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开头的姓氏大全、搜集集合
H开头姓氏大全,简介:
杭氏: 排名第 320 位。 位于茹姓之后,闻姓之前。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亢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八十三位门阀。关于杭氏起源的说法,最早和大禹治水有关。
和氏: 位于鄢姓之后,习姓之前,人口约 19 万。源自子姓、芈姓。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左右。《通志·氏族略》记载:“羲和,尧时掌时天地之字,和仲、和叔因以为氏。在农业社会里,四季气候是很重要的,因此“和”是很重要的官职,地位很高,家族也很昌盛,他们的后代遂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和氏。
花氏: 源自姬姓、何姓。拼音huā 人口约 18 万,史籍《隋书·婆利国传》中,就记载有:“官曰独诃邪拏,次曰独诃氏拏。”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已经名列第二百八十五位,人口约二十二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13%左右。
赫氏: 拼音hè ,人口约 13 万,位于束姓之后,贡姓之前。主要源自子姓。赫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以盛乐、渤海、太原、京兆为郡望。
宦氏: 位于濮姓之后,逄姓之前。人口约 13 万, 排名第 379 位。《姓氏五书》云:今贵州遵义县有此姓。江苏丹阳县亦多。此外,在浙江余姚、江苏武进、常州、上海嘉定、安徽淮南、四川武胜、 云南镇雄、新疆呼图壁、台湾台南、台北、桃园、湖北钟祥、均县、浙江嘉兴等地均有此姓。
扈氏: 排名第 392 位, 位于隆姓之后,区姓之前。源自姒姓。《风俗通》、《左传》、《汉书》等载,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的夏朝,自称夏后启。而《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后魏代北鲜卑族有三字姓扈地干氏,进入中原之后,改为扈、干两姓。
滑氏: 人口约 12 万, 排名第 398 位。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载,西周时有一个滑国,是周朝分封的同姓小国,国君与周朝王室是同族,最初建都于滑,后又迁都于费,故又称为费滑。主要源自姬姓,此外,《通志·氏族略》记载,滑氏是滑国的后裔。
弘氏: 位于岩姓之后,充姓之前。拼音读作hóng 人口约 12 万,弘姓主要源自姜姓、芈姓、妫姓。属于当前相对罕见姓氏,在山西之大同、朔州、忻州、河南之义马等地有分布。
怀氏: 人口约 10 万,排名第 433 位。 位于羿姓之后,郏姓之前。怀姓起源于上古周朝。周朝初年,周武王将一位叫叔虞的王族分封于唐国,把商族遗民“怀姓九宗”也赏赐给他做臣民,怀姓九宗的后代就是怀氏。
红氏: 拼音读作hóng 、gōng ,人口约 10 万,位于郏姓之后,居姓之前。红姓主要源自芈姓、祁姓、刘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位门阀,主要以昌平郡(今北京昌平)为望居。
后氏: 拼音读作hòu 人口约 9 万,位于隗姓之后,咸姓之前。主要源自姬姓。《岷州志》记载:古岷州地区的后氏分两大支,一支在今天的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县城及禾驮、中寨等乡镇,总人口大约6万人左右。
衡氏: 相对少见的姓氏,拼音读作héng, 人口约 7 万,衡姓起源上有,商汤有贤臣伊尹、鲁国公子衡、袁绍后代、以地名为氏、少数民族等集中源流上的说法,在当前这个姓氏相对少见,但分布较广,在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围场、鸡泽,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辽宁之清原,江西之崇仁,湖北之老河口等地均有。
桓氏: 主要源自:子姓、姜姓。人口约 7 万,位于禄姓之后,呼姓之前。《元和姓纂》和《魏书·官氏志》也都对桓氏的出处有考证文字。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零七位门阀,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呼氏: 人口约 7 万, 排名第 483 位。 位于桓姓之后,哈姓之前。源流上史籍《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异姓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姓,为国中名族。”
哈氏: 拼音读作,hā 、hǎ 、qià 、xiá ,人口约 7 万,位于呼姓之后,拉姓之前。汉族哈姓,宋朝时已经有哈姓,宋版百家姓以汉族的姓氏收录,据《正字通》载:“杨慎《希姓录》有哈永森,今湖北有此姓。”
湖氏: 人口约 6 万, 排名第 500 位。位于盘姓之后,刀姓之前。湖姓是与水姓、谷姓一样以居住地自然地貌为姓氏的一类姓氏,在国内姓氏相对较少,民俗学者认为湖姓得姓的湖泊当是指洞庭湖,因为古代的湖可特指洞庭湖,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1000位之后
海氏: 排名第 514 位。 位于待姓之后,檀姓之前。主要源自:姬姓。出自黄帝后裔的封位,史籍《万姓统谱》记载:“卫灵公臣海春之后,盖指海为氏焉。”春秋时期,卫国君主卫灵公属下有大夫名叫春,他就居住在海边,指海给自己起名,时称“海春”。
黑氏: 拼音读作hēi,人口约 4 万,位于旷姓之后,良姓之前。主要源自姬姓。《稀姓录.十三知》记载:“黑氏:微子之后。四川举人黑光翰。”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度、龙口,辽宁之清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河南之卢氏,云南之兰坪、陇川等地均有分布。
郈氏: 人口约 4 万, 排名第 546 位。 位于靖姓之后,上姓之前。主要源自姜姓、姬姓。《风俗通义》记载,炎帝后代共工氏有子名叫句龙,在黄帝时期担任后土,即掌管有关山川土地事务及农业生产的官职。
恒氏: 拼音读作héng,人口约 3 千,源自子姓、姜姓。《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国君名叫子卿,原名叫子御说,是宋湣公(宋闵公)子捷之弟。
黄氏: 人口约 3370 多万, 排名第 7 位。源自嬴姓以及官位,位于杨姓之后,赵姓之前。宋朝时期,黄姓大约有1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6%,排在第9位。
胡氏: 源自妫姓、姬姓、归姓。位于朱姓之后,郭姓之前。拼音读作hú,《韩非子·说难》记载:“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何氏: 《元和姓纂》记载:“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何姓位于郭姓之后,林姓之前。人口约 1480 多万,唐代姓氏名著《元和姓纂》记载:“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而据《商周家族形态研究》载:何姓,“铭于商朝晚期青铜器上铭文,系商王族异姓亲族的氏号”。
韩氏: 韩姓主要源自姬姓。拼音读作hán, 位于邓姓之后,冯姓之前。人口约 880 多万,宋朝时期,韩姓大约有64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0.78%,排在第二十五位。
郝氏: 位于段姓之后,顾姓之前。拼音读作hǎo 、hè 、shì,主要源自姜姓、子姓。史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在炎帝神农氏又叫郝骨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大臣,曾帮助太昊治理部落。
侯氏: 主要源自姬姓、姒姓,位于邱姓之后,江姓之前。人口约 370 多万,《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中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
贺氏: 人口约 290 多万, 排名第 84 位。源于姬姓、姜姓,以及少数民族,此外,贺氏得姓是在今浙江绍兴一带,从一开始起就是当地一大望族。故族人自改姓为贺氏以后,就以会稽为其堂号、郡望。
洪氏: 排名第 109 位,人口约 260 多万,是位于万姓之后,庞姓之前的一个姓氏,源自姜姓、姬姓。史籍《元和姓纂》、《尚书》等的记载,共工是上古炎帝的后裔,在黄帝时期世袭为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
霍氏: 位于谷姓之后,滕姓之前。拼音读作huò,主要源自姬姓。史籍《左传·哀公四年》中记载:“袭梁及霍。梁南有霍阳山,蛮子之邑也。”,到现代霍氏后代播迁于全国,描迁于海外,乃至全球。
华氏: 人口约 60 万, 排名第 205 位。源自子姓、姒姓、姬姓、嬴姓。是位于晏姓之后,强姓之前的一个姓氏,在起源上有多种说法,史籍《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僖公七年夏,郑杀其大夫申侯。其称国以杀何?称孔子国以杀者,君杀大夫之辞也。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毋。”
候氏: 排名第 239 位,位于娄姓之后,丛姓之前。源自姬姓、姒姓,《汉上谷长史侯相碑》所记载:“侯氏,出自仓颉之后。”先秦时期,侯姓活跃于河南、山东、陕晋南部一带。秦汉时期,由于中原战争频繁,侯氏北迁河北、山西,西奔甘肃、宁夏。两晋南北朝时,中原扩增了鲜卑族的侯姓,内蒙古、辽宁地区侯姓随之增加。
惠氏: 拼音念huì ,人口约 35 万,位于仲姓之后,班姓之前。源自姬姓、妫姓、姜姓、芈姓、嬴姓。在国内分布上看活动地区主要是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从历代名人上来看也以江、浙人氏为多,惠姓的堂号上有景言堂、琅琊堂、余庆堂、扶风堂、燕翼堂、百岁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