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女娲

女娲

女娲又称女娲氏,另称娲皇女希氏,俗称女娲娘娘。原为中国传说时代中的上古氏族首领,后逐渐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上古第一女神。根据东汉文献记载,女娲是伏羲的妹妹,华胥氏之女,人首蛇身(龙身),与伏羲生下黄帝和炎帝之父少典。女娲主要功绩有搏土造人、炼石补天、杀黑龙济冀州、断巨鳌立四极、积芦灰止淫水、发明笙簧以及创设婚姻。而在中国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侯村有女娲的长眠之地娲皇陵和数千年来一直享受历朝历代皇帝尊奉、祭祀的国家级神庙娲皇庙外。其他山西各地均见有女娲信仰的文化。后世女娲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神祇,被作为人类始祖和婚姻之神来崇拜。

根据道藏记载女娲,上古女神而曾为帝者。是上古诸神之一,成为后世信仰中的神祇,在道教与中有不少人供奉。

而女娲的来源在民间信仰上有许多歧异的说法,包含有“九天玄女说”、“地母娘娘”说、“骊山老母说”,这些说法在历史经典及道藏中并无相关考证记载。

女娲简介资料
女娲相关文献
女娲
女娲,女娲又称为女娲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中华民族
查看全文
女娲:古代男女为求配偶拜女娲?
女娲:古代男女为求配偶拜女娲?,女娲氏,她是中华民族最神圣的始祖,也是中华民族生命的保护神。女娲是人类生命的
查看全文
女娲为何要造人?女娲造人的原因
女娲为何要造人?女娲造人的原因,女娲为什么造人: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
查看全文
女娲
传说事迹称谓源流女娲氏为上古氏族。《说文解字》释“娲”字为女娲之称谓,并以“化”解释“娲”字,表示“女娲”的词源和得名本身即与“化育”的功能相联系。传说女娲和伏羲均为风姓。郑康成根据《春秋纬》注《礼记》云:“女娲,三皇承伏羲者。”认为女娲是三皇之一。司马贞在《补史记·三皇本纪》中也认为女娲是三皇之一。但三皇五帝向来说法不一,如《尚书大传》、《帝王世纪》等均将女娲排除在三皇之外。血缘关系女娲和伏羲的母亲为华胥。古籍多提到华胥因为在雷泽踩了大脚印而在成纪生下伏羲。古华胥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蓝田县华胥镇,有华胥沟、女娲谷、炼石台等相关地名遗存。女娲与伏羲结合,为最早的婚姻。唐代卢仝在《与马异结交》诗中写道:“……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补了三日不肯归婿家,走向日中放老鸦。月里栽桂养虾蟆,天公发怒化龙蛇。”氏族首领女娲氏最早以上古氏族的形象出现在古籍中。...
查看全文
女娲
女娲(约前1万年),上古圣人,亦称娲皇、女娲娘娘。她是伏羲的妹妹,生于古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史纪·补三皇本纪》云:“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女”。《玉平御览·风俗通》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别有传闻,女娲和哥哥伏羲婚配再创了人类,故尊女娲和伏羲为人类始祖。当然这仅仅是神话传说。但女娲帮助哥哥伏羲正姓氏,如何婚娶,通行媒、以重万民之不同却是事实。伏羲死后共工氏作乱,振滔洪水,祸害天下人民,于是女娲杀了他,并继承伏羲的制度,以治理天下,号称“女皇”,在位一百三十年,后人称为“娲皇”。《山海经·郭璞注》说:“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七十变,此腹变为此神。”她命令大臣做笙簧,以通殊风,以才民用,命娥陵氏制都良之管,统一天下的音乐;命圣水氏制颁管,以合日月星辰,以易兆之晨作充乐,乐成而天下幽微...
查看全文
女娲相关标签
神话中的女王
中国传说时代君主
中国女神
婚姻之神
中国上古人物
神话传说人物
女娲导读知识
天穿节
天穿节
天穿节通常时间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公历中大致在2月份前后,因为各地民间风俗不同,也有着时间上的差异,所以也有在正月初七、十九、二十三、二十五日过天穿节的,具体几月几日因地方民俗不同而有略微不同,但天穿节这个传统节日都是和上古传说“女娲补天”有关,而天穿节这一天也是为了纪念女娲补天而流传下来的一个日子,而这个日子的本来寓意上也是古代人们对于农业丰收、风调雨顺,期盼安乐和平的节日,此外,天穿节还是古代民俗中为数不多以家庭主妇担纲祭祀的民俗节日,也体现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天穿节的主要习俗: 补天穿 ——关于这个民俗还有一个民谚“二十日天穿,二十一日地穿”,在古代民间为祈祷苍天保佑,每到当年的天穿节就会用红色的丝线系上煎饼,将其掷于屋顶上方,寓意为“补天漏”或“补天穿”。嘉庆《渑池县志》记载:“二十日,撂煎饼房屋上,并置地上,名曰补天补地。”有祈风调雨顺之意,也是对女娲补天的一种效仿性纪念。 天穿射——这是一个去郊外举行射箭的活动,这也是隐喻女娲杀黑龙、断鳌足、拯生民于水火之伟绩的意思。 甜粄扎针——岭南、福建、台湾等地的客家妇女在此日把甜粄做成大圆块,以油煎后,上面扎针,也是“补天穿”之意。
浏览量:14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