 ; 邹味道,名思旦,行大三 ; 邹损道,名余,小名申酉,行大四. 南丰始祖(8世) : (宋) 邹仲成,号九文林. 损道公第三子. 下二子: 邹千一 ; 邹千二. 箭江始祖(8世) : (宋) 邹仲宗,名世兴,行肇一. 损道公第五子. 下一子: 邹丞承(或丕承),行十二. 乐道公下派祖(14世) : 邹仁山,行丁二. 下有六子: 邹元显,号淮远,行还一 ; 邹元达,行远五 ; 邹元用 ; 邹元英 ; 邹元鼎 ; 邹元通. 元显公下分祖(17世) : 邹孟受,行文一(迁南塘) ; 邹孟安,字定侯,行文二(双溪祖) ; 邹孟宗,行四(新溪清塘). 洪门始祖(17世) : 邹孟南,行本十. 希彦公第五子. 元达公之孙. 丕承次子,绍远公之后. 损道公下派祖(14世) : (元) 邹幼安,号亦溪,行宁二. 次彭公之子. 幼安公下七子(15世) : (元) 邹元凯,号小溪,行凯一 ; 邹元寿 ; 邹元礼,号云溪,行凯四(新塘始祖) ; 邹元震 ; 邹元靖,号翠涛,行凯九(松山始祖) ; 邹元复 ; 邹元逊. 元凯公下三子(16世) : 邹伯启,号半溪,行云一 ; 邹伯良,官名遂良,号渔隐,行历二(枥山始祖) ; 邹伯谦,行泰三(洪桥始祖). 伯启公下分祖(17世) : (元明之际) 邹孟坚,号北塘,行贞四(五桥祖) ; 邹孟实,号东塘,行贞五(东溪祖). 伯良公下支祖(17世) : 邹孟正,号友诚,行贞三. 良公长子. 伯谦公下支祖(17世) : 邹孟庶,行方九. 谦公次子. 元礼公下分祖(17世) : 邹孟贞,号渔乐,行良三(新塘) ; 邹孟仲,一字仲贞,号成溪,行良六(新塘) ; 邹孟哲,号菊隐,行方二(官田祖) ; 邹孟立,号村乐,行方三(东庄祖). 元礼公下洪门支祖(17世) : 邹孟巽,一字巽贞,行谦三 ; 邹孟纲,行贞七. 洲泺始祖(16世) : 邹伯洪,字功浩,号如溪,行惟四. 元礼公第四子. 下有二子: 邹孟良,行武一 ; 邹孟华,行武二. 锱岭始祖(16世) : 邹伯硕,名省吾,行大六. 元礼公第五子. 下有二子: 邹孟贵,行美一 ; 邹孟忠,行美五. 南昌新建柘湖祖(18世) : 邹子璧 ; 邹子升. 皆为元礼派孟贞公之子. 松山元靖公下支祖(17世) : 邹孟伦,行美四 ; 邹孟叙,行美八 ; 邹孟虔,行俊一 ; 邹孟坤,行俊二 ; 邹孟怡,行谦四 ; 邹孟愉,行谦七 ; 邹孟恂,名祥,行谦九. 派行(20世起) : 大中至正学 万世自宜同 守法佳文节 循常绍本忠(宗) 在庭崇孝友 辅国尚清勤 念典时怀祖 象贤定轶群. 散居地 : 江西省宜黄县,吉安市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邹氏十三联修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