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旧序
夫国有史则统明,家有谱则宗正。古之家谱必掌於史官者,以其事有同而所关非细故尔。吾尝慨时人居显达而发於卑贱、处亨盛而起自困厄者,必欲援古证今,远攀贵重之宗以彰其世之美。是未知生人之有姓者,皆古先圣君贤臣之苗裔,虽以子孙有贤否,则创述有得失,而门望遂有高下之殊,然其宗则未尝异也。予往尝与永康徐君均祚同游,论其世出於中山之安喜——南宋宦族之后也。别年馀,予馆浦阳郑公之门。均祚率仲子明从予学《易》。迨我皇上龙飞淮甸,予既登史馆,而明亦以人材荐。谒予于官邸,以序旧好,出其考所图谱以示予。观其所著,上无攀援下无妄冒,谱之精而确者也。今时之徐姓,孰不曰“伯益之后”、“吾偃王之后”以耀其世哉?而均祚一无及之,惟以祖父之所传闻者为始。是诚可谓精而确矣。余嘉之,书此以弁其端。
翰林院学士同郡宋濂撰
译文:
1.旧序
国家有了历史则统治(延续)就会明朗,家族有了家谱则宗族(流传)就会中正。古代的家谱必须掌管在史官那里,(正是)因为(修谱和修史的)事情相同而且所关系的事情并不细小。我曾经感慨现在的一些发迹于卑贱而处于显达之位的、崛起于困厄境地现在处于亨通地位的人,一定要援古证今,向上攀附一些富贵而有名望的宗室来彰显自身宗世的华美。这是不知道凡是有名姓的人,都是古代圣君贤臣的后代,只是因为后世子孙有贤与不肖,所以记述才会有得有失,门望也就因此有了高下之别,但(溯本求源)宗世还是一样没有差别的。我往年曾经与永康徐均祚一起游学,论宗世他是出于中山的安喜一宗,这是南宋官宦之家的后人。分别一年多之后,我在浦阳郑公家里坐馆,徐均祚带着他的次子徐明来跟我学《易》。后来,皇上崛起于淮河之侧,我也在修史馆任职,徐明也以人才的身份得以举荐(为官)。徐均祚到官邸来拜见我,再序过去的友谊,并把他所考订的家族图谱给我观看。我看他的著述,往上没有攀附(名门望族)就近没有妄冒(有名望的宗室),著述的家谱既细致又准确。而现在的一些徐姓宗族,哪个不说“(自己是)伯益的后代”、“我是偃王的后代”来夸耀他的宗世呢?但是徐均祚的著述却一点也没有这样的毛病,他只是以祖上所流传下来的说法为宗世的开端。这真可以说是既细致又准确啊。我非常欣赏,特此作序。
翰林院学士同郡宋濂撰
2.重修宗谱序
宗谱,是一个氏族的历史。
修谱,是对列祖列宗的尊敬,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交接,更是当代人责无旁贷的义务。时逢盛世,正是修谱的良机。
由于历史的原因,最近的修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宗谱被烧(博主附记:尽皆毁于文革),为了搜集资料文韶、起法诸公驱车前往西溪(即溪边徐)、武义柘杭、塔海、周元…… 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所幸的是本族中保存着从得琅公至二十三世诸公的流支图抄件,还有最近分支周元同宗保存的《花园上封寺徐西墅公生祠主谱》,参考了同宗塔海当代人续修的宗谱,才得以承前启后,完成此次续谱的初稿。正当准备付梓之际,可以说是列祖列宗神明显灵,在同宗的小花园徐建财公家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十二卷本《花园徐氏大青常房谱》(即上述被烧的宗谱),重新编写,才有了现在翔实、可靠有据的续谱。
修谱是严肃、细致的工程,既要体现“续”,又要顺应时代的变更,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本次修谱,在沿袭男性为支脉的同时,女性在流支图中首次列出,并且将纯女户且未出嫁的女孩同样列入行传,旨在弥补计划生育国策大背景下出现的实际社会现状:继子现象消失及纯女户增多。再者,这次续谱体现了“厚今薄古”,近几代人反映较详细,以前的较简略。
现在的“花园”,原叫“高岸”。相传始祖经商到里溪,偶得一梦,叫其“速去高岸发展”。始祖按梦境,辗转到塘墩,得知高岸就是此地,仍以祖处“花园”为名建村,为了与祖处相区别,又叫上花园。
高岸原是荒凉的处女地,经历代祖宗艰苦卓绝创建,现在已是人丁繁盛的一支望族了。经济方面,投资办企业、经商,当老板,做经理,当厂长者众;文化方面,古有进士太学生,今有教授硕博士;从政方面,有在大学当校长、院长,有在国家机关当专家,有在省、地、市各行各业施展才华;有在跨国公司任高职,有在国外创大业,真正是人才辈出。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今后子孙后代必定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东海花园更辉煌。
如今的花园,高楼鳞次栉比,环境优美宜人,真正是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名副其实是花园。
这次修编,耗时近一年,化费了大量的人力。由于编者的能力水平有限,不尽如人意之处难免,只能由族人指正,让后人去弥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