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京剧

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京剧的诞生时间一般追溯到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四大徽班相继进京。京剧的形成,主要是以徽戏与汉戏作为基础,又广泛吸收了当时已经存在的一些戏曲剧种例如昆曲、秦腔、梆子、弋阳腔等之优长,并不断在艺术上大胆革新和创造,最终在老北京文化的大背景之下自成体系。京剧的分布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于2010年,获选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爽朗,也易于为一般民众所接受。京剧的传统剧目约有一千多个,其中一部分来自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剧种,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京剧艺人与民间作家专为京剧编写的。京剧的艺术风格较擅长表现金戈铁马的题材,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与小说话本。京剧的角色行当划分早期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后改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行中再有细...

京剧简介资料
传统戏剧
平剧、京戏
172
1790年
板、单皮鼓、大锣
全国
山东省、江苏省淮安市
2006 年
2010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IV-28
“念唱做打
京剧相关文献
北京-京剧
北京-京剧,京剧是我国传统的戏曲形式,其表演和舞美体系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因而
查看全文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
查看全文
京剧《探阴山》
     《探阴山》故事梗概    少女柳金蝉元夜观灯,为无赖李保诱至家,逼婚不从,被缢而死。李保移尸,被书生颜查散发现;颜遂被逮,知县江万里将其绞死,颜仆告状于包拯。包拯乃下阴曹,令判官张宏代查生死簿,而簿上注明柳被颜所缢,包不信,再至阴山,访问柳鬼魂,更于油流鬼口中,得知判官为李保母舅,因袒李私
查看全文
小论京剧
小论京剧,京剧作为一种剧种,是一门独特而精妙的艺术,但它不仅仅局限于艺术,更是一种古老而耐
查看全文
京剧演员裘少戎
京剧演员裘少戎,裘少戎,生于1957年。京剧净角。出身于梨园世家,裘盛戎之子,原名裘明,为了表示
查看全文
京剧相关标签
京剧
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西皮
二黄
胡琴
鼓板
四大名旦
老三鼎甲
新三鼎甲
家族谱大览
冯氏家谱
冯氏家谱
浏览:0
京兆冷氏宗谱 [131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孝堂, 民国32[1943]. 22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下列卷数 : 1, 3, 5-6, 9-10, 13, 16, 19, 21, 23, 25-26, 30, 34, 48, 71, 73, 76-77, 81, 84-86, 90-95, 103, 109, 111, 113-115, 123, 131. 共缺38卷. 受姓祖 : 泠沦. 出京兆(今陜西西安),其后封邑于冷水,以冷为氏. 远祖 : (唐) 冷谟,封忠义侯. 籍筠州(今江西高安县). 派祖 : (宋) 冷应澂,字公定,号觉斋. 季玉公之子. 应澂公下三子 : 冷方叔 ; 冷和叔 ; 冷正叔,号清溪. 支祖 : 冷敬先 ; 冷临先 ; 冷复先 ; 冷巽先. 注 : 此族由筠州迁武宁, 再迁分宁(今江西修水). 宗派 : 谟巽昱嘉海 馨澈䟒澍忠 庭惟季应叔 先公允绍守 公化安一可 曰学成大儒 名世忠辅德 述清芬文崇 家修恒念典 廷献自光宗 功烈辉唐宋 心传衍孝廉 诗书绵统绪 礼乐懋渊源 民生祈福祚 国运庆熙隆 京兆垂芳远 佑启汉英贤. 散居地 : 江西省修水县, 南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 冷氏宗谱.
浏览:0
京兆冷氏宗谱 [131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孝堂, 民国32[1943]. 22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下列卷数 : 1, 3, 5-6, 9-10, 13, 16, 19, 21, 23, 25-26, 30, 34, 48, 71, 73, 76-77, 81, 84-86, 90-95, 103, 109, 111, 113-115, 123, 131. 共缺38卷. 受姓祖 : 泠沦. 出京兆(今陜西西安),其后封邑于冷水,以冷为氏. 远祖 : (唐) 冷谟,封忠义侯. 籍筠州(今江西高安县). 派祖 : (宋) 冷应澂,字公定,号觉斋. 季玉公之子. 应澂公下三子 : 冷方叔 ; 冷和叔 ; 冷正叔,号清溪. 支祖 : 冷敬先 ; 冷临先 ; 冷复先 ; 冷巽先. 注 : 此族由筠州迁武宁, 再迁分宁(今江西修水). 宗派 : 谟巽昱嘉海 馨澈䟒澍忠 庭惟季应叔 先公允绍守 公化安一可 曰学成大儒 名世忠辅德 述清芬文崇 家修恒念典 廷献自光宗 功烈辉唐宋 心传衍孝廉 诗书绵统绪 礼乐懋渊源 民生祈福祚 国运庆熙隆 京兆垂芳远 佑启汉英贤. 散居地 : 江西省修水县, 南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 冷氏宗谱.
浏览:0
京兆冷氏宗谱 [131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孝堂, 民国32[1943]. 22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下列卷数 : 1, 3, 5-6, 9-10, 13, 16, 19, 21, 23, 25-26, 30, 34, 48, 71, 73, 76-77, 81, 84-86, 90-95, 103, 109, 111, 113-115, 123, 131. 共缺38卷. 受姓祖 : 泠沦. 出京兆(今陜西西安),其后封邑于冷水,以冷为氏. 远祖 : (唐) 冷谟,封忠义侯. 籍筠州(今江西高安县). 派祖 : (宋) 冷应澂,字公定,号觉斋. 季玉公之子. 应澂公下三子 : 冷方叔 ; 冷和叔 ; 冷正叔,号清溪. 支祖 : 冷敬先 ; 冷临先 ; 冷复先 ; 冷巽先. 注 : 此族由筠州迁武宁, 再迁分宁(今江西修水). 宗派 : 谟巽昱嘉海 馨澈䟒澍忠 庭惟季应叔 先公允绍守 公化安一可 曰学成大儒 名世忠辅德 述清芬文崇 家修恒念典 廷献自光宗 功烈辉唐宋 心传衍孝廉 诗书绵统绪 礼乐懋渊源 民生祈福祚 国运庆熙隆 京兆垂芳远 佑启汉英贤. 散居地 : 江西省修水县, 南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 冷氏宗谱.
浏览:0
京兆冷氏宗谱 [131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孝堂, 民国32[1943]. 22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下列卷数 : 1, 3, 5-6, 9-10, 13, 16, 19, 21, 23, 25-26, 30, 34, 48, 71, 73, 76-77, 81, 84-86, 90-95, 103, 109, 111, 113-115, 123, 131. 共缺38卷. 受姓祖 : 泠沦. 出京兆(今陜西西安),其后封邑于冷水,以冷为氏. 远祖 : (唐) 冷谟,封忠义侯. 籍筠州(今江西高安县). 派祖 : (宋) 冷应澂,字公定,号觉斋. 季玉公之子. 应澂公下三子 : 冷方叔 ; 冷和叔 ; 冷正叔,号清溪. 支祖 : 冷敬先 ; 冷临先 ; 冷复先 ; 冷巽先. 注 : 此族由筠州迁武宁, 再迁分宁(今江西修水). 宗派 : 谟巽昱嘉海 馨澈䟒澍忠 庭惟季应叔 先公允绍守 公化安一可 曰学成大儒 名世忠辅德 述清芬文崇 家修恒念典 廷献自光宗 功烈辉唐宋 心传衍孝廉 诗书绵统绪 礼乐懋渊源 民生祈福祚 国运庆熙隆 京兆垂芳远 佑启汉英贤. 散居地 : 江西省修水县, 南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 冷氏宗谱.
浏览:0
京兆冷氏宗谱 [131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孝堂, 民国32[1943]. 22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下列卷数 : 1, 3, 5-6, 9-10, 13, 16, 19, 21, 23, 25-26, 30, 34, 48, 71, 73, 76-77, 81, 84-86, 90-95, 103, 109, 111, 113-115, 123, 131. 共缺38卷. 受姓祖 : 泠沦. 出京兆(今陜西西安),其后封邑于冷水,以冷为氏. 远祖 : (唐) 冷谟,封忠义侯. 籍筠州(今江西高安县). 派祖 : (宋) 冷应澂,字公定,号觉斋. 季玉公之子. 应澂公下三子 : 冷方叔 ; 冷和叔 ; 冷正叔,号清溪. 支祖 : 冷敬先 ; 冷临先 ; 冷复先 ; 冷巽先. 注 : 此族由筠州迁武宁, 再迁分宁(今江西修水). 宗派 : 谟巽昱嘉海 馨澈䟒澍忠 庭惟季应叔 先公允绍守 公化安一可 曰学成大儒 名世忠辅德 述清芬文崇 家修恒念典 廷献自光宗 功烈辉唐宋 心传衍孝廉 诗书绵统绪 礼乐懋渊源 民生祈福祚 国运庆熙隆 京兆垂芳远 佑启汉英贤. 散居地 : 江西省修水县, 南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 冷氏宗谱.
浏览:0
京剧导读知识
中国古代戏曲包括哪些
中国古代戏曲包括哪些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主要是通过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而成,从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京剧——中国国粹之一,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 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越剧——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是影响最广的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汉族戏曲之一 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现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豫剧——五大剧种之一 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居各地域戏曲之首。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浏览量:1123次
荀慧生简介
荀慧生简介
荀慧生(1900.1.5—1968.12.26)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1925改名荀慧生。他1900年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由于家庭生活艰难,从小被卖给天津一个梆子戏班学戏,后又“写”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为徒,受到严格的训练,也吃尽了苦头。8岁登台表演,11岁跟师父入北京三乐班。后从陈桐云、乔惠兰、曹心泉、陈德琳、吴菱仙、孙逸云、路三宝等名师改学京剧。与侯喜瑞、刘鸿声合演《胭脂虎》一炮打响。1919年与杨小楼一起组班赴沪,被剧院一再挽留,前后在沪达四年之久。四年之中投师访友,技艺日进,成为崭露头角的旦角名伶。1927年和1931年两次当选“四大名旦”。荀慧生在京剧四大名旦中,唱念做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他的唱腔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在传统唱腔、唱法的基础上,他结合剧中人物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天赋条件大胆创造,如《勘玉钏》中的“二黄快板”、《红娘》中的反汉调“听琴吟”、反四平调“佳期颂”、《还珠吟》中的四平“节妇吟”等等都成为学习荀派的必修课。在念白上他创造出介于京白、韵白、苏白三者之间的所谓“风搅雪”的念白,顿挫有致,娓娓动听。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生活美。
浏览量:1601次
尚小云简介
尚小云简介
尚小云,京剧演员,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出生于北京,名德泉,在家排行为二。幼年家贫,为谋生计,弃学从艺。光绪三十三年,入李际良三乐社学演京剧。初学武生,后改旦脚,主攻青衣。因其天资聪敏,又能刻苦好学,初次演出《桑园会》等戏,就已获得好评。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还形成了自己刚健清晰的艺术风格,人称“尚派”。民国三年(1914)被北京国华社评为“第一童伶”。民国十三年,又被观众评为京剧四大名旦。1959年2月,尚小云为支援西北地区的艺术事业,赴陕任陕西省艺术学校艺术总指导。6月编导了京剧《双阳公主》,10月参加了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1961年,又率陕西省同州梆子演出团赴京汇报演出,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64年,调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组织编导了现代戏《延安军民》,同年参加了全国京剧现代戏会演。尚小云乐于授徒传艺,且教学有方,人称“严师”,来陕以后,曾先后赴河北、山东、内蒙、云南、贵州等地讲学授艺。陕西的马蓝鱼、张彩香、李瑞芳、段林菊、温喜爱、李继祖等,都拜尚为师,得过尚派艺术的真传。1976年,病逝于西安,终年七十七岁。
浏览量:1454次
程砚秋简介
程砚秋简介
程砚秋,京剧旦角演员,原名承麟,后改“承”为“程”姓。1932年起,易名砚秋,改字御霜。满族,籍居北京。6岁时从荣蝶仙学戏,11岁登台演出。1919年拜梅兰芳为师,工青衣花衫兼刀马旦,表演艺术突飞猛进,声誉日增。1922年仅18岁便开始独立挑班,继承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独辟蹊径,勇于革新,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代表作有《奇双会》、《汾河湾》、《芦花河》、《玉堂春》、《能仁寺》、《虹霓关》、《梨花记》、《龙马姻缘》、《六月雪》、《贺后骂殿》等。成功地塑造了王三姐、申雪贞、窦娥、张玉贞、江采苹、蔡文姬、张慧珠等悲剧人物形象,因此而以擅演悲剧著称。唱腔吸收了京剧其他行当,甚至其他地方戏曲、曲艺的某些音调,加以融化而不露痕迹。唱法上讲究吐字的出字,归韵、收声渚法,务使字的头、腹、尾各部分过渡隐而不显。在表演上,手,眼、身,法各方面都有别出心裁的创造,尤长于水袖技巧,使水袖干变万化,绚丽多彩,成为表现各种人物不同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抗日战争时期,因屡次拒绝为敌伪演出,隐居北平西郊青龙桥荷锄务农,耕植为生。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0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8年3月9日,因患心肌梗塞症在北京逝世。
浏览量:12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