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查看
陇西李氏续修族谱第4本
下载PDF
收藏

人口数:10100

姓氏排名:2

热门族谱匹配度排行
李氏族谱
先人李正祥,原籍湖北麻城县孝感乡,是十七世纪中,第一名入川的祖先;分配到泸州市泸县况场乡度岩玉合山板沧浦黄南湾。祖先入川后,带有两门妻子,一妻在泸州。字辈编排 (先人所编) 正学之世,绍大明光 培兴周代,柱极盛堂 传家道德,华国文章 (后人所编) 科教发挥,智慧有成 蜀宗长发,富裕安祥 忠孝仁义,永远自强
李氏族谱
怀化市芷江县杨公庙乡蟠龙寨村李家冲组丫吉坡
李氏家族
刚创建待完善
李氏族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
陇西李氏续修族谱第4本
陇西李氏续修族谱第4本
姓氏:  
堂号:  
成德堂
编修:  
李贒伟撰
编修时间:  
页数: 244 
浏览:  
12087
散居地: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
始祖:  
李火德,李吉泰,李必盛,李国清,李国上,李国九,李国治
查阅族谱
下载族谱
族谱简介

原书: 南雄 : 陈成德堂梓行, 民国13[1924]. 存6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但内容缺失许多.

宗祖 : (宋元之际) 李火德. 原居汀州宁化. 避兵乱于上杭. 下有三子 : 李三一郎 ; 李三二郎 ; 李三三郎. 此谱主要为三三郎之后裔世系.

始兴始祖(1世) : (明) 李吉泰. 火德公8世孙. 自上杭迁粤之南雄郡,开基始兴县湴塘水. 下有四子: 李宗贵 ; 李宗逵 ; 李宗达 ; 李宗岳.

石下始迁祖(3世) : (明) 李必盛. 宗逵之子. 嘉靖年间由湴塘水迁石下村开基.

必盛公下房祖(8世) : (明清之际) 李国清,字荣生 ; 李国上,字华生 ; 李国九,字富生 ; 李国治. 皆为世俭公(字选用)之子.

国清公下四子(9世) : (清) 李天开,字根植 ; 李天宠,字根深 ; 李天发 ; 李天球.

国上公下二子 : 李天育,字超梅 ; 李天位,字占梅.

国九公下四子 : 李天成,字根润 ; 李天赐,字葵英 ; 李天佑,字根柱 ; 李天英,字根材.

国治公下传二支(9世) : 李天霖,字紫红 ; 李天介,字东日.

风源头支祖(5世) : 李若樱. 茂政公长子.

派行 : 经邦宜宝士 君子步赓扬 赞化纯心显 和衷嗣守昌 咸平思靖献 溥济保安康 惠泽怀公辅 铭恩美召棠.

散居地 : 广东省始兴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李氏通谱.

书名页题 : 李氏续修通谱.

为你甄选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
文斗镇长顺坝马桑坡一带李氏寻祖,一种说法原籍:江西 系属陇西 始祖李彦贵 迁居时间:明 李氏宗亲李应都发来资料称,该枝李氏,系属陇西,起祖江西。李彦贵从涪陵黑石里(今鹤游坪)迁入彭水县桥梓乡,居土地堂大梅树,故称大梅树李氏。自彦贵入彭为始祖,已经有第十六代。字辈:彦、南、正、胜,禄、国、先、秀、丹 文光开育化 洪应世其昌 永保天心顺 宜思祖德长 居恒敦孝友 腾达学忠良 绍述仁贤盛 同宗庆显扬。该族迁往贵州、四川、广西、湖北、黔江等地的共三十多家,特别迁往贵州的居多。 追问: 是江西连江府十字高街,起祖, 二种说法导读:在黔江西北,李家营这个地方可谓是家喻户晓,它地跨杉岭、黄溪、白石等多个乡镇。让人称奇的是,李家营的人到外面去,只要自报家门,大家都得尊重三分。这是为啥?原来,除李氏先祖奉旨选伐楠木修紫禁城、李家营抗蛮等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外,还有流传至今的李氏族训。近日,“寻源黔江”采访团经过多日的实地走访,探寻历史尘埃掩盖下的李家营这块神秘之地。 先祖奉命来武陵伐楠木 李家营这个名字的由来,应是从明朝的时候开始,当时李氏先祖李懋学迁居至彭水,族人不断发展,懋学公之孙李通带领家人迁居到今李家营一带安居乐业,如今李姓族人已有2万余人。那么当年懋学公为何要迁居彭水呢?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大修紫禁城,据相关史料记载,公元1421年5月9日这一天,永乐皇帝用近20年时间建成的三大殿,只存在了三个月,就毁于天火。天火也许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明史》上关于这次火灾的正确记载是这样的:“自永乐十五年六月兴工。”史料上的记载言简意赅,无更多笔墨。 毁于天火的大明皇宫三大殿,在永乐年间没有再进行重修。正统元年(1436),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因崇拜曾祖父朱棣,他一登上皇位就做了一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没有做成的事情——重修紫禁城。老家在杉岭乡,如今在城南小学教书的李绍洪经多方走访,最终在修于清朝年间的《李氏族谱》中发现,先祖懋学公便是当时奉命到武陵山一带开采楠木的人。 李懋学本是当时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麻城县知县,因父亲去世停职在家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迁徙至湖广布政使司辖区内的孝感乡定居。恰逢英宗向全国征集楠木,李懋学奉命来到四川采伐楠木。楠木采伐好后,用船从乌江运出,不料途经彭水县鹿角镇小溪龙门洞时,遇江水暴涨,船被打翻,所运楠木及所有财物全都翻入乌江,被大水卷走。幸运的是李懋学因不在船上而幸免于难,然而楠木已毁,无法向皇上交差可是大罪。李懋学不敢再回老家,四处流浪到了成都。 躲难至彭水得到一门好姻缘 说来也巧,彭邑(今彭水县)举人黄松恰好在成都巡考,在考场外巧遇李懋学。黄松见李懋学虽然生活潦倒,但气度不凡。李懋学也坦城告之其遭遇。黄松说:“如今你处境危险,不如与我一道回彭邑,此地偏僻边远,山大人稀,土地无价。”于是李懋学便随黄松来到了彭邑。 在黄松的举荐下,李懋学到大户张明帮(黄松妹夫)家当教书先生,后来张明帮早逝,黄松很佩服李懋学的人品和文才,于是将妹黄万贞改嫁给李懋学为妻。张家提出:婚后长子若是男丁,必姓张,以延续张家血脉,李懋学欣然同意了张家的要求。从此,李懋学就在张家安了家。后来李懋学长子取名世远,承张姓。 记者3年前在彭水县鹿角、梅子堡一带采访时,也曾听当地人提起过,当地张姓和李姓本是一家,而且懋学公从乌江运楠木的故事更是在当地广为流传。由此可见,李懋学入蜀和在张家落户是有据可循的。 提起这段历史,后世不少人都为之感慨。就像李绍洪所言,在封建社会,女子改嫁本是难事,黄松能让其寡妹改嫁给李懋学,足见其开明,也不难看出李懋学的人品确实不错。 祖训成就李家营美名 李懋学之孙李通,曾任江西布政使司洪州府知府,年迈后告老还乡,携家人迁徙至彭水县甘棠堡(今黔江区杉岭乡林丰社区)。因此李通被称为李家营李姓开基始祖。那么李家营数百年来的美名由何而来? 有人认为是抗蛮的历史成就了李家营数百年来的美名,然而不少李姓族人认为,是李氏族训成就了李家营。据李绍洪介绍,“忠孝为本,睦邻友好;勤耕节俭,重学尚礼;严教子孙,诚实守信;遵章守纪”是李家营的族训,也可以说是族规。这种族规在他们迁徙到武陵山区的时候就有的。除了族训外,还有家训,但都着重强调后世子孙要孝父母、睦乡邻。而后人也都秉承族训,这从李氏族人至今每逢清明节,仍到通祖坟前祭奠便可看出。 “五路土司三千兵,抢劫来犯李家营……龙谢甘棠封守备,自此一方得安宁。”在李家营当地民间,这首诗广为流传,诗中形象地描绘出了明末当地人抗蛮的历史。而李家营的地名是也是因抗蛮有功得来的。 《李氏族谱》记载,李通的玄孙国字辈有十四兄弟,个个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其中李国政号凤池,是当地出名的武林高手。当时湖北咸丰、利川等地的土司不服管辖,经常派兵到李家营一带抢劫扰民。有一次,李国政带领族人中的好手,与前来抢劫的3000多个土司兵大战了两天,最后用计将土司兵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土司兵不敢再来。此后,彭邑周边及甘棠堡一带的百姓都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李姓族人因此声名鹊起,成了当地的名门望族。因李国政带领族人抗蛮有功,后来明朝政府就命他驻守彭水县米溪槽(现彭水龙射),族人李国聘被任命为甘棠堡乡赶蛮守备,地方政府把甘棠堡一带命名为“李家营”。 李家营处于凤池山的东南麓,凤池山在黔江历史上可谓赫赫有名,但鲜少有人知道凤池山的来历也是因为李姓人。相传为了寻求菩萨保佑李氏子孙兴旺发达,李家后人李凤池拜了太平山的山王菩萨为干爹,并将太平山改名为凤池山。
浏览:30046
页数:0
李氏家族
浏览:30039
页数:0
莒国李氏
浏览:30031
页数:0
李氏族谱
浏览:30035
页数:30
谱书预览
摘自《陇西李氏续修族谱第4本》
本谱共有244页,阅览1
本谱共有244页,阅览2
本谱共有244页,阅览3
本谱共有244页,阅览4
本谱共有244页,阅览5
您与当前族谱匹配度约
96.8%
会员可免费查看寻根
感谢您对族谱文化及修谱师的支持!
查阅查阅全部244页
正在为您生成PDF文件 生成时间大概需要10~30分钟左右,请稍后再试。
或者您也可以联系下方客服为您下载
族谱王官方公众号
微信号:zupu2022
全部互动({{commentTotal}})
{{item.userName}}
{{item.createAt}}
{{item.content}}
暂无互动评论
发布
尽揽千万族谱
李氏族谱博物馆
李氏族谱 0
字辈表 4
源流 8
相关始祖 李火德,李吉泰,李必盛,李国清,李国上,李国九,李国治
下载APP立即进入
99+

李氏家族圈

全网第 2 大家族
已有 10100 万位宗亲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