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7
转发:0
评论:0
生平早期生活以黄帝轩辕氏到禹,共八世:禹的父亲鲧,鲧的五世祖叫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是嫘祖为黄帝所生的次子。禹的父亲鲧被封在汶山石纽地区(今四川省北川县),母亲是有莘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女嬉。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职。处理洪水大禹手持耒耜治水图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用水利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禹亲自率领老百姓餐风露宿,整天泡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禹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经过了十三年治理,终于取得了成...

生平

早期生活

以黄帝轩辕氏到禹,共八世:禹的父亲鲧,鲧的五世祖叫颛顼 ,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是嫘祖为黄帝所生的次子。禹的父亲鲧被封在汶山石纽地区(今四川省北川县) ,母亲是有莘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女嬉 。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职。

处理洪水

禹

  大禹手持耒耜治水图

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用水利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禹亲自率领老百姓餐风露宿,整天泡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禹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经过了十三年治理,终于取得了成功,消除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大禹整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夏禹王登天子之位,并以自己的封国夏为天下之号,宣告夏王朝正式建立。禹王子启王是夏朝的继位天子是为王太子。建碑《大禹陵》。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量测仪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 ,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不敢进家门。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因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神话则是说:禹具有神力,治水时,会化身成一头巨熊,用来劈山开路、造沟清沼。其新婚妻女娇替禹送餐到工程地方,她不知禹能化身,见巨熊碎石,大惊,遂昏死。待禹完成工作之后,见到女娇的尸体,大哭,但女娇随后诞下启,让禹无后顾之忧。)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 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即位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诸侯的拥戴下,五十三岁的禹王正式即王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说苑》记载大禹“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 禹在位的第十五年,其子启王继位夏朝的天子,享年六十八岁。

影响

夏禹王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夏禹王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时代社会代替野蛮时代社会,推动中国帝王室历史沿革发展。

大禹起源

分别有西戎说和东夷说。随着一些考古活动如喇家遗址的发现,西戎说渐占上风。

考古证据

与禹王同时代的出土文物及商朝甲骨文中尚未发现关于禹王的记载。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提到禹王的文物是约一千年以后西周的遂公盨[1],此外还有齐侯钟、秦公簋。

顾颉刚经过考证,认为“禹”这个字的字源与龙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关于大禹的崇拜可能最早来自对更早的动物纹饰的误读,并和关于龙王的传说有关,至周代初年原先的“禹”传说已化为“最早的人”,而后世传说中比禹更早的传说人物(如尧、舜等)则为周人所创造。然而这种观点被别人夸张成“禹是一条龙”,再被夸张成为“禹是一条虫”。这种观点在当时受到史学家柳翼谋等人的反对,但由于没有同时代甚至离开禹王时代一千年以内的文物或文字记载可以佐证,因此无法确凿的辨别禹传说最早的形态。

2016年7月“科学”期刊刊登论文,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吴庆龙和普度大学教授葛兰杰联合研究,表明公元前1920年左右青海省地区有过大地震引发的山崩,之后堰塞湖阻断黄河,几个月后积水满溢时溃堤,导致大洪水,为祸下游2000公里,洪水高出现代河水位达38米。所以大禹年代大洪水是可能存在的,只是年代后推并非是一般认知的五六千年以上而是四千年前左右为大禹时代,那时若有一人带领众人疏导河水求取生路,最后取得政治领导权是有可能的。

大禹祭祀

国祭

夏桀被流放后,商汤封夏王室姒姓一支贵族于杞国,以奉祀宗庙祖先。“杞在商时,或封或绝”。周朝武王克殷后,封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

大禹王祭祀原为国家祭祀。目前,公祭禹王陵典礼已经恢复为国祭 。

道教与民间信仰

道教中,禹被尊为三官大帝中的 水官大帝 ,诞日为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另有人尊其为水仙大王。

禹陵

禹

  绍兴大禹陵

禹

  禹庙

“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大禹陵位于浙江绍兴东南郊的会稽山山麓,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群组成 。

在绍兴禹陵村,夏禹姒姓后代世代为禹守陵至今 ,但仓修良直指此说绝不可信。

参见

《 史记·夏本纪 》

盘古王表(相传为大禹所作)

喇家遗址

禹山

三官大帝

水仙王

北川县

羌族

后羿

顾颉刚

夏朝

禹王治水

禹州市

九州 (中国)

九鼎

《大禹谟》

参考资料

^ 皇甫谧和《世本》都认为鲧是颛顼之子,但《汉书·律历志》记““颛顼五代而生鲧”,司马贞《史记索隐》认为汉书的说法较为可信。《史记索隐》“按:鲧既仕尧,与舜代系殊悬,舜即颛顼六代孙,则鲧非是颛顼之子。盖班氏之言近得其实。”

^ 《蜀王本记》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钮”;《水经·沫水注》称:“广柔(今北川)县,有石钮乡禹所生也,今夷人共管之”。

^ 《吴越春秋》记:“母吞珠孕禹,剖胁而产,家在西羌,地曰石钮,在蜀西川也”。

^ 《史记·夏本纪》“予娶涂山”司马贞索隐:“《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亦称“ 女娇”、“ 女趫”。

^ 《虞书·益稷》篇云:“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孟子·膝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吕氏春秋》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常璩《华阳国志·巴志》:“ 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 《史记·五帝本纪》言:“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

^ 刘向《说苑·反质》

^中时-大禹治水可能性大增

^ 谢兴鹏.质疑纪连海《大禹的婚外情》.

^中国将公祭大禹陵典礼升格为国祭

^大禹陵

^姒姓人为大禹守了144代陵

^ 仓修良《关于谱学研究的几点意见》 历史研究 1997年 第5期

^ 仓修良《史家·史籍·史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 ISBN 7-5328-2942-1 98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禹祥、禹显
禹祥:明陕西临洮人。成化间举人。官四川仁寿知县,居官清约如寒士。禹显:生卒(1189——1229)雁门(今山西代县)人。贞祐初,隶上党公张开,累以战功授义胜军节度使、兼沁州招抚副使。元光二年四月,大帅达儿泬、按察儿攻河东,张开遣显扼龙猪谷,夹攻败之,擒元帅韩光国,获辎重甲仗甚众,追至祁县而还,所历州县悉复之。显将军三百人,守襄垣,八年不迁。大帅尝集河朔步骑数万攻之,至于数四不能拔。既而,战于玉女寨,大获。开言于朝,权元帅右都监。正大六年冬十二月,军内变,城破被擒。帅义之,不欲加害。初以铁绳钤之,既而密与旧部曲二十人遁去,闻上党公军复振,将往从之。大兵四向来追,显适与负釜一兵相失,乞饭山寺中,僧走报焉,被执不屈死,时年四十一。
· 禹东良寻禹姓
寻根问祖---寻禹姓禹东良时间大致在1900-1940年之间,有一禹姓分支迁移去了陕西关中。只知道祖籍在寿光城西的文家庄。当年去往陕西的是我的曾祖父,名叫禹天青。请近百年来,一直居住在文家庄(几十年前的叫法),并且姓禹。如果家中有族谱或家谱,请务必翻查一下,是否在解放前有一分支迁移到陕西。如切实属实,恳请联系,今年将去寻根问祖!请知道消息的吧友也务必帮帮忙,不胜感激!
· 禹城禹息故城
禹城市伦镇西古迹考禹息故城。据旧志载:"具丘山一卷石耳,而志乃特书之曰:'禹具何哉?谓禹者治水尝登之,以望水势,而八年于外,地平焉,天成焉。以故县号禹城邑,'"旧志又载:"禹息故城寰宇记载,故城祝阿县南三十里,有废禹息故城。"所谓禹息故城,是指埋藏宝土息壤的故城。《淮南子•地形训》中指出:"禹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地下,中有增城九重。……息土人美。"据古文献记载,鲧受命治理洪水,盗息壤而用,上帝努而诛之,鲧藏息土于东洲(即禹城境域),禹继父业治水时,上帝准用息土。禹受命后东寻息壤,在禹息故城找到且掘而用之。在禹城市伦镇西大城子坡村和小城子坡村之间,有一高地,约千余亩,土中多砖头、瓦砾、陶片之类,相传是古高唐县城遗址,两村名便是因“城破”而取,最初叫城子破,后因当地地势低洼,遂改名城子坡。实际情况如何?出生于大城子坡的我从小就对此充满了好奇,近日查阅资料发现,该地不仅是古高唐县城...
· 禹
· 禹庄与禹氏家族
禹庄与禹氏家族合陈镇(原舍陈镇)的禹庄,位于镇西南5公里处,是兴化禹氏家族聚居地。清康熙年间,著名人物画大师禹之鼎就出于兴化禹氏家族。据《陇西堂禹氏族谱》记载,元朝末年,禹氏从苏州阊门外禹家巷迁兴化东乡(戴窑北侧2公里一带),后逐渐形成禹庄自然村落。到了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禹氏家族遭难,全村禹姓几乎灭绝。幸存一禹姓6岁男孩因急中生智躲在量米的笆斗里,才逃过劫难。因此禹姓小孩被唤作禹斗宝,在其舅母抚育下成人。因此,禹斗宝被后人奉为始祖(中兴始祖)。明中期,禹庄禹氏家族开始兴旺,其后裔中的禹龙(字子化)擅长诗文,与“状元宰相”李春芳、文学家宗臣过从甚密,留下许多传世之作。到了清朝末年,禹氏家族第9世中产生了一位光前裕后的人物――著名肖像人物画大师禹之鼎,从而使该家族令世人瞩目。禹之鼎(1647―1716年)字上吉,号慎斋。少时家贫,被晚明“宰相”吴牲四子吴元履收作书童。因主人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