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法国作曲家弗朗索瓦·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创作后期的键盘作品。这部作品是来自第三册大键琴曲集的第十五组曲,调性建立A小调和A大调之上,共包含8首作品,依次是:“女摄政王或智慧女神密弥瓦”、“床或爱的摇篮”、“晕眩”、“特定的风笛”、“酒店的风笛”、“甜与辣”、“果园”、“沙北公主或摩纳哥缪斯”。
大键琴曲集,第三册:第十五组曲,A调简介资料
Pieces de clavecin, Book 3: 15th Ordre in A Minor-Major
大键琴曲集,第三册:第十五组曲,A调相关文献
组曲
参考书目音乐史与欣赏:杨沛仁著,2001年,初版,美乐出版社
平均律键盘曲集
作品历史第一卷完成于巴赫在科腾工作期间,第二卷22年后完成于莱比锡。两卷的手抄本都广为流传,但印刷版直到1801年才出现,由波恩、莱比锡和苏黎世的三个出版商几乎同时出版。巴赫的音乐风格在其去世时已经不再流行,而且早期古典主义音乐既没有复杂的对位也没有多变的调性。但是随着十八世纪70年代古典主义风格的逐渐成熟,《平均律键盘曲集》开始影响音乐的历史进程,海顿和莫扎特都深入研究了这部作品。每一卷都包含24组前奏曲与赋格。第一组是C大调,第二组是c小调,第三组是升C大调,第四组是升c小调,等等。如此不断上升的半音序列包含了所有的调,最后以一首b小调赋格结束。巴赫在一些前奏曲与赋格中重用了他之前的作品,例如作于1720年的《写给威尔海姆·弗里德曼·巴赫的键盘小曲集》中包含了11首前奏曲的原型。第一卷的升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本来是C大调,巴赫后来添加了有7个升号的调号,并调整了一些临时升降号,从而将乐曲...
大键琴
工作原理大键琴的外形和尺寸大小各异,但是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类似的。每个琴键都是一个杠杆,其支点在琴键的中间。演奏者按下琴键时,琴键的另一端抬起,将安装有拨子(一片楔形的羽毛管,现在多用塑料制成)的推杆抬起,从而拨动琴弦。当演奏者抬起琴键时,推杆落下,此时推杆上的拨子会转过一定角度从而绕过琴弦以避免再次拨动。当按键回位后,位于推杆顶端的制音器按住琴弦以阻尼琴弦的震动。外型琴身为三角型,音色华丽,有一至两层键盘,每层键盘有音栓可以控制不同音色,或两层联动。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十分喜爱这种乐器。如巴赫曾为大键琴写作大量作品。大键琴的缺点是音量小,力度变化不明显。欧洲每个国家的大键琴都有其特色,以意大利和弗兰德(现尼德兰、比利时一带)较著名。著名乐曲D·斯卡拉蒂为大键琴创作了555首意大利式的奏鸣曲;J.S.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各6首英国组曲(英语:EnglishSuites(Bach))、法国组曲...
行星组曲
特色这部管弦乐使用的乐队阵容十分庞大,甚至加入了当时仍未普及的新乐器,包括低音长笛(等同现在的G调中音长笛)、低音双簧管(比双簧管低一个八度)及较常在管乐队使用的上低音号。同时也使用了管风琴和两组女声三部合唱团。全曲七个乐章以七个行星的名字命名: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更多的是出于占星学上的意义而并非天文学,乐章的标题可能起源于《TheArtofSynthesis》这本书。配器火星——战争使者(BringerofWar):霍尔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完成这一乐章的。因此有人认为,这段音乐是对当时迫在眉睫的战争的预言。以紧张的5/4拍弦乐开头,为了营造一种咄咄逼人的气氛,乐队使用一种不常见的演奏技术:用打击乐及弦乐器的弓杆击弦。这种蛮横、激昂的渐强节奏型,暗示出军队在行进,给人以一种咄咄逼人的紧迫感。主旋律混乱而又充满压迫感,第二主题则由上低音号和...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历史这些组曲目前无法确定其具体的创作年代,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根据对组曲的各种因素和特点的分析,它们应该是巴赫克滕时期的创作,可能于1720年(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手稿上的完成年份)前后完成,其中后三首因创作和演奏技巧明显难于前三首,故诞生时间可能更晚些。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作品完全不受重视。除了偶尔以练习曲(etude)的身份出现外,根本无缘在音乐厅里演奏。在十九世纪,甚至有很多著名作曲家尝试为它们加上钢琴伴奏。加泰罗尼亚大提琴家卡萨尔斯(1876-1973)是历史上对于这些组曲的推广有着里程碑式的贡献和影响的人。他于13岁时无意间在旧书摊发现这份旧乐谱﹐钻研十余年后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录制的第一套全部组曲录音。时到今日,这盘录音仍旧被专业音乐家和业余爱好者奉为楷模。不同于小提琴组曲和奏鸣曲,巴赫并没有留下他大提琴组曲的原始手稿。尽管目前有各种净版(urtext),但都是根据巴赫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