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良渚玉琮

良渚玉琮

玉琮是由玉镯演变而来的,早期的玉琮比较矮,四边圆弧,整体圆润,晚期出现整体方正,节数增加的玉琮,显得瘦高,看不出实际用途。虽然这个变化不能作为一个绝对的年代顺序,也不是说晚期的琮就全都是方正瘦高的,但琮的演化总体上呈现出这样的趋势。
此玉琮整器重约 6500 克,形体宽阔、硕大,构图独特,纹饰繁细,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琮王”。器型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对钻圆孔。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个具象的神人兽面图像,神人头戴羽冠,骑跨在一神兽上,图案采用浅浮雕和线刻技法雕琢而成。在角尺形的长方形凸面上,每两节琢刻一组抽象的神人兽面图案,以转角的棱线为中轴向两侧展开,这种角部的人兽组合结构,是良渚玉琮纹饰的基本特征。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一变形夸张的鸟纹。琮的功用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通天的法器,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宗教权的象征。
良渚玉琮简介资料
浙江
(约)公元前2600 年
18 x 17 x 8.9 cm
中国史前时期
浙江省博物馆
良渚玉琮相关文献
良渚古城争议
良渚古城争议,问:中国田野考古学界一位资深学者“斗胆”提出:“良渚古城是中华第一城”。他的这个
查看全文
良渚原始文字
2013年,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从庄桥坟遗址中出土的器物上,发现有人为刻画的符号和一些原始文字,这些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与甲骨文一样同属于象形文字,且时间上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的“中国最早原始文字”。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些所谓的“文字”只不过是单纯的刻画,和汉字没有任何关联,而且并不与甲骨文属于同一个系列,因为这些刻画符号无法构成一个文字系统。
查看全文
阿琮阿良
家族父:牟保阿琮母:阿室秋妻:阿宝于先(干罗木土之女)子:参考资料《木氏宦谱》《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云南美术出版社,(美国)约瑟夫·洛克著,刘宗岳译,1999年4月,ISBN978-780-586-514-0
查看全文
良渚遗址
自然环境地形良渚遗址区位于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东苕溪的冲积平原。东天目山的余脉在余杭区彭公乡附近分为南北两支向东延伸,将良渚遗址怀抱其中。良渚-庙桥港和东苕溪流经遗址区,形成两山夹两河的地理环境。遗址区以东苕溪为界,东部为冲积平原区,西部为丘陵山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气候良渚遗址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较多,年均气温16℃,年降水量1258.8毫米,霜冻期4个月。区内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考古发掘发现良渚遗址发现于1936年,当时西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施昕更在今老和山一带的古荡遗址发掘时,注意到此地的出土器物与其家乡良渚一带常见的出土器物极为相似,便经西湖博物馆同意支持,于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间,在良渚一带进行了三次试掘,发现茅庵里、棋盘坟等12处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当时被认为与山东龙山文化类似,揭开了长江下游考古工作的序幕。随后,以黑
查看全文
中国“金字塔”——良渚
2002年,“金字塔漫游者”探测活动的现场直播在全世界掀起了“金字塔”热潮。然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文化研究专家王明达指出,中国良渚的“土筑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相比毫不逊色。在许多人的脑海中,金字塔与埃及画上了等号,却鲜有人注意到,距今四五千年的中国良渚文化完全可以与以金字塔为代表的埃及古文明相媲美。据王明达介绍,良渚有一百多座被称为“土筑金字塔”的高台土墩。因为属于土建筑,难以保存,所以如今只留下了一小部分的遗迹。但由这些祭坛和墓葬结合的复合遗迹,仍能看出当年的辉煌。如1987年发现的瑶山祭坛,由红土台、灰土围沟等围成,高约18米,发掘面积约1600平方米,实际面积约2.2万平方米。而目前已知的良渚最大的古城址——余杭莫角山遗址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其中有3万多平方米可能是一座包括宫殿、广场等的巨型建筑。除了人体解剖等少数几个方面以外,良渚古墓丝毫不逊于埃及金字塔。王明达认为,良渚...
查看全文
良渚玉琮相关标签
良渚玉器
家族谱大览
许氏家谱
许氏家谱
我祖玉所公,于安徽合肥近郊迁至定远县已历12代。假想我祖应是成年迁来,古往今来,人口迁徙无外乎几个因素,战争、瘟疫、水旱和蝗灾等。依据比较成熟的人口繁衍估算规律,每历一代平均是26.6年,12代正好是320年。倒推320年是1702年,是清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 年)。据查询资料得知,1702年,亳县、蒙城、合肥、含山、铜陵等地大水成灾。1702年的前后自然灾害都不多,尤其是前面很多年安徽都无灾。猜想我祖应是在大水成灾之年后,四处逃难讨生活,估计也应是家中老大,至少是已经成年,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自然多有照拂,不至令其自生自灭,当然父母之选择也多有无奈。另外从一世祖的夫人姓氏亦可得知,氏这个姓非常稀少,推测也大概是逃难之人。 简单推测,我祖迁至定远县的大致年代应是清朝康熙年间的1702年。
浏览:0
怀玉张氏宗谱 [14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7[1918]修. 1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缺卷7-8. 远祖: (汉) 张良,字子房. 居沛丰. 为汉太傅,封留侯. 始祖(1世) : (宋元之际) 张五郎. 由福建连城张家营徙居上杭古田小吴地. 派祖(6世) : (元明之际) 张四旭,字日初,号凤楼(四旭派) ; 张祖森,字茂林(祖森派) ; 张满缘(满缘派). 皆为五七郎之子. 四旭派下房祖(8世) : 张大益郎,字复兴(复兴派) ; 张大义郎,字游兴(游兴派). 皆为细遐公之子. 祖森派下房祖(8世) : 张罗旺 ; 张罗寿. 皆为黄福公之子. 满缘派下房祖(7世) : 张文广 ; 张祖隆,字祖富,一字益高,号半山(居樟州府龙岩) ; 张永(水)珊,字洽玉,一作治生(居泉州德化县). 始迁祖(14世) : (清) 张达盛 ; 张达文,字观通. 由张坊大塘背迁居江西玉山怀玉二十七都小葛. 皆为满缘公之后. 合族辈行(18-57世) : 先居同九 世和敬继 前徽文光 显上国富 盛永苍舆 立志思其 顺承家必 孔怀允能 求吉兆伯 仲达朝廷. 合族字行(18-37世) : 国家宜仁 义爱慕协 谦恭人生 克立志贵 显耀祖宗. 散居地 : 江西省玉山县, 福建省上杭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张氏宗谱.
浏览:0
怀玉张氏宗谱 [14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7[1918]修. 1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缺卷7-8. 远祖: (汉) 张良,字子房. 居沛丰. 为汉太傅,封留侯. 始祖(1世) : (宋元之际) 张五郎. 由福建连城张家营徙居上杭古田小吴地. 派祖(6世) : (元明之际) 张四旭,字日初,号凤楼(四旭派) ; 张祖森,字茂林(祖森派) ; 张满缘(满缘派). 皆为五七郎之子. 四旭派下房祖(8世) : 张大益郎,字复兴(复兴派) ; 张大义郎,字游兴(游兴派). 皆为细遐公之子. 祖森派下房祖(8世) : 张罗旺 ; 张罗寿. 皆为黄福公之子. 满缘派下房祖(7世) : 张文广 ; 张祖隆,字祖富,一字益高,号半山(居樟州府龙岩) ; 张永(水)珊,字洽玉,一作治生(居泉州德化县). 始迁祖(14世) : (清) 张达盛 ; 张达文,字观通. 由张坊大塘背迁居江西玉山怀玉二十七都小葛. 皆为满缘公之后. 合族辈行(18-57世) : 先居同九 世和敬继 前徽文光 显上国富 盛永苍舆 立志思其 顺承家必 孔怀允能 求吉兆伯 仲达朝廷. 合族字行(18-37世) : 国家宜仁 义爱慕协 谦恭人生 克立志贵 显耀祖宗. 散居地 : 江西省玉山县, 福建省上杭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张氏宗谱.
浏览:0
怀玉张氏宗谱 [14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7[1918]修. 1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缺卷7-8. 远祖: (汉) 张良,字子房. 居沛丰. 为汉太傅,封留侯. 始祖(1世) : (宋元之际) 张五郎. 由福建连城张家营徙居上杭古田小吴地. 派祖(6世) : (元明之际) 张四旭,字日初,号凤楼(四旭派) ; 张祖森,字茂林(祖森派) ; 张满缘(满缘派). 皆为五七郎之子. 四旭派下房祖(8世) : 张大益郎,字复兴(复兴派) ; 张大义郎,字游兴(游兴派). 皆为细遐公之子. 祖森派下房祖(8世) : 张罗旺 ; 张罗寿. 皆为黄福公之子. 满缘派下房祖(7世) : 张文广 ; 张祖隆,字祖富,一字益高,号半山(居樟州府龙岩) ; 张永(水)珊,字洽玉,一作治生(居泉州德化县). 始迁祖(14世) : (清) 张达盛 ; 张达文,字观通. 由张坊大塘背迁居江西玉山怀玉二十七都小葛. 皆为满缘公之后. 合族辈行(18-57世) : 先居同九 世和敬继 前徽文光 显上国富 盛永苍舆 立志思其 顺承家必 孔怀允能 求吉兆伯 仲达朝廷. 合族字行(18-37世) : 国家宜仁 义爱慕协 谦恭人生 克立志贵 显耀祖宗. 散居地 : 江西省玉山县, 福建省上杭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张氏宗谱.
浏览:0
怀玉张氏宗谱 [14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7[1918]修. 1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缺卷7-8. 远祖: (汉) 张良,字子房. 居沛丰. 为汉太傅,封留侯. 始祖(1世) : (宋元之际) 张五郎. 由福建连城张家营徙居上杭古田小吴地. 派祖(6世) : (元明之际) 张四旭,字日初,号凤楼(四旭派) ; 张祖森,字茂林(祖森派) ; 张满缘(满缘派). 皆为五七郎之子. 四旭派下房祖(8世) : 张大益郎,字复兴(复兴派) ; 张大义郎,字游兴(游兴派). 皆为细遐公之子. 祖森派下房祖(8世) : 张罗旺 ; 张罗寿. 皆为黄福公之子. 满缘派下房祖(7世) : 张文广 ; 张祖隆,字祖富,一字益高,号半山(居樟州府龙岩) ; 张永(水)珊,字洽玉,一作治生(居泉州德化县). 始迁祖(14世) : (清) 张达盛 ; 张达文,字观通. 由张坊大塘背迁居江西玉山怀玉二十七都小葛. 皆为满缘公之后. 合族辈行(18-57世) : 先居同九 世和敬继 前徽文光 显上国富 盛永苍舆 立志思其 顺承家必 孔怀允能 求吉兆伯 仲达朝廷. 合族字行(18-37世) : 国家宜仁 义爱慕协 谦恭人生 克立志贵 显耀祖宗. 散居地 : 江西省玉山县, 福建省上杭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张氏宗谱.
浏览:0
怀玉张氏宗谱 [14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7[1918]修. 1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缺卷7-8. 远祖: (汉) 张良,字子房. 居沛丰. 为汉太傅,封留侯. 始祖(1世) : (宋元之际) 张五郎. 由福建连城张家营徙居上杭古田小吴地. 派祖(6世) : (元明之际) 张四旭,字日初,号凤楼(四旭派) ; 张祖森,字茂林(祖森派) ; 张满缘(满缘派). 皆为五七郎之子. 四旭派下房祖(8世) : 张大益郎,字复兴(复兴派) ; 张大义郎,字游兴(游兴派). 皆为细遐公之子. 祖森派下房祖(8世) : 张罗旺 ; 张罗寿. 皆为黄福公之子. 满缘派下房祖(7世) : 张文广 ; 张祖隆,字祖富,一字益高,号半山(居樟州府龙岩) ; 张永(水)珊,字洽玉,一作治生(居泉州德化县). 始迁祖(14世) : (清) 张达盛 ; 张达文,字观通. 由张坊大塘背迁居江西玉山怀玉二十七都小葛. 皆为满缘公之后. 合族辈行(18-57世) : 先居同九 世和敬继 前徽文光 显上国富 盛永苍舆 立志思其 顺承家必 孔怀允能 求吉兆伯 仲达朝廷. 合族字行(18-37世) : 国家宜仁 义爱慕协 谦恭人生 克立志贵 显耀祖宗. 散居地 : 江西省玉山县, 福建省上杭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张氏宗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