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宋朝 佛印

佛印

(宋朝)

佛印(1032年-1098年)俗姓林,名了元,字觉老,一说姓谢名端卿,北宋饶州浮梁(今江西)人。

生于明道元年,幼聪慧,三岁诵《论语》 ,五岁能诵诗三千首。在竹林寺读《楞严经》,不久出家,至庐山开先寺礼云门下三世善暹禅师为师,十九岁时又到庐山圆通寺参谒居讷禅师,历任淮山斗方寺、庐山开先寺、归宗寺,丹阳金山寺、焦山寺、江西大仰山寺住持。 与周敦颐、苏轼友善,苏轼谪居黄州时,佛印住庐山,两人常有唱酬,其往来事迹,可见于《禅林僧宝传·了元传》、《居士分灯录》卷上等。佛印说法讲究用词,有“人间寒食,洞里花开。游蜂与蝴蝶争飞,鹭子共黄鹂对语。”之名句。野史中常有佛印与苏轼斗智的故事,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第十二卷有《佛印师四调琴娘》。

哲宗元符元年圆寂,享寿六十七岁。

佛印简介资料
1032年
觉老
禅宗南宗清源法系云门宗
三世善暹禅师、居讷禅师
1098 年
淮山斗方寺、庐山开先寺、归宗寺,丹阳金山寺、焦山寺、江西大仰山寺
佛印相关文献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苏东坡性喜交朋结友,自谓上自王公大臣,下至乞儿妓女,无不可做朋友。在他的一生
查看全文
印度佛像的发展历程印度佛像有什么特点?
印度佛像的发展历程印度佛像有什么特点?,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的王镛教授,曾在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主修印度艺术专业,
查看全文
佛印
参考书目《续传灯录》
查看全文
印度佛教
概论佛教起源于印度,是古印度诸宗教之一,受到吠陀传统与沙门传统的影响,与耆那教在同时间开始发展。在孔雀王朝时代获得正统地位,开始向外传播。在公元1世纪前后,大乘佛教由部派佛教中独立出来,形成两大传统,二者同时发展。早期印度佛教印度佛教史上曾经有四次(或三次)集合僧团共同诵出佛经,确定正式经典的情况发生,称为四次(或三次)“结集”。佛教经典的第一次结集发生在释迦牟尼入灭(称为“佛灭”)后不久,由大迦叶主持,在王舍城集合了五百名被认为已经证得罗汉果位的僧人(五百罗汉)确立最初的佛经体系。此次集结由迦叶主持,阿难负责诵出经藏(修多罗藏),优波离负责诵出律藏(毘尼藏)。佛教经典的第二次结集据记载发生在佛灭后百年。根据上座部诸律藏的记载,是由于毘舍离比丘违反十种戒律的规定(十事),为此集合了七百名比丘讨论十事是否符合律法。讨论的结果为“十事”非法,七百比丘并在此后合诵经典。南传佛教《岛史》声称与此同...
查看全文
讲历史——从印度佛教到中亚佛教
? 最早进入中国的佛教,主要是从西域的大月氏传过来的。大月氏原先的地理位置是在河西走廊至天山一带,但因为匈奴和乌孙人的追击,大月氏被迫放弃原有的根据地,往西迁移。公元前130年左右,大月氏迁到中亚的阿姆河流域,后来征服了大夏国(Tochari),然后为适应新的地理条件,逐渐从游牧生活转为半农耕半游牧的生活。他们既具备农业生产优势,又保留着游牧民族的机动性,
查看全文
佛印相关标签
1098年逝世
1032年出生
宋朝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