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宋朝 平夏城之战

平夏城之战

平夏城之战是宋夏战争的组成部分。

平夏城之战相关文献
夏侯渊平陇右、凉州之战
夏侯渊平陇右、凉州之战 ,曹操族弟夏侯渊字妙才,《魏书》记载: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故军中为之语曰
查看全文
高平之战
北汉入侵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去世,养子柴荣继位称帝,史称周世宗。建都太原的北汉主刘崇闻讯,十分高兴,他认为后周有丧事,天子新立,无力征战,正是兴兵灭周的好时机。他遣使与契丹通好,自称“侄皇帝”,乞求契丹派兵合攻后周。二月,契丹派大将杨衮带领骑兵万余及步兵五六万人,号称十万,到达太原,北汉主以张元徽为先锋,领兵三万,联合进逼泽、潞二州,后周泽潞节度使李筠以两千步骑抵御联军,在太平驿(今襄垣西北)被打败。联军乘胜包围,除留少量部队围困潞州(今长治)外,大部队长驱南下泽州(今晋城),企图一举灭亡后周。柴荣亲征周世宗得到入犯警报,决定亲征抵抗,亲率周军北上太行,迎击契丹北汉联军。但朝中大臣大多反对,特别是宰相冯道极力进谏。柴荣说:“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亲自出征。”冯道说:“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柴荣又说:“汉军乃是乌合之众,若遇我军,如泰山压卵。”冯道仍说:“陛下不是泰山...
查看全文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赵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阬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固守不战使赵国蒙羞。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于是赵王不听虞卿和蔺相如等的谏言,执意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
查看全文
平夏城之战
经过公元1096年(北宋绍圣三年)冬天十月,西夏小梁太后与夏崇宗李乾顺亲自率领军队,号称五十万大军,进攻宋国鄜延路,但各州县均守御完备,夏军只好进攻金明砦,将精骑留在龙安砦附近。夏崇宗母子亲临前阵,擂动战鼓,西夏军将士士气高涨,洪水般涌入金明砦,将守将皇城使张舆和二千五百名宋军几乎屠杀一空,只有五人得脱,并缴获大量物资。胜后西夏向宋国上表称:“朝廷待我刻薄,本来要攻打鄜延,但因为我恭顺,所以只取金明,未失臣节。”。宋哲宗听闻夏人入寇,对此处之泰然:“五十万众深入吾境,最多不过十日,攻占一二个砦子。”后来战事竟如宋哲宗所料。其后知渭州章楶建议对西夏采取经济制裁与碉堡作战,为了实践这套战术,他在石门峡江口好水河修建二城,被赐名平夏城与灵平砦。随后宋军在第二年进行军事报复,攻克西夏洪州、宥州、会州、青唐等地,环庆钤辖张存一度占据盐州,但他在胜利回师途中,被西夏军追袭并纵火,四面攻击。宋军蕃官承制
查看全文
夏侯渊平陇右、凉州之战
一、概述曹操族弟夏侯渊字妙才,《魏书》记载: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故军中为之语曰:“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大破凉州诸军。十七年,委任夏侯渊镇守长安,督关中,监视马超、韩遂的残余势力。夏侯渊击马超馀众梁兴等屯于蓝田。十八年,汧氐叛迎马超。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为了彻底扫平西凉诸军和叛乱诸羌,护军将军夏侯渊与张郃、张既等率领三、四万精锐曹军出陈仓、破马超、过略阳、战兴国、斩韩遂、降高平屠各,进而,围枹罕擒“河首平汉王”宋建,又派张郃“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诸羌尽降,陇右全部平定。此次出战夏侯渊所督诸军狂飙猛进、追亡逐北,全部时间不足十个月,行程达到1500多公里,大型战斗三次,破敌十余万,解决了关中、陇右反叛势力的威胁,并且多次出现后汉三国不多见的“轻兵步骑,抛弃辎重”的突袭战法,而且收效很大。曹操曾明令嘉奖曰:“宋建造为乱逆...
查看全文
平夏城之战相关标签
宋夏战争
家族谱大览
夏氏宗谱 [12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再吉堂藏, 民国34[1945]三修.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夏朝英,字胜武. 由江西迁麻城北乡. 下有三子 : 灿 ; 泮 ; 咏. 黄土岭支祖 : 夏灿 ; 夏咏. 灿公下房祖(4世) : 夏良栋 ; 夏良材. 咏公下房祖 : 夏良臣. 三角田支祖 : 夏泮. 泮公下房祖 : 夏良选 ; 夏良朝 ; 夏良献. 辈派 : 民良子裔学 之思建士亨 启廷光振宇 世代树贤声 科第期长久 文华乐大成 后生能继述 安富自尊荣.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夏氏宗谱 [12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再吉堂藏, 民国34[1945]三修.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夏朝英,字胜武. 由江西迁麻城北乡. 下有三子 : 灿 ; 泮 ; 咏. 黄土岭支祖 : 夏灿 ; 夏咏. 灿公下房祖(4世) : 夏良栋 ; 夏良材. 咏公下房祖 : 夏良臣. 三角田支祖 : 夏泮. 泮公下房祖 : 夏良选 ; 夏良朝 ; 夏良献. 辈派 : 民良子裔学 之思建士亨 启廷光振宇 世代树贤声 科第期长久 文华乐大成 后生能继述 安富自尊荣.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夏氏宗谱 [12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再吉堂藏, 民国34[1945]三修.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夏朝英,字胜武. 由江西迁麻城北乡. 下有三子 : 灿 ; 泮 ; 咏. 黄土岭支祖 : 夏灿 ; 夏咏. 灿公下房祖(4世) : 夏良栋 ; 夏良材. 咏公下房祖 : 夏良臣. 三角田支祖 : 夏泮. 泮公下房祖 : 夏良选 ; 夏良朝 ; 夏良献. 辈派 : 民良子裔学 之思建士亨 启廷光振宇 世代树贤声 科第期长久 文华乐大成 后生能继述 安富自尊荣.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夏氏宗谱 [12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再吉堂藏, 民国34[1945]三修.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夏朝英,字胜武. 由江西迁麻城北乡. 下有三子 : 灿 ; 泮 ; 咏. 黄土岭支祖 : 夏灿 ; 夏咏. 灿公下房祖(4世) : 夏良栋 ; 夏良材. 咏公下房祖 : 夏良臣. 三角田支祖 : 夏泮. 泮公下房祖 : 夏良选 ; 夏良朝 ; 夏良献. 辈派 : 民良子裔学 之思建士亨 启廷光振宇 世代树贤声 科第期长久 文华乐大成 后生能继述 安富自尊荣.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夏氏宗谱 [11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民国35[1946]修.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至少缺卷5. 目录中仅列卷首内容,其余世系卷细节皆未列出. 受姓祖 : 夏禹,姓姒,名文命. 后以国为姓. 远祖 : (唐) 夏远,字光庭. 原籍浙江会稽,迁豫章之武宁. 始迁祖 : 夏柏,字和甫. 远公23世孙. 由江西瑞昌徙湖北黄冈. 下有四子: 夏道元 ; 夏道亨 ; 夏万二 ; 夏其元,世称八郎(无传). 万二公下派祖(5世) : 夏志文(下三子: 夏子玺 ; 夏子珑 ; 夏子瑛) ; 夏志宣(下二子: 夏子琳 ; 夏子珠). 皆为受七公之子. 玺公下传三子(7世) : 夏说(下三子: 夏古初 ; 夏登初 ; 夏继初) ; 夏谭(下一子: 夏建初) ; 夏询(下四子: 夏濂初 ; 夏韶初 ; 夏蕴初 ; 夏应初). 珑公下一子(7世) : 夏䜂. 下五子: 夏世初 ; 夏震初 ; 夏巽初 ; 夏儒初 ; 夏积初. 瑛公下一子(7世) : 夏䛥. 下一子: 夏觉初. 询公下支祖(9世) : 夏黻,字横严. 徒居麻城夏家山. 应初公第四子. 黻公下四子(10世) : 夏日畏 ; 夏日爱 ; 夏日旭 ; 夏日昶. 日畏公下二子(11世) : 夏云明(或云朋) ; 夏云辅(或元甫). 日爱公下四子(11世) : 夏云涯 ; 夏云端 ; 夏云荣 ; 夏云华. 日旭公下一子(11世) : 夏云惠,字汝伯. 日昶公下四子(11世) : 夏云鼎,字翼伯 ; 夏云钟 ; 夏云雨(禹) ; 夏云亨. 派行 : 崇尚(有)文光宗德远(久) 丕(大)宣世泽祖谟芳 家庭永振为能士 科第同登发至良.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夏氏宗谱 [12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再吉堂藏, 民国34[1945]三修.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夏朝英,字胜武. 由江西迁麻城北乡. 下有三子 : 灿 ; 泮 ; 咏. 黄土岭支祖 : 夏灿 ; 夏咏. 灿公下房祖(4世) : 夏良栋 ; 夏良材. 咏公下房祖 : 夏良臣. 三角田支祖 : 夏泮. 泮公下房祖 : 夏良选 ; 夏良朝 ; 夏良献. 辈派 : 民良子裔学 之思建士亨 启廷光振宇 世代树贤声 科第期长久 文华乐大成 后生能继述 安富自尊荣.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