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首页 > 族谱详情

宝庆杜氏宗谱
宝庆杜氏宗谱 全部可见 浏览:1715

祖: 杜熙

号:十八

址: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

谱联系人:杜鑫涛

创建时间:2020-01-01

计:1628页

系:老屋头房

修谱时间:2000-01-01

修:

更新时间:2020-01-07

族谱简介

杜氏六修族谱总序

“鉴古观今”,必有通史,而“家乘”犹族通史也。有了“家乘”,不仅了解先祖之来源和演变发展历史,提供追思念祖必要之资料,而且可以启发后人继承先祖之风范,开创未来。此
外,还可以得知我国过去有关历史,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知识,还能够加强世界各国华人和祖国密切往来,所以,牵涉面广,意义重大。
杜氏“家乘”,源渊流长,来自粤稽史制,其后,名虽不一,而意义相同,据考究,粤稽原受陶唐尧帝所封,故散居于唐,后被周伐之,而逃至唐,杜两处之间,居杜者因以杜为姓,从此始有姓杜也。后因物换星移,岁月悠久,无资可稽。至西晋时,只有当阳侯预公,字符恺,佐晋平吴,为开国元勋,文字武功,卓絶当代,定为远祖。至诚甫畤公,为庐州通判封万户侯,由成都迁居常德石门县七都太坪冲,隐居于此,定为近宗,从此始有创修根据。畤公生有照、熙二子,开成两房,明洪武二年,照公敕授衡州卫指挥使佥事,择衡西演陂桥汪公塘等处居之,为衡阳籍之始祖也。生子有四:即文德、武德、先德、厚德,均享朝禄,开成四房。
熙公为官于湖广景陵县,择居宝庆邵北官井头,生有二子,择居邵东(郡)黄花陂三都铺等处。然照、熙二公,一脉苗裔,瓜瓞绵绵,人才济济,任主簿、太守、总督者,不乏其人,门户之盛,是衡宝上湘之威望族也。由此可知,若无“家乘”,先祖是谁?发源何处了焉能知此详情?
计杜氏“家乘”,清雍正壬子初修,道光壬午次修,咸丰庚申三修,光绪甲午,式堂向荣倡四修。其时,收照房武公裔太甫迁上湘一支脉和熙房宝公僻处邵北官井头之后裔,联为一失起,合成通辑。民国九年为五修,何莫赖先祖之辛劳也,迄今八十余年矣。
如今深化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强民富、形势大好,各族族谱像雨后春笋倡修,现已大部完善。而我族五修日久,生子日繁、兼居处分散,如不续修,势必有生殁之失考,岂不为后裔嗟叹,况我族后继有人,英雄豪杰不少,风流当代,尽是国家栋梁,讲条件也可续修,众裔常谈阔论,因此,堂下嗣孙注礼字伟、镇中倡六修。于一九九九年春节、与文公杉桥房重友、高轩、汉翔等共商。大家言好,欣然赞成,即录齿筹金,动员全族鸿丁集资。并赴演陂、井头、衡山等地各房联络,全族附合,是年十一月十四日,各处来代表计有二十九人,聚会于演陂。少长咸幼,尽是俊贤。成立六修筹备委员会,推杜永红为主任,议妥方案,经费由鸿丁款与赞助金筹齐。进行工作,各执其事,取先人之精华,结合当前形势、新纂六修续谱。 
在此工作中,诸贤抵御酷暑,劳苦往返,贡献巨大,永为后世裔纪念。不久,从外得息,衡南栗江、双峰三塘铺大木冲还有不少杜姓照房武公裔,计有七千余人散居双峰。衡南栗江一脉,系宝公裔,因失联系日久,未合一辑。班辈不合-脉络不合,脉络不清,据考究宝三公属畤公三子。经代表共议,自二OO一年起,新排班次(各房苗裔从二十六代起按全族统一班行。)以求全族统一,合成通辑,现已付梓,因种种原因,还有不少我族苗裔散居外地,下落不明。而双峰脉裔,因时间有限,均未编入,深感遗憾!不才注礼,受诸贤所托,岂敢推辞,略以此序,不辜负诸贤之雅望也。

嗣孙注礼字伟谨志
阖族同刊
公元二OOO年岁次庚辰仲秋月    谷旦
杜氏百科 进入百科>
  • 人口数:520
  • 姓氏排名:55
  • 起源:以地为氏
简介:杜伯: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上古时代,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孙在夏和商时都是诸侯。到了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恒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使周宣王的宠妃女鸠着迷,于是设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女鸠恶人先告状,反诬杜伯欺负她,周宣王于是斩杀了杜伯。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
最近访客
一统垂丝图定制

相关族谱推荐

  • 卷一
    杜氏族谱

    京兆湖尾杜..

    江西-南-康..

  • 卷一
    杜氏族谱

    京兆湖尾杜..

    江西-南-康..

  • 卷一
    杜氏族谱

    京兆湖尾杜..

    江西-南-康..

  • 卷一
    杜氏族谱

    京兆湖尾杜..

    江西-南-康..

  • 卷一
    杜氏族谱

    京兆湖尾杜..

    江西-南-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