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姓,夏后氏,传说名文命,后世尊称为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玄孙,定都于安邑(今山西夏县)。尧时被封为夏伯,史称伯禹夏禹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禹简介资料
安邑(今山西夏县)
不详,一说在位八年
姒文命
夏朝
禹陵
禹相关文献
禹,禹
查看全文
禹东良寻禹姓
禹东良寻禹姓,寻根问祖---寻禹姓禹东良时间大致在1900-1940年之间,有一禹姓分支迁移去
查看全文
禹城禹息故城
禹城禹息故城,禹城市伦镇西古迹考禹息故城。据旧志载:"具丘山一卷石耳,而志乃特书之曰:'禹具何
查看全文
禹祥、禹显
禹祥、禹显|禹祥:明陕西临洮人。成化间举人。官四川仁寿知县,居官清约如寒士。
查看全文
生平早期生活以黄帝轩辕氏到禹,共八世:禹的父亲鲧,鲧的五世祖叫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是嫘祖为黄帝所生的次子。禹的父亲鲧被封在汶山石纽地区(今四川省北川县),母亲是有莘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女嬉。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职。处理洪水大禹手持耒耜治水图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用水利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禹亲自率领老百姓餐风露宿,整天泡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禹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经过了十三年治理,终于取得了成...
查看全文
禹相关标签
水神
道教尊神
下元节
中国上古人物
夏朝人
中国民间信仰
夏朝君主
帝王
家族谱大览
禹氏壽房支譜 十四卷首四卷末一卷 , 首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伦堂, 清宣统元年[1909].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纂者 : 禹志彬,字文苑 ; 禹志柄,字立生 ; 禹志铜,字桂轩 ; 禹国镇,字竹咸. 罗纹团山鼻祖 : 禹太白. 分派祖(30世) : (宋) 禹钟振, 生五子 : 禹仁向 ; 禹仁晏 ; 禹仁细 ; 禹仁浩 ; 禹仁庆. 本谱乃仁浩公之后裔资料. 上福堂祖(39世) : 禹元发. 生三子 : 禹崇寿 ; 禹崇福 ; 禹崇琳. 房祖(40世) : (元) 禹崇寿. 元发公长子, 沐周公四世孙. 随父由团山迁上福堂. 生四子: 禹宗权 ; 禹宗良 ; 禹宗智(失考) ; 禹宗顺(失考). 子孙析置河上桥, 江湖里, 横板桥等地. 支祖 : 禹宗权,立户禹张公. 崇寿公长子. 生五子 : 禹祖志 ; 禹祖亮 ; 禹祖训 ; 禹祖仲 ; 禹祖泰. 四子祖仲,由上枯堂分居马坊. 曾孙禹佐义于明嘉靖间迁邵阳城西乌鸦庙. 支祖 : (明) 禹宗良,字燕翼. 崇寿公次子. 于永乐年间由上枯堂徙居新塘. 生二子 : 禹祖震 ; 禹祖良. 原编排 : 沐天应元崇宗祖 永佐朝廷富世兴 再加安邦定国志 金玉荣华贵万春. 续编排 : 忠孝先前烈 诗书启后长 精诚明道学 仁寿灿南方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 宁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团山禹氏三修家乘 版心题 : 团山禹氏三修房谱
浏览:100
禹氏壽房支譜 十四卷首四卷末一卷 , 首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伦堂, 清宣统元年[1909].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纂者 : 禹志彬,字文苑 ; 禹志柄,字立生 ; 禹志铜,字桂轩 ; 禹国镇,字竹咸. 罗纹团山鼻祖 : 禹太白. 分派祖(30世) : (宋) 禹钟振, 生五子 : 禹仁向 ; 禹仁晏 ; 禹仁细 ; 禹仁浩 ; 禹仁庆. 本谱乃仁浩公之后裔资料. 上福堂祖(39世) : 禹元发. 生三子 : 禹崇寿 ; 禹崇福 ; 禹崇琳. 房祖(40世) : (元) 禹崇寿. 元发公长子, 沐周公四世孙. 随父由团山迁上福堂. 生四子: 禹宗权 ; 禹宗良 ; 禹宗智(失考) ; 禹宗顺(失考). 子孙析置河上桥, 江湖里, 横板桥等地. 支祖 : 禹宗权,立户禹张公. 崇寿公长子. 生五子 : 禹祖志 ; 禹祖亮 ; 禹祖训 ; 禹祖仲 ; 禹祖泰. 四子祖仲,由上枯堂分居马坊. 曾孙禹佐义于明嘉靖间迁邵阳城西乌鸦庙. 支祖 : (明) 禹宗良,字燕翼. 崇寿公次子. 于永乐年间由上枯堂徙居新塘. 生二子 : 禹祖震 ; 禹祖良. 原编排 : 沐天应元崇宗祖 永佐朝廷富世兴 再加安邦定国志 金玉荣华贵万春. 续编排 : 忠孝先前烈 诗书启后长 精诚明道学 仁寿灿南方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 宁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团山禹氏三修家乘 版心题 : 团山禹氏三修房谱
浏览:100
禹氏壽房支譜 十四卷首四卷末一卷 , 首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伦堂, 清宣统元年[1909].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纂者 : 禹志彬,字文苑 ; 禹志柄,字立生 ; 禹志铜,字桂轩 ; 禹国镇,字竹咸. 罗纹团山鼻祖 : 禹太白. 分派祖(30世) : (宋) 禹钟振, 生五子 : 禹仁向 ; 禹仁晏 ; 禹仁细 ; 禹仁浩 ; 禹仁庆. 本谱乃仁浩公之后裔资料. 上福堂祖(39世) : 禹元发. 生三子 : 禹崇寿 ; 禹崇福 ; 禹崇琳. 房祖(40世) : (元) 禹崇寿. 元发公长子, 沐周公四世孙. 随父由团山迁上福堂. 生四子: 禹宗权 ; 禹宗良 ; 禹宗智(失考) ; 禹宗顺(失考). 子孙析置河上桥, 江湖里, 横板桥等地. 支祖 : 禹宗权,立户禹张公. 崇寿公长子. 生五子 : 禹祖志 ; 禹祖亮 ; 禹祖训 ; 禹祖仲 ; 禹祖泰. 四子祖仲,由上枯堂分居马坊. 曾孙禹佐义于明嘉靖间迁邵阳城西乌鸦庙. 支祖 : (明) 禹宗良,字燕翼. 崇寿公次子. 于永乐年间由上枯堂徙居新塘. 生二子 : 禹祖震 ; 禹祖良. 原编排 : 沐天应元崇宗祖 永佐朝廷富世兴 再加安邦定国志 金玉荣华贵万春. 续编排 : 忠孝先前烈 诗书启后长 精诚明道学 仁寿灿南方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 宁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团山禹氏三修家乘 版心题 : 团山禹氏三修房谱
浏览:100
禹氏四修福公房谱 [43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伦堂修, 民国35[1946]. 44册 : 插图, 世系表. 邵阳始迁祖 : (西晋) 禹太白. 由江左徙楚. 五府君(2世) : 禹宝皇 ; 禹景超 ; 禹景彼 ; 禹景成 ; 禹景荣. 支祖 : (宋) 禹钟振. 四十代支祖 : (元明之际) 禹崇福.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团山禹氏四修房谱.
浏览:0
禹氏四修福公房谱 [43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伦堂修, 民国35[1946]. 44册 : 插图, 世系表. 邵阳始迁祖 : (西晋) 禹太白. 由江左徙楚. 五府君(2世) : 禹宝皇 ; 禹景超 ; 禹景彼 ; 禹景成 ; 禹景荣. 支祖 : (宋) 禹钟振. 四十代支祖 : (元明之际) 禹崇福.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团山禹氏四修房谱.
浏览:0
團山禹氏五修族譜 [100卷,首1卷,及卷末] (卷首-卷1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伦堂, 1995年. 102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修:禹玉笧总修 ; 禹荣武...[等]主修 ; 禹玉润, 禹玉珍总编 ; 禹金源总纂 收藏所 : 中国湖南图书馆. 源流 : 此姓出于春秋之鄅国. 后去邑为禹. 邵阳始迁祖 : (西晋) 禹太白. 由江左徙楚. 派祖(30世) : (宋) 禹钟振. 钟振公下五子 : (宋) 禹仁向 ; 禹仁晏 ; 禹仁细 ; 禹仁浩 ; 禹仁庆.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禹导读知识
大禹治水是民间故事还是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是民间故事还是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不属于民间传说。神话传说是人类最早的故事,来源于先民对世界和对自己的疑问。神话传说中凝聚着古人无穷的想象力和艺术色彩。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属于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等。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与自然灾害抗争的故事。相传大禹是黄帝的后代,他名叫文命,他的父亲叫鲧。三皇五帝时期黄河之水泛滥,淹没了庄稼和房屋,导致人民流离失所,泛滥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大禹和父亲鲧受尧、舜二帝之命,负责治水。最初接受治水的是大禹的父亲鲧,然而鲧治水治了9年也没有效果,后来他被流放,他的儿子禹接替了治水的工作。大禹为了治水跋山涉水,走遍了当时的中原大地,都是为了寻找治水的方法。后来他终于想到用疏通水道的方法来解决水患。于是他与人民一起劳作,一起风餐露宿,甚至还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决心终于起了效果,经过他的治理水患终于被控制住,人民又能在土地上耕作、安家了。据说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等等。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
浏览量:1807次
有虞氏部落
有虞氏部落
有虞氏部落是上古时期的部落,居于虞地(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以地为氏,称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是虞幕,虞舜是虞幕的后裔,后来成为有虞氏部落首领,也就是舜帝。舜时期,有虞氏部落主要在山西南、河南西北一带活动,都城位于蒲阪(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虞乡)。舜禅让给禹后,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并对有虞氏进行迫害,有虞氏被迫进行迁徙,大部分族人向南方江浙太湖流域地区(今浙江良渚古城遗址)迁移。有虞氏进入衰落时期。少康时期,少康受到伯思的帮助,得到了纶邑一地,位于虞城东南。有虞族的一支后裔虞遂一直留居在蒲阪,其他族人大多不成气候。周武王封虞舜的子孙妫满为陈国国君,其后裔子孙先改姓陈,也有改姓胡,还有改姓田。妫满的弟弟妫让及其他族人仍然姓虞。
浏览量:1500次
唐代诗人刘禹锡
唐代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浏览量:1591次
大禹治水是哪条河
大禹治水是哪条河
滚滚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发展故事。但在古代,黄河经常泛滥,让老百姓遭受水灾之苦,所以历史上有很多治理黄河的故事,比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上古时期,黄河流域水患严重,每逢秋收时节,一场黄河泛滥便会导致颗粒无收,大量种植田被荒弃。尧在位期间,派鲧治水,他采取障水法,在河岸两边建立堤坝,未能解决水患,反而加重灾情。舜在位时,派禹治水,他总结父亲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法治水。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浏览量:993次
大禹姓什么
大禹姓什么
大禹姓姒,夏后氏,名文命,他是夏朝的开国君王,别名大禹、夏禹、帝禹、神禹、夏后禹等等,他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大禹治水。姒姓如今虽然是一个罕见姓氏,但在上古时期是上古八大姓氏之一,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姒姓的祖先正是大禹。相传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母亲是有辛氏之女,禹的父亲鲧受命治水,未能平息。大禹接替了父亲的位置,尽心尽力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平息了水患。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阳城,后来帝舜将天子之位禅让给禹。关于姒姓的来源有一说法是来源于夏禹的母亲,舜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姒姓;也有说法认为姒姓是伯鲧之姓,禹是他的儿子所以姓姒;还有说法是尧赐大禹姒姓。
浏览量:18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