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间习俗

2021-07-14
2
790
只要和龙有关就行,能详细尽量详细点,谢谢哈
提交答案
2个回答
悲沐珍
2021-07-14
关于龙的民俗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与龙相关者。这些节日的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散发着清新的乡土气息。 农历正月十五日汉族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本与龙无关,我们所要谈的是灯节必要进行的舞龙灯。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于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吴氏所说的似乎的静止观赏的龙灯。南宋龙灯亦有由人舞弄者,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即有“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句。明清两代,舞龙灯之风更盛。据清道光年间《沪城岁事》载:“游手环竹箔作笼状,蒙以绤,绘龙鳞于上,有首有尾,下承以木柄旋舞,街巷前导为灯牌,必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 舞龙灯的前身是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据《汉书·西域传赞》载:“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之。”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晚期画像石墓中室东壁上的乐舞百戏石刻为我们提供了汉代鱼龙之戏的形象资料。画面的场面与颜师古注所云有所不同,可能属于另外一种形式。戏中之鱼形体硕大,明显系人工制作;鱼左侧有人单腿跪地,以右肩负鱼,鱼右侧有二人站立,均以右手举鼗鼓摇动,后面一人的左手似在持鱼的尾部。鱼的前面为一四足奔跑之龙。友双角、鳞身、双翼、长尾,背上负一大圆口双耳瓶;瓶上立着一份扮演羽人的小孩,双手持一带羽葆的长幢耍弄。龙前一人,左手持短梃,右手持鼗鼓向龙摇动;龙后一人,左手持鞭,右手亦持鼗鼓举摇,气氛热烈异常。(见图28) 农历二月初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此时正值惊蛰、春分时节,大地逐渐转暖,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正是在这一天抬头活动的,以后雨水也就多了起来。寻根求源,“龙抬头节”可能是从上古的“龙见而雩”演化而来的。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载:“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很明显,所谓“引龙回”的方工带有强烈的巫术色彩。中国北方多旱少雨,将龙引入家中图的是风调雨顺,于是也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北方一些人家在这一天还用彩纸、草节、细秫稭等穿成串悬于房梁之上,称“穿龙尾”,也是留龙在家之意。民俗认为这一天人们的食物都为龙身上之物,如:面条是龙须、烙饼是龙鳞、饺子是龙耳等等。于是人们在二月二多吃面条、烙饼,因食龙之须、鳞对龙无多大伤害;最忌的是吃米饭,因为米饭是龙子,一顿米饭要伤害多少龙的性命。闺中妇女还忌用针线,以免不小心扎伤龙目。以上活动体现了龙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 端午节的历史极其悠久,节日风俗也极为丰富,其中一些活动与龙有关,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阳节最重要的活动。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册》中的大龙舟,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官员、百姓以至深闺少女都要临水观看。唐代诗人张建封有《竞渡歌》写其精彩场面:“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的真正起因应是辟邪消灾。“五”(午)是天干中中间的数字,因而被古人认为具有极盛的含义;盛极而衰,因而它又包含着不祥的因素。因此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汉代的很多古籍都有“不举五月子”的记载。五月初五更是不祥,旧俗在这一天要将未满周岁的幼儿带到外婆家躲藏,称“躲午”,这显然具有躲避灾难的含义。端午节的一系列活动,如洒香汤(以艾叶、菖蒲煮水沐浴)、悬艾老虎素(用彩绸缝扎成粽子、辣椒、扫帚、布老虎等串以彩线挂于胸前)、饮雄黄酒、挂钟馗像等等,都以辟邪除祟为主旨。至于龙舟竞渡,当是祭神娱神祈获保佑的一种形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与龙有关的节日,不同民族节日的时间、内容与活动亦不尽相同。主要分布于中国中南地区的壮族、瑶族和西南地区的哈尼族均有“祭龙节”。壮族的祭龙节在农历二月间。祭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祀用的鸡、猪等祭品。壮族人认为,每年杀猪“祭龙”,可保人畜平安。祭祀之日,外寨人骑马或戴斗笠者均不得通过寨心。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普米族有“龙潭祭节”,兰坪普米特的龙潭祭节在农历正月、二月,宁蒗普米族则在农历三月、七月。普米簇人各家均有自己的“龙潭”,大都在深山密林或山涧峡谷中。祭龙潭节时,全家同往自己的龙潭歇宿三日,用木棍、木板搭成高台称“龙塔”,龙塔前树百尺标竿,上挂7个用鸡毛麻线拴成的七角斗架,为龙神住处;然后以酒、牛奶、酥油、乳饼、茶叶、鸡蛋等食物祭于龙塔之上;请巫师登坛祭祀,求龙神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祷毕,将涂有酥油的50个面偶投入龙潭。云南河口大瑶山瑶族尚有“龙公、龙母上天节”。龙公上天节为农历八月二十日,龙母上天节为农历七月二十日。是日,当地瑶族百姓祭龙之后,还要举行龙公、龙母的升天仪式。中国民族众多,与龙有关的节日不胜枚举故不再赘述。上述各民族的与龙有关的节日虽各具特色,但其本质含义却是一致的,即以龙为兴云布雨、掌管福祸之神。
红碧镯
2021-07-14
民间信仰龙崇拜   中国的龙崇拜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民间信仰,它是由毒蛇禁忌转变而来,与蛇图腾崇拜没有必然的联系。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四灵之一。我国人民对龙是很崇拜的。我们把对龙的崇拜称为“龙崇拜”。龙崇拜是一种民间信仰习俗。根据现有的材料,我们可以断定:崇龙习俗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产生了。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和龙纹陶片,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崇龙习俗的产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密切相关。辽河流域是中国崇龙习俗的发源地。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龙的原型争论不休,发表的文章数以百计,提出了二、三十种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是蛇,另一种认为是鳄鱼。秦汉以后的龙形一般为四条腿,鳄鱼恰好有四条腿,蛇没有腿。因此,许多人认为龙的原型是鳄鱼,而不是蛇。最近几十年来,出土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龙。我们发现,先秦时期四条腿的龙是极少的,最早的龙是没有腿的,后来渐渐出现了一条腿的龙,两条腿的龙,最后才出现四条腿龙。古往今来的龙都有一个共同的形貌特征——蛇身,这个形貌特征同时也是龙的主要形貌特征。据此断定:龙的原型就是蛇。后来所流行的龙形是人们对蛇的形貌进行了各种改造和加工之后才得以形成的。龙的形貌特征具有丰富的文化涵义。   许多人认为龙崇拜是由蛇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材料表明,汉族历来流行毒蛇禁忌习俗,而不是蛇图腾崇拜习俗。查海遗址所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材料可以说明这一点。龙崇拜只能由毒蛇禁忌转变而来,不能由蛇图腾崇拜发展而来。古代越族流行崇蛇习俗,很多越部落都以蛇作为本部落的图腾,但是他们的崇蛇习俗都没有发展为崇龙习俗。这些材料说明中国的龙崇拜不是由蛇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   禁忌与崇拜是一对矛盾范畴,互为存在的前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禁忌包含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情感,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情感在崇拜中也是存在的,只是各自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汉族对毒蛇持禁忌态度,不敢触摸、碰撞毒蛇,不敢直呼其名,尽量躲避毒蛇,万一碰到毒蛇,或者把毒蛇赶走,或者把毒蛇打死,或者自己逃之夭夭。然而,当人们利用毒蛇来吓唬、赶走毒虫和其他一切可能危害人类的东西的时候,人们对毒蛇持崇拜态度。   长期以来,汉族流行撒灰除虫习俗。《周礼》里面就有记载。现在每年二月初二龙抬头节期间,仍然可以看到这种习俗的残余形态。简单他说,撒灰除虫习俗和利用毒蛇的形貌来避邪御凶的习俗最终演变为崇龙习俗。人们把那个形貌象毒蛇的东西称为“龙”,把它当作能够避邪御凶的保护神进行崇拜,毒蛇禁忌就转变为龙崇拜了。   从文化涵义的演变来说,龙崇拜经历了由保护神、水神、专制皇权的象征到民族文化的象征等几个阶段:从形貌的演变来说,龙经历了由蛇形、猪头蛇身形到了马头蛇身形等几个阶段。   人们所赋予龙的文化涵义很多,主要有百虫之长、保护神、水神、祥瑞的象征、专制皇权的象征、民族文化的象征等。这些文化涵义不是一时一地形成的,而是逐渐丰富起来的。有些文化涵义已经消失了,有些文化涵义至今仍然存在。   龙崇拜是一种灵物崇拜,而不是图腾崇拜。   我国绝大多数民族都崇龙。少数民族崇龙习俗是受汉族崇龙习俗的影响而形成的。少数民族崇龙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   西方国家龙的原型也是毒蛇。中国人崇龙,把龙当作吉祥幸福的象征;西方国家却把龙当作邪恶的象征,形成了屠龙习俗。西方国家流行许多屠龙故事,有些地方现在每年还定期举行刺龙表演。这种习俗与中国的崇龙习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西方国家对毒蛇也是持禁忌态度的。造成中西龙俗差别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龙是人们想象力的伟大创造,龙崇拜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民间信仰,崇龙习俗是一种优秀文化遗产。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