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民俗文化变迁的表现形式

民俗传统
关注问题
回答
2021-07-14
2
354
急!!!!!!!!!!!!!!!!!!!!!
提交答案
2个回答
蓬惠匀
2021-07-14
大约十天前吧,买了本书《民俗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是前几年名叫徐赣丽的一个女博士生的论文,此女现已在某校任教。这个题目,就是我屡屡严重关切,也是驴友间时不常会说到甚或发生争论的。简单地讲吧,把民俗文化传统当作旅游者观赏的对象,作为商品提供给消费者,算不算保护文化传统,而游客观赏到的东西算不算真实,这是经常触及的话题。这篇论文说的便是这些。很显然,作者认真下了不小的功夫,做了大量资料调研,亲自下乡在广西东北部的三个壮族和瑶族的村寨反复做田野调查,还参考应用国内外学术成果。宝贵的是她这项工作不是奉体制之命而做,所以能超脱冷静,只关注课题本身,徐赣丽的写作文笔也难得一见的流畅舒服。我们国内学术界要是多些这样的研究者,那还真是有希望了。 读了前面几分之一,初则觉得很解渴很共鸣,都是我自己近几年关心的么,但很快觉得不够劲,共鸣虽多,启发却少,难说是多大乐事。在一个认真研究的学者那里,并且通过她反映的国内外学术界动向,我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印证,固然愉快,我看过的、走过的和关注的面很广,但是缺乏系统的框架和理论准备,这些材料是凌乱的,一锅粥的,有时我觉得其中有隐藏的核心价值,不知从何入手。她的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梳理器具,一个对材料进行考察研理的模具,这模具在研究上叫做模型,很宝贵,但我却不再急于继续读她的具体研究,她没给我一剑透窗那种效果的启迪。缺乏思想的制高点,这是国内研究者最大的问题。 北京农业展览馆上个月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技艺展,我去看了,回来在博客上写了几个字,指出依靠商业化并不能把文化传统都挽救下来,必然有些会消失。蓝调共和看见了要我贴到驴友同行论坛去,然后她就在那开展了争论,而参加争论的只有她一个。我答应了一腔,没有继续,因为涉及传统保护的话题,如此之错综复杂,牵涉社会学的诸多领域,人家女博士凭它拿学位,在一个论坛上能谈清楚的部分实在很少。不过我的观点要是归总其实就一句话:文化传统演变也服从社会进化,不单单是感情需要。 至于蓝调共和质问我的:难道什么都不做了,就任由传统消亡?我没答复,因为问题重点不在此。你当然可以花力气挽救,下了力气不一定就能挽救,但也许就奏效了,而所谓奏效是不是就符合你的预期,而不挽救是不是就不利于人类社会,这都是未知,连蓝调共和自己恐怕也不知道。 昨天看见网上有人转了我去年写的一个帖子,是《末世谈》书评,其中一句话再次启迪了我。话说:不能认为当今人类凭借新科技对自然界干的事是干涉自然进化,比如不能说医学干涉了人这个物种的进化,不能说农业活动干涉了受影响的那些动植物的进化,因为人到了这个地步,就有这个能力去干这些事,就好如不能指责蜜蜂采蜜传授花粉是干扰了植物的进化,不能说某地方某物种大量生长以至于对土壤、河川、草原和别的物种产生了影响是干涉自然进化,因为这些全都是自然活动的一部分。同理,你戮力去保护某个传统,也许你是出于感情,也许你是出于生计(旅游业赚钱)的需要,总之你干的事,也都是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把自己扮成一个社会进化之外的监督者、调控者角色上,我们自己就是社会进化。 徐赣丽的论文还有个重要内容,就是:利用文化传统而进行的民俗旅游如何改变文化传统本身。这研究在世界范围做了已经有几十年了,因为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民俗旅游(特别是在第三世界)就蓬勃开展,帮助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当地社会的传统。《末世谈》特精彩的一句话,就是人类别以为自己什么都能管控,不要太自大。你的管控努力,未必导致你事先设想的结局,自然界进化是没有规定方向的,适者生存。此说可以应用于社会进化。古今中外的智者都提出来了不少的理想社会,然而当今这个世界,这些个传播工具、金融衍生品、虚拟生活,是某位先哲预言并着意倡导和按计划实施得来的么?没有。今后仍将如此。 消极?非也,这叫敬天道,这是最基础的世界观,其他一切建立在此之上。
居延裕
2021-07-14
在民俗特征中,变异是民俗文化发展的动力。民俗文化本来就是由民众创造和享受的。这种创造、享受决不会放弃对新鲜文化的吸纳,不会放弃现代化带来的便利。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所体现的是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比如中国的春节习俗是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它原来的主题是建立在农业社会基础之上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请神祭祖、合家团圆几乎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不变的内容。伴随春节习俗的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传统的春节仪式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节前忙年;除夕过年;节日拜年。时间的延续大约在一个月左右。具体活动:忙年一般从腊月初八过完“腊八”节,年事准备活动开始,到了大年三十(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门神、窗花,年画;除夕之夜吃年夜饭、守岁,燃放爆竹,请神祭祖;大年初一开始,亲友互相拜年;社火、花会、庙会活动依次展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年事活动才算结束。传统春节习俗被信仰观念笼罩着,神秘而有趣。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春节仪式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信仰成分逐渐减弱,娱乐成分逐渐加大。实际上春节习俗只是民俗文化变化的一个方面,其它习俗的变化同样深远。物质民俗中的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通民俗的变化;社会民俗中家庭、村落、婚姻、丧葬仪礼的变化;精神民俗中信仰民俗的变化同样体现着民俗与时俱进的特点。 人们不难发现,中国人的习俗正在融入世界文化潮流之中,就服饰文化而言,中国人传统的服饰在生活中已经渐渐消失,农民也穿上西装;传统婚礼不复存在,丧葬仪礼加速改革等等。面对如此神速的变化,民俗学者作何感想。出路有两条:一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关注民俗的变化,加强对现代新时尚、新民俗的研究,探讨民俗文化发展变异的规律;一是发掘、抢救、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维护中国民俗文化生存的生态环境,保住中国民俗文化的根,使传统与现代化更好的协调发展。面对外来文化(异文化),中国人不应该失去民族自信心,要相信中国民俗文化的强大的生命力,应该看到民俗文化中 新的成分的加入,能保证中国民俗文化在发展中吐故纳新。   在和平的环境里,民俗文化的传播往往是采取“采借”的方式进行的。一个民族对异文化的接受从来都是有选择的,不会是盲目的。异文化简单代替民族原有文化的事例是罕见的。比如佛教是外来文化,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它是以印度方式传播的。但在唐代以后,佛教被中国人改造得世俗化了,具有了中国特色,也更有利于传播,甚至影响到东亚许多国家。   文化的变迁,包括民俗文化的变异是客观规律。我们现在处于全球信息化时代,从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来看,以往是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民俗文化的传播要靠口头和行为方式进行,传播的速度相当缓慢。今天随着现代化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变化,人类生存的空间明显缩小,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民俗文化的变异,民俗学研究应该直接面对这种变化,做出新的抉择。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