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同姓氏的人总会说 五百年前是一家 ?

姓氏知识
关注问题
回答
2021-07-14
4
502
提交答案
4个回答
帅昊森
2021-07-14
中科院前天发布了用两年时间调查完成的《中国姓氏统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 “新百家姓”。主持这项研究课题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解读了中华姓氏的 玄机。 【玄机一】 “五百年前是一家”并不可信 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一个姓就会倍感亲切,认为两人“五百年前是一家” ,“实际上这并不可信,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大姓‘李’, 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 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 但是,姓名却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很多海外华侨要出钱修补自己的家谱,他们要寻找自己的 根,而在他们修家谱的过程中,通过与内地的联系,也对当地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玄机二】 姓氏暗藏遗传密码 “此次的姓氏调查,目的并非仅局限于统计姓氏数量,实际上,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 梁。” 袁义达解释说,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 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 的遗传基因。 “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统计好姓名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研究人类 遗传学就有了很大帮助。”袁义达告诉记者。 【玄机三】 中国姓氏最有内涵 袁义达说,实际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姓 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而且有内涵。 “比如说日本,虽然也有姓的存在,但文化内涵极少。”袁义达解释,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 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时间里,出现了8万多个姓,而且没有 源头及意义,多数是以位置名来代表,如松下、井上、田中,因此,日本学者很难把日本的姓氏与人类遗 传联系起来。 在美国,虽然有固定的姓氏,但区区200多年的历史还不能形成文化的传承。因此,美国学者对本国人 的考证主要从肤色、毛发颜色和眼球颜色来确定。 而在英国,姓氏则比较稳定,其来源主要有直接借用教名,或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等来表示 某某之子或后代。还有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还有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以及反映身份 或职业的。至于后来出现的由双姓合并而来的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而在王室,旧 时采用“爱德华”作为姓氏,后来还出现了较新的“温莎”。 在欧洲大陆,姓氏通常是用来区分出生地的标志,二战时,欧洲军队曾把同一姓氏的军人分为一组,用以 增加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新数据: 中国共有4100个姓 袁义达介绍,实际上,对中国姓氏的调查早在20年前就曾经进行过,但当时调查的抽样率很低,只统计 了57万人,找到了3000多个姓氏。“当时的抽样率太低,因此结果并不可信。” 此次由袁义达主持的研究课题调查人群数量将近3亿,覆盖几十个县市,基本上涵盖全国。课题小组总共 花了两年时间,找到了4100个姓,并对人数进行了统计。 首次发现“难”姓村 在这次调查中,很多生僻的怪姓也被发现,这些姓氏从来没有被记载过,过去看到时,还以为这些怪姓是 因为笔误产生的,但经过这次调查后发现,这些怪姓有其深远的根源。 袁义达举例说,在河南,研究组发现四个姓“难”的小村,里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难”,当时研究组曾认 为这个姓是笔误造成,不具有统计意义,但韩国文化署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异常惊喜,马上组织了一个“ 寻根访问团”来到中国。 原来,“难”姓在韩国人看来,就是自己的根源,“他们告诉我,河南曾出土过一块南北朝时期的石碑, 记载一个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的名字就叫‘难楼’,‘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难 江’,随后,这些姓‘难’的鲜卑族才到了现在的朝鲜半岛,因此,河南这些姓‘难’的村民就被韩国人 认为是自己的祖先。”(李宁源) 相关链接 千年“百家姓”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 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 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 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 ,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 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局面表 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我国姓氏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比如伏羲氏姓风。远古时代,除黄帝赐给其儿子12个姓之外,还有 许、邓、周、丁、常、董等姓氏,都有四五千年历史。 中华姓氏的形成源远流长,成因多种多样。但从100个大姓来看,绝大多数是以国为氏或以邑为氏。原 来是某国某王,国亡以后,居民以国为氏。这种情形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多,一般都有两三千年历史。 历史最短的要算邱姓,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雍正皇帝为避孔丘之讳,下诏将丘姓加“阝”部变为 邱姓,距今只200多年。 中华姓氏成因的多元性,决定了姓氏的多源性。成因原因之多,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有以国为氏、 以邑为氏、以职业为氏、以官为氏、以居处为氏、以上祖名字为氏、还有皇帝赐姓、外族改姓等等。然而 ,较大多数是以国为氏或以邑为氏。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又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天还是个谜。根据明清朝代有文 字记载的学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 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另有一种说法是,《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 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本来收集 四百一十一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14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 笔画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 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 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如:蒙古字目 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见百家姓的深远影响程度。
毕铱晨
2021-07-14
“五百年前是一家”并不可信 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一个姓就会倍感亲切,认为两人“五百年前是一家” ,“实际上这并不可信,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大姓‘李’, 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 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 但是,姓名却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很多海外华侨要出钱修补自己的家谱,他们要寻找自己的 根,而在他们修家谱的过程中,通过与内地的联系,也对当地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玄机二】 姓氏暗藏遗传密码 “此次的姓氏调查,目的并非仅局限于统计姓氏数量,实际上,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 梁。” 袁义达解释说,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 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 的遗传基因。 “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统计好姓名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研究人类 遗传学就有了很大帮助。”袁义达告诉记者。 【玄机三】 中国姓氏最有内涵 袁义达说,实际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姓 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而且有内涵。 “比如说日本,虽然也有姓的存在,但文化内涵极少。”袁义达解释,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 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时间里,出现了8万多个姓,而且没有 源头及意义,多数是以位置名来代表,如松下、井上、田中,因此,日本学者很难把日本的姓氏与人类遗 传联系起来。 在美国,虽然有固定的姓氏,但区区200多年的历史还不能形成文化的传承。因此,美国学者对本国人 的考证主要从肤色、毛发颜色和眼球颜色来确定。 而在英国,姓氏则比较稳定,其来源主要有直接借用教名,或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等来表示 某某之子或后代。还有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还有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以及反映身份 或职业的。至于后来出现的由双姓合并而来的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而在王室,旧 时采用“爱德华”作为姓氏,后来还出现了较新的“温莎”。 在欧洲大陆,姓氏通常是用来区分出生地的标志,二战时,欧洲军队曾把同一姓氏的军人分为一组,用以 增加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新数据: 中国共有4100个姓 袁义达介绍,实际上,对中国姓氏的调查早在20年前就曾经进行过,但当时调查的抽样率很低,只统计 了57万人,找到了3000多个姓氏。“当时的抽样率太低,因此结果并不可信。” 此次由袁义达主持的研究课题调查人群数量将近3亿,覆盖几十个县市,基本上涵盖全国。课题小组总共 花了两年时间,找到了4100个姓,并对人数进行了统计。 首次发现“难”姓村 在这次调查中,很多生僻的怪姓也被发现,这些姓氏从来没有被记载过,过去看到时,还以为这些怪姓是 因为笔误产生的,但经过这次调查后发现,这些怪姓有其深远的根源。 袁义达举例说,在河南,研究组发现四个姓“难”的小村,里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难”,当时研究组曾认 为这个姓是笔误造成,不具有统计意义,但韩国文化署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异常惊喜,马上组织了一个“ 寻根访问团”来到中国。 原来,“难”姓在韩国人看来,就是自己的根源,“他们告诉我,河南曾出土过一块南北朝时期的石碑, 记载一个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的名字就叫‘难楼’,‘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难 江’,随后,这些姓‘难’的鲜卑族才到了现在的朝鲜半岛,因此,河南这些姓‘难’的村民就被韩国人 认为是自己的祖先。”(李宁源) 相关链接 千年“百家姓”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 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 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 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 ,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 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局面表 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我国姓氏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比如伏羲氏姓风。远古时代,除黄帝赐给其儿子12个姓之外,还有 许、邓、周、丁、常、董等姓氏,都有四五千年历史。 中华姓氏的形成源远流长,成因多种多样。但从100个大姓来看,绝大多数是以国为氏或以邑为氏。原 来是某国某王,国亡以后,居民以国为氏。这种情形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多,一般都有两三千年历史。 历史最短的要算邱姓,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雍正皇帝为避孔丘之讳,下诏将丘姓加“阝”部变为 邱姓,距今只200多年。 中华姓氏成因的多元性,决定了姓氏的多源性。成因原因之多,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有以国为氏、 以邑为氏、以职业为氏、以官为氏、以居处为氏、以上祖名字为氏、还有皇帝赐姓、外族改姓等等。然而 ,较大多数是以国为氏或以邑为氏。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又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天还是个谜。根据明清朝代有文 字记载的学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 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另有一种说法是,《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 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本来收集 四百一十一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14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 笔画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 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 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如:蒙古字目 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见百家姓的深远影响程度。
钭乐昊
2021-07-14
因为500年是表示很久以前有同一祖先的意思。 为什么说五百年前是一家” 明代大移民究竟有无其事?移民的范围都有哪些省份?是什么原因造成山西人口稠密而 山东、河南等省人口稀少?移民从什么年代开始,又到什么年代结束?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的?明 代大移民在历史上的作用何在?近读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大槐树寻根》(郑守来、黄泽岭主编)一书,方找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 树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的天性。本书洋洋洒洒40多万字,博采史籍、方志、碑刻、谱牒、传说等,就国人传颂的洪洞迁民,作了最严谨的考证和最详尽的叙述。明朝在洪洞大槐树处迁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据证,从明初至永乐十五年的五十年间,疏散山西府五十一县之民,遣送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甘……遍及大半个神州。而山西洪洞广济寺的大槐树处,则是民众办理迁徙手续的地方。传说,官府曾采用了欺骗的形式:官府预先张贴告示说,除大槐树底下的人不迁,所有地方的人都迁。结果,当成千上万的民众聚在大槐树下的时候,官兵四面合围,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迁移。当他们在官兵的催逼下踏上征程时,一边走,一边回首,最后看到的就只有远处的这棵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鸹窝了。因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山西移民惜别故乡的一个标志。 如今,古大槐树处迁民后裔已遍及海内外。千百万人民怀乡思土,寻根问祖,古大槐树处已成为人们祭祖胜地。洪洞县每年四月一日至十日举办的“寻根祭祖节”,吸引了十多万前来祭祀和观光旅游的海内外华人。将大槐树迁民这段历史比较完整地加以收集、整理并出版,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本书的出版,对于探究我国历史文化渊源,增进海内外炎黄子孙对祖国的向心力、凝聚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