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澄肯
2021-07-14
传统文化三根源:儒家、道家、佛家。
传统文化节日:清明、端午、重阳、七夕、中秋、元宵、中元等
传统文化道德方面: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为模范表率的理解) 为人之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方面: 启蒙教育-《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 基础方面-《论语》《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等
传统文化学问方面:《说文解字》《四书》《五经》等
传统文化技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传统文化生活方面:京剧、书法、汉服、评书等衣食住行娱乐视听未被西化的都有遗留。
传统文化弘扬创始者: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佛教传入中国后本土化)
学习传统文化成功者代表着传承者:孟子、伯夷、蔺相如、孟姜女、扁鹊等等非常多,他们身上体现出中华传统美德,在某一方面如治国理政、治病救人、忠君报国、为人处世、舍己为人等等方面闪耀着道德的光辉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是中华文明的代表脊梁,也是传统文化的成功和传承。
传统文化还有很多,能想到的就这些了。无论如何说,都是以善教化人,人是教出来的,好人坏人都是教的,而基本的善是孝道,以此发展培养道德出现五常对待朋友伙伴国家,最后到天下人都需爱。从教育方面由老师父母身为表率带头做到,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培养他们,同时生活各个方面:音乐和缓优雅陶冶情操、戏曲以忠孝等通过故事教化人们等等都是传统文化教育的。 如今社会最危急挽救的是断了百年的传统文化,更多了解 去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学习了解。 作为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传统和文化太不合格了,共勉!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70多种。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65646264,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有些还包括小吃,风俗等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