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人姓氏为何要说“贵姓”,回答为什么“免贵”?
中国人讲究“有名有姓”,姓是祖先传下来的家族标志,是家族血缘的象征。
陌生人请教别人的姓名,要说“贵姓”,回答则多为“免贵姓××”,这又是怎么来的呢?
|先秦:贵“氏”不贵”“姓”|
姓氏是中国人的根,是一个人身份的重要归属和确认方式。
我们现在常说“姓氏”为何,其实,远古时期的“姓”和“氏”是不同的。
在秦代以前, 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明婚姻,世代不变。氏辩贵贱,随时更移。
-
《三坟》中关于“姓的解释是”:“男女媾精,女生为姓”。
-
《说文》则说:“姓,人所生也”。
这是说姓与人的血缘有关,是一个部落或宗族的根本旗号。
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认为,中国最早的姓产生与伏羲氏时期,产生的第一个姓是“风”姓。
姓是人人都有的,用来确定婚姻。所谓“同姓不婚”。而“氏”则是用来区分氏族分支的。
比如,周王姓姬,他的庶子分封到各小国去,以所在国的名字作为“氏”,称“姬姓某氏”。
只有贵族才有氏,氏是功勋和地位的代表,所以说“氏辩贵贱”。
| 魏晋:姓氏决定一切 |
秦汉以后,随着制度的变更,氏慢慢失去了存在土壤,与姓的界限原来越模糊,最终便像今天这样合二为一了。
但是,姓氏辨别身份高低的传统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且不断发扬光大。
从东汉的累世公卿,到魏晋时期的门阀世家,都是以姓氏来区分人的地位。
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血缘所确定的家族身份,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走向。
“贵姓”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就像曾经辉煌而早已消失无踪的“氏”一样。
魏晋时期以朱、张、顾、陆等为代表的“吴姓”,是江南的门阀地头蛇。
以王、谢、袁、萧为代表的“侨姓”,是随晋室南渡的门阀过江龙。
到了隋唐,最著名的贵姓当属“七宗五姓”,包括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姓氏前冠着家族所在地。
唐文宗曾为太子求娶宰相郑覃的孙女,遭到了拒绝,后来宰相的孙女嫁给了一个姓崔的九品官。
文宗不由感慨:“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阀阅就是门阀大族,可见当时的人对姓氏贵贱的重视到了怎样偏执的程度。
| 隋唐以后:“两个半”贵姓 |
后来,由于科举制的盛行,门阀贵族逐渐没落。
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皇帝的姓成了举国上下仅存的“贵姓”之一。
但是,老百姓总说:“天下有两个半贵姓”,皇家的姓只能算半个,另外两个一家姓“孔”,一家姓“张”。
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里说: 孔家人曰:“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
这段记述非常有趣,也说得很清楚,孔是“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张是道教始祖张天师。
这两位“圣人”、“神仙”的姓氏,是高于皇帝而被万世尊奉的。
“凤阳朱”不用解释了,是明朝的国姓,朱元璋老家安徽凤阳,所以说是“凤阳朱”。
而到了现代,国姓早已不复存在,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孔家和张家也不再“高人一等”。
“贵姓”一词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客套话,“免贵”则是回到别人询问时,一种自谦的说法。
也有人说,现在“孔”和“张”仍旧是贵姓,可以不用“免贵”,此说只能见仁见智了。
每个人的姓对他和他的家族都有着特别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人都有一个“贵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