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
贵州[图库]省和
广西[图库]
壮族
自治区。彝族语言属
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有六种
方言。彝族有自已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
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1957年通过了
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
彝族
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
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
文献。流行的民间集体舞是“跳乐”。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
刺绣、
银饰、雕刻、
绘画等。
adblock
彝族主要从事农业,
畜牧业是副业,
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
习俗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
来客的身份、
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
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
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图库]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
菜肴。待客的饭菜以
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
长辈坐上方,
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婚俗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巾或
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食俗
大多数彝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手沙江、
安宁河、
大渡河流域的彝族,早餐多为疙瘩饭。午餐以
粑粑做为主食,备有酒菜。在所有粑粑中,以荞麦面做的粑粑最富有
特色。据说
荞面粑粑有消食、化积、止汗、消炎的功效,并可以久存不变质。贵州女宁
荞酥已成为
当地久负盛名的传统
小吃。
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主要是作成“坨坨肉”、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
烤小猪,狩猎所获取的鹿、熊、岩羊、野猪等也是日常肉类的补充。
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使得蔬菜的来源十分广泛,除鲜吃外,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酸菜分
干酸菜和
泡酸菜两种,另一种名吃“多拉巴”的菜也是民间最常见的菜肴。
彝族日常饮料
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饮茶之习在
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
烤茶为主,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徐而饮。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荞粑,彝族风味主食;面糊酸菜肉,彝族农家常菜;白水煮乳猪,云南彝族传统佳肴,用乳猪水煮后蘸食;锅巴油粉,云南彝族风味
名小吃,用
豌豆面制成。
节庆
彝族过去崇拜
万物有灵和崇拜
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
节日有
十月年、
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
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
农历十月上旬
择吉日举行。节期5—6天,节日里要杀猪、羊,富裕者要杀牛,届时要
盛装宴饮,访亲问友,并互赠礼品。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
地区也
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
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补年节: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
等地的彝族
居民,在新年后的
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还要过一次
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
在祭祀活动中,以
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
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
老人备
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
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
彝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请给最具有代表性的说 谢谢
2021-07-15
1
936
请给最具有代表性的说 谢谢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