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2017-05-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4
转发:0
评论:0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苏东坡性喜交朋结友,自谓上自王公大臣,下至乞儿妓女,无不可做朋友。在他的一生
  苏东坡性喜交朋结友,自谓上自王公大臣,下至乞儿妓女,无不可做朋友。在他的一生中,曾广泛结交和尚道士,特别是与佛印禅师,极为友好,你来我往,亲密无间,留下许多轶事趣闻。

  佛印禅师,自幼饱读经史,博学多才。熙宁年间,因准备参加礼部考试,始前来京师暂住。那时,东坡在直史馆任职,佛印慕名来访,受到礼遇。他们一见如故,互相敬重,又经常一起论文 ,遂成了莫逆之交。

  为了一饱眼福而做了和尚

  一天,佛印邀东坡上樊楼品茗。谈笑间,东坡悄悄告诉佛印:“最近,皇上因见天时亢旱,要在大相国寺设斋求雨,命愚兄写作《祈雨斋文》,充当主斋行礼官,协助操办一切。”佛印听了很高兴,说:“请兄长设法带小弟进去观礼,一睹御驾龙颜,开开眼界,不知可否�”东坡明知此事不好办,一旦泄漏出去,便有欺君之罪。但友情难却,便耳语说:“足下想去,也未尝不可。只消扮成侍者模样,在斋坛上执役,待圣驾临幸时,便可看个够。”佛印为了一饱眼福,满口赞成,东坡回去也作了安排。

  这大相国寺,殿宇宏大,气势雄伟。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罗汉殿、藏经楼,一座座庄严壮丽的建筑,依次巍峙。两边还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和16丈高的砖砌楼阁式琉璃塔。当时,定为皇家寺院,共有禅院64座,铜铸罗汉五百尊,还有高二丈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巨像。该寺共有僧人逾千,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举行祈雨典礼那天,五鼓鸣钟聚众,各路高僧登坛诵经作法,祈求甘雨,以救万民。其时香烟缭绕,灯烛辉煌,幡幢五彩飘扬,乐器八音嘹亮。忽传御驾已到,慌得佛印面热心跳。过了好一会才心神稍定,来到大雄宝殿,杂于侍者当中,添香剪烛。

  再说那神宗皇帝,坐着龙凤轿子,在执宰大臣的簇拥下,出了宣德门,经过御道,来到大相国寺。东坡和众僧列队跪接,迎入大殿。礼毕,驾临藏经楼休憩,佛印献上香茶。

  原来佛印因大殿行礼之时,拥拥簇簇,不曾看得真切,特地充当献茶侍者,就近瞻仰,果然与众不同。神宗接过香茶,因见佛印生得身材硕大,方面大耳,眉清目秀,气宇不凡,心中诧异,随口问道:“侍者,什么姓名�何方人氏�在寺几年了�”佛印开始一怔,随后急中生智,叩头奏道:“臣姓林名佛印,字觉老,饶州�今江西省波阳县浮梁县�今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镇人,是新来寺家的。今日有幸得瞻天容,欣喜无量。”神宗见他聪明伶俐,捋捋长髯说:“卿既名叫佛印,可通晓佛法�”佛印奏道:“臣自幼读书,素喜礼佛听禅。佛学经典,略知一二。”神宗道:“既然这样,朕赐卿法名了元,紫袈裟一领,金钵一只,羊皮度牒一道�古代僧道出家,向政府缴纳一定的钱,由政府颁发的凭证,就在御前披剃为僧吧�”若是个真侍者,今日得了许多赏赐,岂不是千古奇逢,欢喜万分,可那佛印原是赴京应试,他的才华和东坡不相上下,实指望金榜题名,建功立业,怎肯出家做和尚呢�但是君命难违,怎么敢说我是假充的侍者,不愿为僧�即使心中万分不乐,不过一时之间,出于无奈,也只得假戏真做,叩头谢恩。

  当下住持引佛印重来正殿,拜过如来佛祖,再带到御前,给他剃去头发,披上袈裟。顷刻间,佛印便由一名乡贡�明清以后称作“举人”成为一个英俊的和尚。

  此刻佛印亦颇后悔,不该为一饱眼福而出了家,功名无望。东坡也完全没有想到,由于自己的一句闲话,竟连累佛印做了和尚,心里实在很不是滋味。不过事已如此,后悔也没有用了,只好用好言劝慰一番。

  从此,佛印先后又在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的承天寺,庐山的开先寺,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的焦山寺出家。经过一番苦心修道,精通佛法,被升为润州金山寺的住持。同时,又不忘刻意做诗,终于成为江南一代着名的诗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苏东坡与佛印大师的莫逆之交起源于他们之前的修养
朝廷保守派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
· 苏东坡与海棠花的故事盘点苏东坡的海棠诗
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写的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在苏东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于是就给它起了一个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苏东坡谪居黄州的日子是凄苦的,“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即使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他还惦记着海棠花,可见东坡先生对海棠花的热爱。苏东坡的这种热爱,是和他的遭遇联系在一起的。借花喻人,苏东坡对海棠花倾注了极大的感情,为此,他反复写诗著文,寄寓情怀。他的很有名的文章《记游定惠院》,一开头就说:“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还有一首诗,题目就叫《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的题目一般都是...
· 佛印
参考书目《续传灯录》
· 印度佛教
概论佛教起源于印度,是古印度诸宗教之一,受到吠陀传统与沙门传统的影响,与耆那教在同时间开始发展。在孔雀王朝时代获得正统地位,开始向外传播。在公元1世纪前后,大乘佛教由部派佛教中独立出来,形成两大传统,二者同时发展。早期印度佛教印度佛教史上曾经有四次(或三次)集合僧团共同诵出佛经,确定正式经典的情况发生,称为四次(或三次)“结集”。佛教经典的第一次结集发生在释迦牟尼入灭(称为“佛灭”)后不久,由大迦叶主持,在王舍城集合了五百名被认为已经证得罗汉果位的僧人(五百罗汉)确立最初的佛经体系。此次集结由迦叶主持,阿难负责诵出经藏(修多罗藏),优波离负责诵出律藏(毘尼藏)。佛教经典的第二次结集据记载发生在佛灭后百年。根据上座部诸律藏的记载,是由于毘舍离比丘违反十种戒律的规定(十事),为此集合了七百名比丘讨论十事是否符合律法。讨论的结果为“十事”非法,七百比丘并在此后合诵经典。南传佛教《岛史》声称与此同...
· 揭秘:佛图澄与石勒石虎的故事
佛图澄为西域人,本姓帛,少年时在乌苌国(今巴基斯坦西北斯瓦特县)出家,后到罽宾(今克什米尔)从学。他深入经藏,深明佛理,传说他还擅长方技咒语。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79岁的佛图澄到西晋首都洛阳,原准备在此建立寺院,但因为发生永嘉之乱(311年),汉国刘曜攻进洛阳,大肆掳掠,京城内外纷纷扰扰,只得作罢,隐遁到山野草泽之中,静观事态发展。当时石勒正屯兵在葛陂(河南新蔡北),羯胡蛮性未除,每一出兵,必大肆杀戮。面对着遍野腐尸白骨,佛图澄决定用佛法感化石勒。于是他策杖来到石氏军营附近观望着。他打探清楚,石勒手下大将郭黑略素来信奉佛法,便投奔郭黑略。郭黑略钦敬佛图澄,就把佛图澄引荐给了石勒。佛图澄的神通很快得到石勒的信任,他以在清水中变出青莲为始,继而劝石勒多做善事,少行杀戮。石勒、石虎等人都特别尊重佛图澄,并咨以国事,尊他为国师。慧皎《高僧传》中记载了佛图澄许多神通故事,说他“少出家,清真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