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祖
1、以
吴国号[1]为姓,出自
姬姓,是
黄帝
轩辕氏的直系
后裔。
商朝时,黄帝的12
世孙古公亶父(周
太王)建立了周
部落。太王有
三子,其中
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周文王),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泰伯和二
儿子
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
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
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
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
句吴。泰伯
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
诸侯,
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
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
寿梦称王,建都今
江苏苏州。寿梦的第四子季札本该继承
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
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
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
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
子孙便以国为姓,称吴姓。
2、
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
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
3、
颛顼帝时有
吴权,其后亦有吴氏。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5、出自
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据有关资料所载,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6、
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
锡伯族、
柯尔克孜族、
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
得姓始祖
泰伯。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
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
王生有
长子泰伯,
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
父亲的意思后,就和
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
勾吴
古国。商朝灭亡后,
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
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其
王族支
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吴得来源是什么?
2021-07-15

1

316

请输入正文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