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的所有黄河水患的时间,地点

2021-07-15
1
1207
提交答案
1个回答
鹗尚伊
2021-07-15
1662年 大洪水的灾情部分重要记载已在 雨情、 水情两节中引用。在这样异常的 暴雨和洪水袭击下, 黄河中游主要 支流、黄河北 干流、 黄河下游干流、黄河下游 南北 两岸广大地区,以及 淮河干流 洪泽湖 以南高宝湖至 江苏 里下河地区,都遭受严重 水灾。由于 特大暴雨笼罩地区尚不祗黄淮两个 流域,所以 汉江和 漳卫河同时也有水灾记录。其中汉江灾情严重。黄河 总督 朱之锡在《河防疏略》卷十四中曾报告说:

今岁( 康熙 元年) 阳侯(指 水神)肆虐,自夏徂冬,北直、 河南、 山东、 江南(今江苏、 安徽)无时无地不以巨浸滔天, 怀襄 洚洞之势频呼叠告。臣数月以来,虽焦唇茧足,差檄四驰,而无如 百川交涨,人力之经营已瘁,天河之泛滥无休。
首先,在黄河中游各主要暴雨中心地区,在长历时 大雨和大暴雨的袭击下,出现了 城垣、 公署、 佛寺(在 黄土地区这都是最坚固的建筑物)和民窑“俱倾”即普遍倒塌的 灾害。 陕西、 甘肃、 山西多处都出现山崩地陷, 井泉满溢, 平地水涌,墙屋和 桥梁倾记殆尽,漂没人家 无算,人畜溺死者甚众的严重灾情。在这样情况下, 人民或者僦居 破庙,或者相率逃亡。由于禾稼尽伤, 盐池被害(斗盐涨价至一两二钱),确实无法生活。

大暴雨下势必产生异常的 径流和洪水。所以诸谷皆溢,渰(淹)山走陆, 河水泛滥, 沃壤化为巨浸。经河、 渭河等近河民田被淹, 村庄被冲崩塌, 河两岸 交通断绝。一些 河道流路迁徙。径、渭、北洛诸河都发生决溢灾害。 汾河、 沁河、 涑水河、 伊洛河也都泛溢。 民居 田禾大量受淹。山西 徐沟县(今 清徐县汾河左侧,在 太谷县北) 三河同时涨发,平地 水深丈余, 县城四门壅塞。灾情严重是为一例。

黄河北干流在清顺治十二年( 1655年)河道 向东摆动。自明 隆庆四年( 1570年)黄河北干流 特大洪水,山西 荣河县 汾阴睢上建筑物受到破坏后曾有所恢复,历次河道变化虽遭冲蚀,但是重要建筑 秋风楼及门殿一直仍在。及至康熙元年秋季特大洪水发生,这些遗存建筑物完全被冲没于黄河。荣河县 旧址在今 万荣县 荣河镇,濒临黄河 东岸,汾阴睢及建筑物今已不复存在

黄河干流决溢灾情极为严重,记载甚详。康熙元年夏季, 下游已有多处决溢。至秋, 曹县 石香炉和 中牟黄练集大决尚未堵复。 八月特大洪水到来时,十七日又决曹县牛市屯,溃北堤东泛灌入鱼台县城, 官署、民居尽多倾塌,沿途 农田受淹。二十三日再决兰阳(今兰考) 高家堂,水围县堤, 四野泛滥。而曹县石香炉决口 口门迅速扩大,大部分洪水由此泛溢。与此同时,沁河决溢,武陟、原武、 阳武(今原阳)、东明 等地平地行船,民居田禾淹没。 汴水决溢,开封、 陈留、扶沟等县城垣水浸,四野行舟,乡城楼房倾圯无数。黄河南北泛滥, 淮河流域也同时出现大洪水,自河南 西华、商水以下沿 沙河向东,直至江苏淮、扬地区,黄淮交涨,一片汪洋。 民间 庐舍,漂没几尽,麦禾无收无种,灾情更为严重。

汉江也同时 大水,灾情甚重。谷城八月大水至 城门外。钟祥许家堤、草庙、 真君庙、臼口四处八月溃决。潜江聂家滩溃。京山番林垸、聂家滩并溃。 天门、汉川汉江溢,天门舟 行城上(经实地调查考证及测量,1662年大洪水天门 最高水位和 1935年最高水位相近)。宜城、荆门、兴国、 江陵、 沔阳等 江汉之间地区及 对岸松滋都遭受水灾。黄河北面的漳卫河八月二十七日也大水平堤。

四、结论

根据大量历史资料,结合现代观测和实地考察综合分析雨情、水情、灾情、 天气形势和 气候变迁背景,并以邻近流域情况和现代的 水文气象实测资料相验证,可以确知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发生了一次异常的特大洪水。

此次特大洪水,在夏秋季60天大雨的后期,为从八月 初九开始、到二十五日为止共17天的大面积特大暴雨所形成。黄河的许多重要支流如渭河、 泾河、 北洛河、汾河、沁河、涑水河、伊洛河以及 龙门以上的北干流都有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发生。潼关以下黄河出现特大洪水。

黄河下游自八月十七日开始,至二十七日止也有特大暴雨发生。现在 北金堤滞洪区正笼罩在雨区之中, 金堤河也有大洪水。黄河干流洪水,八月十四日到达河南开封, 十五日到达山东曹县。高水位持续十五六昼夜。南北决溢泛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广大地区严重受灾。

从降雨落区、雨区面积、降雨历时及 降雨强度和洪水过程与决溢情况综合分析,这次洪水的总洪量和 总输沙量,比以前做过较多研究的 清道光二十三年( 1843年)特大洪水 和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年)特大洪水可能更大。

主要 文献摘录

[1]康熙元年 五月秦州属县大雨,至 十月乃止,禾尽伤。 两当县迅雷七日,暴雨山崩(光绪《 秦州直隶州 新志》卷廿四)。

[2]康熙元年 六月廿四日至八月廿 八日 淫雨如注,连绵不绝,城垣、公署、佛寺、民窑俱倾。山崩地陷,水灾莫甚于此(康熙《 永寿县志》卷六)。

[3]康熙元年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八月 霖雨四十余日,渭水泛涨,水从平地涌出,井泉皆满, 民田近漆、渭多没 于水(雍正《 武功县后志》)。

[4]康熙元年自三月至 九月雨连绵不止,官署、 民舍、县城、乡堡皆圮,河水泛滥,沃壤化为巨浸,漂没军民堡二,人畜溺死者甚众(乾隆《周至 县志》卷十四)。

[5]康熙元年五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八月又霖雨四十余日(乾隆《 咸阳县志》卷 廿一)。

[6]康熙元年八月大雨五旬,民居倾圮,泾河水涨,漂没人畜,绝渡者十日(乾隆《 泾阳县志》卷一)。

[7]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清水河涨,诸谷皆溢(乾隆《 三原县志》卷九)。

[8]康熙元年五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八月霖雨四十余日, 诸水泛滥,渭水冲崩 南岸数村,绝渡半月(康熙《 临潼县志》卷六、雍正《 高陵县志》卷四)。

[9]康熙元年淫雨七十余日(康熙《 咸宁县志》卷七)。

[10] 壬寅八月淫雨如注,旬有六日。 会省、郡、邑及 村堡、民舍尽圮,而是城没于隍若干丈(乾隆《 富平县志》卷八)。

[11]康熙元年大雨日夜不绝四十日,屋无新旧皆漏,灶底生蛙,驱之不绝( 咸丰《澄城县志》卷五)。

[12]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平地水涌,漂没人家无算(雍正《 渭南县志》卷十五)。

2006-12-01 15:10回复

松辽平原
5位粉丝 7楼

[13]康熙元年六月大雨,渭水溢(乾隆《 华阴县志》卷四、光绪《 三续华州志》卷四)。

[14]康熙元年六月大雨,洛渭溢(道光《 大荔县志》卷三)。

[15]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 嘉庆《 中部县志》卷二)。

[16]康熙元年六月大 雨水(嘉庆《 洛川县志》卷一)。

[17]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洛、渭皆溢(康熙《朝邑县后志》卷八)。

[18](康熙元年)题免 延安府属之 延长县逃亡并洪水推漂 人丁六千零(雍正《 陕西通志》卷八十三)。

[19]康熙元年六月 延安淫雨弥月( 赵尔巽《 清史稿》)。

[20]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嘉庆《 略阳县志》卷五、光绪《 宁羌州志》卷五、光绪《 凤县县志》卷九、康熙《 城固县志》卷二、光绪《 定远厅志》卷廿四)。

[21]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诸谷皆溢(道光《 宁陕厅志》卷一)。

[22]康熙元年大水(嘉庆《 安康县志》卷一、乾隆《 兴安府志》卷廿四、嘉庆《 白河县志》卷十四)。

[23]康熙元年淫雨( 民国《 镇安县志》卷十四)。

[24]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弥月,二月中旬雨至 九月中,无数日霁者,禾稼无成(乾隆《 直隶商州志》卷十四)。

[25]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康熙《 汉南郡志》灾祥)。

[26]康熙元年二月中旬雨至九月中,无数日霁者(乾隆《雒南县志》卷十)。

[27]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合省皆然,泾、渭、洛涨,诸谷皆溢,渰山走陆,平地水涌,漂没人家无算, 行旅皆绝,泾、渭绝渡者十日(康熙《陕西通志》卷三十)。

[28]康熙元年秋七月,大雨滂沱,连绵数月,民房 城垛多有塌毁(康熙《吉州志》下卷)。

[29]康熙元年秋淫雨四旬不止,庐舍倾圮十去八九(乾隆《 稷山县志》卷七)。

[30]康熙元年 七月雨至 九月初方止,城中片溢,平地泉涌,城垣庐舍塌毁甚多(光绪《 荣河县志》卷十四)。

[31]清顺治十二年,黄河肆啮,寝楼 正殿,尽没洪涛, 基址广袤,鲜有存者,只遗 秋风一楼及门殿一座,诸文籍 碑记悉沉溺残废不可考。至康熙元年秋,水灾滋甚,盖尽所为者而没之(民国《荣河县志》卷廿二)。

[32]康熙元年八月大雨霖,自初九至二十五大雨如注,昼夜不绝,墙屋倾圮殆尽(雍正《 猗氏县志》卷六)。

[33]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如注,连绵弥月(民国《 闻喜县志》卷廿四)。

[34]康熙元年 秋八月,大雨如注者半月,连绵四旬。城垣、庐舍十倾六七,盐池被害,斗盐一两二钱(康熙《 解州志》卷十二)。

[35]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如注者半月,墙屋倾圮强半,人多僦居 庙宇(乾隆《 安邑县志》卷十一)。

[36]康熙元年八月、九月大雨如注,连绵弥月,城垣半倾,桥梁尽圮,山有崩处,庐舍十坏六七,民有溺死者(光绪《 永济县志》卷廿三)。

[37]康熙元年壬寅淫雨四旬,山崩润徙,坏民舍(乾隆《 平陆县志》卷十一)。

[38]康熙元年八月淫雨两旬(乾隆《 芮城县志》卷十一)。

[39]康熙元年八月淫雨弥月(康熙《 临晋县志)卷六)。

[40]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雨如注,连绵弥月,城垣半倾,桥梁尽记,山有崩(雍正《 临汾县志》卷五)。

[41]康熙元年秋八月淫雨二十日,坏城垣庐舍无数(康熙《 沃史》卷二)。

[42]康熙元年八月曲沃, 太平大雨(乾隆《 平阳府志》卷三十四)。

[43]康熙元年三河涨发,平地水深丈余,四门壅塞(光绪《 徐沟县志》卷一)。

[44]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弥月, 汾水泛涨(道光《 阳曲县志》卷十六)。

[45]康熙元年八月大雨伤稼,开封、 归德、怀庆所属( 同治《 河南通志》卷五)。

[46]康熙元年秋淫雨三十日(乾隆《灵宝县志》卷六)。

[47]康熙元年秋七月淫雨四十日,沁河决,平地行舟,淹没民居田禾(乾隆《 原武县志》卷十)。

[48]康熙元年八月沁河决, 大堤南 一带尽淹(乾隆《 阳武县志》卷十二)。

[49]康熙元年秋八月雨六昼夜始止。沁水溢, 河渠突涨,月余始涸(康熙《 东明县志》卷七)。

[50]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霖雨,河水泛溢(康熙《 开封府志》卷六)。

[51]康熙元年八月初旬汴水溢,霖雨连绵,城垣水浸数尺,四野行船,乡城楼房倾圮无数(康熙《 陈留县志》卷三十八)。

2006-12-01 15:10回复

松辽平原
5位粉丝 8楼

[52]康熙元年 黄河水溢,遍野行舟,秋霖雨 累月,禾大伤,至二年 正月始 种麦(道光《 扶沟县志》卷十二)。

[53]康熙元年壬寅大雨水(民国《 夏邑县志》卷九)。

[54]康熙元年八月淫雨七昼夜(乾隆《洑州志》卷一)。

[55]康熙元年秋八月淫雨,倾民房屋,八昼夜始 晴霁(同治《 清丰县志》卷二)。

[56]康熙元年八月 十九日至廿五日淫雨七昼夜(康熙《 朝城县志》卷十)。

[57]康熙元年八月十四日 后雨 大河发,水与 杞县堤平。本院力督 官民,躬冒 风雨,防守帮筑者十五六昼夜(指开封附近,(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58]康熙元年 八月十五日河水骤长,又兼十七、十八至二十七日淫雨如注(指曹县附近)。大河白浪滔天,风狂漾涌,其 汪洋澎湃之势较五月再涨之水更数倍矣(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五)。

[59]康熙元年八月内淫雨 连旬,民居衙舍半为倾倒(乾隆《 长治县志》卷廿一)。

[60]康熙元年五月淫雨至于秋九月,沙河决西华葫芦湾,商水 杨家湾、平地水深丈余,民间庐舍,漂没几尽,无麦禾( 宣统《 项城县志》卷三十一)。

[61]康熙元年八月,黄河水溢,泛滥于南,与沙 河堤平,西华河决葫芦湾,商水河决杨家湾, 二水横流,漂民庐舍不可胜数,城不浸者三版,河水之决无大于 此者(乾隆《 商水县志》卷十)。

[62]康熙元年 夏秋大水,八月 颍水溢(民国《淮阳县志》卷八)。

[63](康熙元年)总漕 林起龙疏称, 秋雨连绵,黄淮交涨,洪水狂发, 堤岸冲决。……至秋洪水陡发,淮扬竟成 泽国,一望汪洋。无可收拾(康熙宋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64]康熙元年 六月河决黄练集,淹没 田庐无算,城西南北三面皆水,兼淫雨月余, 城乡崩缺(民国《 中牟县志》卷一)。

[65]康熙元年七月大雨,渭水没民田舍,汧水涨,绝渡十日(乾隆《 宝鸡县志》卷十六)。

[66](康熙元年)五月初一日,巳时起至申时止,黄水陡长五尺五寸,又酉时起至初二日辰时止,又长三尺,共长八尺五寸,将 旧时坍断,水 入月堤之内……于 新堤 东头漫开 水口一十八丈(指曹县石香炉)〔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又据《淮系 年表》表十一(漫入 微山湖)〕。

[67]康熙元年五月黄沁水溢,漂没 东南田庐畜产无算(道光《 武陟县志》卷十二)。

[68]康熙元年六月河决开封黄练口,淹祥符、中牟、阳武、杞县、通许、尉氐、扶沟七县(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69]康熙元年六月河决 清河县 王家营颜 河口(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70]康熙元年六月河决祥符步 李寨及中牟、阳武各处(光绪《开封县志》卷六)。

[71]康熙元年河决原武、祥符、兰阳县境,东溢曹县,复决 石香炉村,之锡檄 济宁道方兆及董曹县役,而赴河南督塞西 阎寨、 单家寨、时和驿、 蔡家楼、策家楼诸决口(《清史稿》宋之锡传)。

[72]康熙元年七月沁水溢,灌入 御河,浸没民田甚众(《豫河续志》)。

[73]康熙元年秋浮雨,河决杏树口,庐舍漂没(《 通许县志》)。

[74]康熙元年决武陟之 大村(《 淮安府志》)。

[75]康熙元年 单县决瞧龙寺,复决 黑龙潭、 黄冈等处(《 行水金鉴》)。

[76]康熙元年河决睢宁 孟家湾口入湖(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77]康熙元年河溢宿迁下 古城、 茅茨湖淤塞(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78]康熙元年八月河水泛溢,兼以大雨 浃旬,大堤 以北淹没秋禾数百顷(康熙《 考城县志》卷四)。

[79]康熙元年八月十七日河决牛市屯口,水大至,溃北堤 入城、官署、民居多圮(牛市屯在曹县)(乾隆《 鱼台县志》卷三)。

[80]康熙元年壬寅河水 围城堤,八月二十三日河水决高家堂,水围县堤(康熙《 兰阳县志》卷三)。

[81]康熙元年河决归仁堤,入洪泽湖, 南河 分司吴炜擅开周桥,淮大泄, 黄水逆入清口,旋冲决翟家坝,流成大涧九条,其 水东注高宝湖,高邮堤决。阅十七载而后治(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82]按原武南岸小潭溪,康熙元年河患非常,河堤内外相平,小潭溪溃决距大河四里之遥,而 河势正行,并 无旁射,不过滚滩水为患耳( 崔维雅《河防刍议》卷二)。

[83]武陟沁河之下 封村,中牟黄河之黄练集二处,虽塞工易施,必须夫料 辐辏,昼夜兼工方可克期 底绩(八月大水时,下封、黄练集两处决口均未堵复)(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

[84] 秋分以后,涨水非常,全河入决口者以十之八(八月大水时,石香炉决口仍未堵复,而且大量 跑水)(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五)。

[85]南北两岸倾经 秋水创残之后, 河身改徙,新险倍增。……近又江南一带桃、宿、淮、扬所在漫溢(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

[86]淮黄交涨,高过堤岸,不时 西风大作,根脚酥软,以至漫卸。…… 水势异涨, 南北湖、 河内外交攻,不特土堤埽箇悉被冲蛰,即砖 石崖岸亦也一处不漫激欹卸。……虽东堤一带 泄水闸洞尽皆开通,无如 水头日长,西风大作,沿堤而过,除先经搪御外,水落之后仍有缺口六处(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87]秋雨连绵,黄淮交涨,洪水狂发,堤岸冲决。……季家堤等处冲决(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88]今岁(康熙元年)阳侯肆虐,自夏徂冬,北直、河南、山东、江南(今江苏、安徽)无时无地不以巨浸滔天,怀襄洚洞之势频呼叠告,臣数月以来,虽焦唇茧足,差檄四驰,而无如百川交涨,人力之经营已瘁,天河之泛滥无休(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

[89]康熙元年七月 淇县沁水溢,浸入民田甚众(同治《河南通志》卷五)。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