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上生活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民俗传统
关注问题
回答
2021-07-15
1
1819
提交答案
1个回答
古倘墩
2021-07-15
  海南省的 居民,分属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 蒙古、 布依、朝鲜、 土家、 哈尼、僳僳、 高山、锡伯、门巴、 纳西、 仫佬、哈萨克、 鄂伦春等30多个 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 民族风情使本岛 社会 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 特色的便是 黎族与 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 土著民族。早在 远古时代,黎族 同胞就 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独特的 民族文化和绚丽的 织锦工艺著称于世, 民风质朴、敦厚。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 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 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 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在树的空隙处有用竹篱笆围成的 小地方,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小表示情意的厚薄。

  〔黎族〕
  【 起源 】
   传说 上古时代 炎帝时代,其 诸侯 部落之一的"蚩尤"(chi you)部落是东部、南部各族部落的统称,各族部落众多,以后又称"南蛮"、"百越"、"九黎"、"三苗",是黎族、苗族、 壮族等 现今南方 少数民族的祖先。"蚩尤"部落因为经常叛乱,被 黄帝、尧、舜、禹以及以后 朝代兼并、驱敢,逐渐向南躲避于山岭,以至其中一支古骆越人(后称"俚人"),人口大量减少,部分人从 大陆 两广和 越南北部一带乘独木舟、竹筏登上海南岛,成为海南最早的居民,这就是黎族的祖先。到了 南北朝时,大陆两广一带的"俚人"跟随首领冼夫人,大规模迁移海南岛,并归附冼夫人统治。海南岛的"俚人"在宋朝以后始称"黎"至今。

  【 范围 】
  黎族是唯海南独有的民族,人口约114万人,是3000多年前就开始由大陆来到海南岛的原始居民, 历代受后期登岛的汉族居民逼迫,从 沿海平原退居到岛中南部 山区。

  【 住宅 】
  内为竹架或木架、外铺茅草的架空高脚船形屋(可能是源自于黎族祖先乘船从大陆而来)。

  【 放寮 】
  因黎族生活在山区,男女接触机会较少,加上 自然条件恶劣导致人口繁殖率低, 儿女到了十五岁时,父母会为他(她)搭建一个茅草房(寮房),为其提供机会自由选择异性;在平时劳动结束后或每年 三月三 节日时,男女青年会结队在山坡上对歌以寻觅心上人,而后成双成对地离开去谈情说爱。

  【 节日 】
  "三月三"节,与海南 苗族节日相同。传说, 上古洪水 时期,兄妹两人躲在南瓜中幸存下来。为了成家立业他们决定分头寻找其他人,并约好来年 农历三月三会合。结果几年过去了,两人都是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 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 夫妻,从而使 种族得以延续。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 来历的传说。至今在东方市东方镇中方乡,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参见"人类历史"中"黎族起源传说"解说和"木棉树"解说)

  【 黎族歌舞 】
  取材于劳动和生活,有竹竿舞、舂(chong)米舞、 钱铃双刀舞、踩波舞、草笠舞等;另有别具一格的鼻萧、树叶吹奏、竹木 打击乐等。

  【 黎锦 】
  古称"吉贝"布、"崖州被"、"棉布",是黎族的一种特色花布,远在 春秋时期就盛行,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族 人民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毛、苎(zhu)麻纤维,及分别来自于 美洲和印度的海岛棉、 巴西木棉、大陆棉和 树棉等灌木类棉花,以 织绣、织染、织花为主, 刺绣较少,用天然 植物色素作颜料,纺织成一种特色花棉布(以麻、棉分别做经线和纬线)。因木棉又名吉贝,故黎锦也叫吉贝。黎锦精细、轻软、洁白、耐用,古语称"黎锦光辉若云"。宋朝以前黎族人的 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中原汉族,后来灌木类棉花逐渐由海南岛传入中国南方, 元朝时 黄道婆又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地,迅速推动了 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掀起了被海内外 学者称誉的持续数百年的"棉花革命",使棉织品取代麻织品成为 生活必需品,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参见"南山文化旅游区自助导游"和"木棉树"解说)

  【 服饰 】
  对襟上衣和筒裙,加各种 饰物。

  【 竹筒饭 】
  用山兰米(一种旱稻)配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 竹筒中,以炭火烤焦绿竹即熟,是黎家人 出远门、上山、待客之食用佳品。

  【 甜糟、山兰玉液 】
  用黎族 特产山 兰糯米发酵,半个月便可制成甜糟;如果将甜糟装在坛里深埋在芭蕉树下, 一年后酒呈黄褐色,二三年则显红色甚至黑色,其时甜糟已经全部化为浆液而变成山兰玉液(山兰酒),黎家人称之"biang",被誉之为黎族"茅台"。山兰酒汇集黎山 大自然之精华,消食去滞、愈伤生肌、滋补养身、去湿防病、驻颜长寿,每逢 宾客莅临、重大节日或 妇女坐月子,便以此为礼,用细竹竿插入坛中吸食。

  〔苗族〕
  【 历史 】
  苗族同黎族拥有共同的祖先--东部、南部的蚩尤各 氏族部落,被黄帝、尧、舜、禹以及以后朝代兼并、驱赶,逐渐向南、 向西南躲避于山岭;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从广西调防来海南岛戊边的苗族 士兵撤防后留了下来, 后代变成了现在的苗族,上岛历史已有400 多年,人口约6万人。

  【 范围 】
  与黎族同居岛的中南部山区,因为入居海南岛时间较晚,加之人少势弱,往往在黎族的居住区里见缝插针,或生活在深山密林之中。

  【 住宅 】
  茅草盖顶的金字型房屋。

  【 节日 】海南苗族与黎族同有 农历三月三节。

  【 蜡染 】
  是苗族古老的印染工艺,用 蜡刀蘸 蜡液于白布上绘图,再浸入 蓝靛缸染色,然后水煮脱蜡,即显出蓝底白花纹布。

  【 服饰 】
  头用红绸带,或蜡染,或刺绣花角巾束髻;上身为无领、 开右襟的青色上衣,束红绸腰带;下身是短裙,扎有绑腿。

  【 五色饭 】
  在三月三 节庆时 家家制作。有红、黄、蓝、白、黑五色,皆用桑叶等植物汁液作天然色素拌于糯米中,然后放进特制的木蒸笼里蒸成。五色饭色彩鲜艳,清香可口,是开胃去火的清凉 美食。

  回族
  【 回族起源 】
  回族古称回回人,皆为 穆斯林,信仰 伊斯兰教,其祖先是 阿拉伯人与汉族等民族通婚的 后裔。
  【 海南回族 】
  西汉(公元1世纪)以后,沿"海上丝路"乘船来华贸易的外籍伊朗(古称波斯)、阿拉伯(大食国)穆斯林在海南休整、补给物品和淡水,或遇台风避难滞留,或遭海盗掠劫上岸,形成海南的回族雏形;宋末元初, 忽必烈元军南征越南中部古国占城("海上丝路"另一个中转站),占城大批回族被迫移居海南岛;还有一小部分回族由中国大陆迁居而来。现居广东、福建、江苏等 沿海城市的回族均是当时由"海上丝路"通商口岸登岸的穆斯林的后裔。

  【 西北内陆的回族 】唐朝时(公元7世纪中叶)就有阿拉伯、伊朗穆斯林陆续来中国经商而定居,到了公元 13世纪初 成吉思汗西征时, 中亚各族穆斯林、 波斯人、阿拉伯人被大量充军迁徙而来,与 当地汉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通婚后繁衍下来,现居甘肃、宁夏、 新疆、陕西、河南、山东、云南。

  ◇ 伊斯兰教
  "伊斯兰"本意为"顺服",即顺服唯一的安拉(即真主)。伊斯兰教又称"清真教"、"回教",其教徒称穆斯林(即顺服者)。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在阿拉伯社会创立,全世界伊斯兰教徒(也称穆斯林)现约有5.5亿人,海南回族人口约1万人。

  【 教义 】信仰安拉是 万物唯一的主宰(但不供奉偶像);服从安拉的 使者--穆罕默德;信奉根本经典《古兰经》;相信今世和 后世,今世和后世 之间为世界末日,好人入天园,坏人入火狱。

  【 节日 】开斋节(即肉孜节,为教历 10月1日, 斋月 为期一个月,期间每天日出至日落要禁食、禁房事,斋月结束后到"开斋节"才解放)、宰牲节(即古儿邦节或 库尔班节,为教历 12月10日,穆斯林最大节日)、圣纪节(即圣忌日,为教历 3月2日,是穆罕默德诞生和归真--逝世的日子)。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