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牡丹

牡丹

您可以为此词条添加一条概述!
牡丹简介资料
1956 年
中国当代
水墨
花卉画
相关人物
牡丹相关文献
牡丹
形态落叶小灌木,高1-1.5米;二回三出复叶,小叶常3-5裂;初夏开白色、红色或紫色花,花单生大型;雌蕊生于肉质花盘上,密被细毛。与芍药的区别牡丹与芍药形似类同,在中国古时,两者合称为“芍药”,至唐代以后始有区分。牡丹是灌木木本,芍药是蓄根草本,花型、叶片非常相似,牡丹于5月初开花,芍药花期要晚一些,这是它们主要区别。芍药原产于中国北部及西伯利亚一带,更耐寒。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牡丹和芍药是同一个词。别称牡丹有许多别称,各有其起因与出处。一曰“花王”,出自《本草纲目》:“群芳中以牡丹为第一,故世谓花王。”一曰“国色”,取其花色艳丽,冠绝群华之姿,出自李正封的《咏牡丹》,后来也借代指“美女”。一曰“富贵花”,取其富丽堂皇之态,故牡丹也是雍容华贵与繁华昌盛的象征。一曰“洛阳花”,出自《事物纪原》的记载,唐武则天冬游后苑,诏令百花齐放,唯有牡丹不从,被贬至洛阳,故牡丹亦有不畏权势的美名。一曰...
查看全文
牡丹峰
参见牡丹峰乐团外部链接Naenara: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旅游".链接.上次检索于Mar.6,2006.坐标:39°02′28.27″N125°45′34
查看全文
翠牡丹
传说明末清初,曹州鲁山之阴有一村庄,名刘屯,村中有户两口之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桑氏,能织善纺;儿子刘俊生,十七八岁,聪明伶俐,勤奋种田,所种牡丹格外茁壮,开花也特别鲜艳。时值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俊生日出而作。正在田间劳动,骤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霎时间天昏地暗,阴霾满天,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只淋得树歪枝断,禾苗露根,俊生也象落汤鸡一样,浑身流水。他一步一滑地拼着命往家跑,只见道旁一片牡丹被风雨摧倒,非常痛惜,便转向牡丹地,把一棵棵倒地的牡丹扶起来,不多时,风停雨止,俊生拖着疲劳的身子,沿着泥泞小路,一步一歪地回到家中。那片被俊生扶起的牡丹,一见阳光,枝壮叶茂,一个个花苞,竞相开放,芳香四溢,万紫千红。俊生冒雨救助牡丹的精神,感动了牡丹仙姑,便托杏树老人为媒,愿和恩人结为夫妻。可树化为一老翁,来到俊生家,见了俊生的母亲,说明来意。俊生母亲只觉家贫,百般推辞,而老翁苦口婆心,一再劝说。...
查看全文
画中牡丹
这事出在啥时候,没人记得清,这事出在啥地方?有人说得明。就出在曹州牡丹园。有个老花农,整天伺候牡丹;还是看不够。冬天咋看呢?他有办法:春天拿张纸,拿杆笔把牡丹画下来。从幼芽出土就画.一天画一张,一直画到落叶。因为他年年画,时间长了竞画了几箱子,地里没了社丹,就看纸上的。有人要买他的画,他不卖,象宝贝似的保存着。这事惊动了花神,接着就出了蹊跷事:他头一天画个牡丹幼芽,第二天就长起棵来,再一天又开了花。不用培土浇水,它自己在画纸上会长,这事神了!老花农有个独生闺女,名叫爱花;眼下要出嫁了,老头却不说办嫁妆的事,还是整天照护他地上的牡丹,纸上的牡丹。爱花心里快急得生了疮,可是没法说呀[那时候的规矩多严阿,闺女家要敢提一句跟婚姻沾边儿的话,还不叫外人笑话死。到了上花轿那天,老花农捧出了一个不大的梳妆匣.上着锁,贴着封条。他把钥匙小心地交给闺女。爱花心里凉到底了,真不想接钥匙。又一转念:也许里边是银...
查看全文
牡丹泉
伊河水流过洛阳龙门的时候,冒出三股泉水,泉柱向下散开的水花,恰似洛阳城中盛开的牡丹,人们就叫它牡丹泉。说起牡丹泉,这里的老百姓都会讲出动听的故事来。 传说那时候,龙门山的山脚下,住着一对年轻夫妻,妻子叫牡丹,温柔贤惠,生得十分美丽。牡丹的丈夫憨厚实在,勤劳善良。小两口你敬我爱,又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儿子,日子就显得更另幸福美满。 有一天,牡丹带着孩子来到伊河边
查看全文
牡丹相关标签
花卉
牡丹
1 / 1
家族谱大览
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
本微卷缩小42倍率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原书: [出版地不详]: 丹桂堂, 民国37[1948]. -- 1册(页数杂异) 堠山钱氏开族世祖 : 钱迪称尚父公(宋) 城西开支祖 : 钱缶称易象先生. 支祖 : 钱维贞(清) 散居地 :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浏览:100
张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8[1949]四修. 9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 受姓祖 : 张挥,字玉爵,号天禄. 开源始祖 : (宋元之际) 张养浩,字希孟,谥文忠,追封滨国公. 下一子: 张引,字道伸. 闽杭开基祖 : (元明之际) 张伯适,号醇儒,小字伯六郎. 引公第六子. 出镇福建上杭. 一世祖 : (明) 张得稳,字磐䡗,号金石. 伯适公之孙. 由广东韶州徙乳源水丹山. 得稳公生三子(2世) : (明) 张友敏,字多文,行一 ; 张友贤,字多材,行二(徙梅花罗家) ; 张友通,字多义,行三(徙铜锣). 友敏公生一子(3世) : (明) 张珦,字良玉. 生七子: 张海,字禹疏 ; 张潮,字秀水 ; 张澄,字洁水 ; 张清,字甘泉 ; 张淋,字文水 ; 张源,字泽远 ; 张洪,字滔天. 友通公生一子(3世) : (明) 张缘,字善因. 生一子: 张黼,字绣章,号锦轩. 黼公生三子(5世) : (明) 张常清,字万珂,行一 ; 张常盛,字万玑,行二 ; 张常高,字万璜,行三. 潮公下派祖(6世) : (明) 张馥,字维清,号石泉,一字法傅 ; 张郁,字龙桥. 馥公生三子(7世) : 张玉銧,字照千 ; 张玉镕,字品秀 ; 张玉镗,字翰称. 郁公生三子(7世) : 张玉镜,字慧照 ; 张玉𨥭,字慧明 ; 张玉铣,字慧光. 排行字 : 时化光天德 俊杰佐朝邦 鸿才展清世 国士遇明良 相业宗前汉 勲名继盛唐 承先如有志 嘉瑞复文祥 英贤成伟烈 上达建高功. 散居地 : 广东省乳源县, 汕尾市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乳源秀水丹山张氏族谱
浏览:100
丹徒姚氏五修族谱 [4卷,首1卷,附2卷](别名:丹徒姚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宣统3[1911]. 8册 : 世系表. 注 : 丹徒, 今江苏镇江县. 丹徒始迁祖 : (南宋) 姚晋,字燕九. 散居地 : 江苏省镇江县等地. 封面题 : 丹徒姚氏族谱. 江西
浏览:100
丹徒姚氏族谱 [8卷,含卷首末]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宣统3[1911].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纽约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京口丹徒镇始迁祖 : (南宋) 姚燕九,名晋. 散居地 : 江苏省镇江县等地.
浏览:0
丹阳禹氏族谱
国立中央图书馆, 1000-1917 忠清北道报恩郡,禹锡元,1917年发行。 始祖禹玄的子孙录
浏览:0
丹阳东门丁氏族谱 [2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贤祠铅印本, 民国37[1948]. 32册 : 世系表. 受姓始祖 : (周) 丁伋公,得姓于姜. 丹阳始迁祖 : (唐) 丁仙芝,字元祯. 支祖 : 丁道成 ; 丁道恒等. 散居地 : 江苏省丹阳县等地. 版心题 : 丁氏家乘.
浏览:0
牡丹导读知识
昆曲的特点
昆曲的特点
昆曲原名“昆山腔”,现在又被称为“昆剧”。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来经过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剧最大的特色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昆剧的舞蹈分为着重着重手势的写意舞蹈和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昆剧的念白是从吴中发展而来,语调中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根据丑、副两类角色的念白特色,该剧种通常可分为南昆和北昆:南昆以苏州白和扬州白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牡丹亭》最终成为昆曲的代表剧目《牡丹亭》为昆曲的最有代表性的剧目,《长生殿》《桃花扇》》、《邯郸梦》》、《游园惊梦》、《断桥》、《思凡》等也很具代表性。
浏览量:1326次
昆曲代表作
昆曲代表作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也被称为昆剧、昆腔、昆山腔等,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洪升的《长生殿》、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全剧共四折,描写了弱小的寡妇在无赖的陷害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并被斩首示众,她临死前许下的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都应验了,窦娥的冤情感天动地。《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剧中叙述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两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重重阻碍,终成眷属。《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共二卷,前半部分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两人从长生殿盟誓一直到马嵬之变。后半部分写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派人上天入地寻觅她,杨贵妃也思念唐玄宗,两人的爱情感动了上天,最终在月宫中团圆。《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剧本,剧中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杜丽娘伤情而死,化为鬼魂,最终起死回生,与柳梦梅永结同心。《桃花扇》是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写的是明代末年的故事,讲述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
浏览量:1572次
汤显祖《牡丹亭》名句
汤显祖《牡丹亭》名句
《牡丹亭》,全称《牡丹亭还魂记》,别称《还魂梦》、《牡丹亭梦》,是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文辞典雅秀丽,有很多名句。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3、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4、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5、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6、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7、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8、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9、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10、多情唯有池中鲤,犹为离人护落花。
浏览量:1195次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 汤显祖的《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此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浏览量:1174次
牡丹亭游园作者
牡丹亭游园作者
《牡丹亭游园》的作者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游园》还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汤显祖是明代的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并且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有很多方面的成就,主要还是以戏曲创作为最,另外他也是一位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牡丹亭游园》可以说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又被称之为《还魂记》,或称《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剧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这部剧讲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偕侍女春香游园遣闷,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醒后思恋成疾,抑郁而死。三年后梦梅至南安养病,发现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丽娘死而复生,二人偕逃临安。梦梅应试后拜会岳父,杜宝拒不认亲。后梦梅状元及第,与丽娘同赴朝廷折证,杜宝不得已认亲,杜、柳二人终得结为夫妇。《牡丹亭游园》这部剧主要有五十五出(场),【绕池游】至【隔尾】称为《游园》,《游园》处于《学堂》和《惊梦》之间,既是贯穿剧情的需要,又是为《惊梦》、《寻梦》以至于后来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复生作铺垫。
浏览量:10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