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扫墓的由来
春秋时有五霸,五霸之一晋文公,姓姬名重耳,年青时因宫廷斗争而被排挤,曾被赶出国而流浪二十多年。后得齐桓公相助,派兵护送重耳回晋执政。
重耳在逃亡流浪之时,得大夫介子推尽力呵护,甚至在重耳又病又饿之时,介子推自割腿肉,煎而喂之。
重耳回晋后,接父位,为晋文公。他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内)。晋文公便叫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主意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相信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痛哭而拜,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有片衣襟,上面有一首血诗。诗曰: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看了感慨万分,为纪念介子推,他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坟建祠,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下令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见烧焦的柳树复活。拜祭后,晋文公把复活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下令全国在这天都要祭祀。原来之意,是叫全国民众祭祀介子推的。后来却演变成祭祀自己的祖先了。
这就是清明扫墓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