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婴儿“洗三”习俗:中国传统文化中婴儿祝福仪式
婴儿降生后,各种人生礼仪便伴随在其身边,最初的三天,仅限在至亲的小范围内。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家中便要举行正式的庆贺仪式,这个仪式名叫“三朝”
如山东、北京一带也叫“洗三”。
“洗三”的并非民间习俗独有,宫廷大内也有此习俗,今雍和宫内就陈列着一只铜制的九龙浴盆,那是乾隆皇帝'洗三”时用过的。“洗三”首先是洗去婴儿身上的污秽,象征着洗去婴儿前生的污垢;其次是祈求长命百岁、吉祥如意等。
“洗三”用的铜盆
那么,谁来主持这个“洗三”仪式呢?
过去,在山东一带一般由接生婆主持。通常在午饭后于产妇的卧室内举行。
首先,在产房外间正面设上香案供奉碧霞元君、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等神像;在产妇卧室的炕头上还供着“床公”“床母”的神像。照例由婆婆上香磕头,接生婆也随之三拜。
然后本家将盛有以槐树枝、艾叶熬成汤的铜盆以及一切礼仪用品均摆在炕上。这时,接生婆把婴儿一抱,“洗三”的序幕就拉开了。
依家族成员尊卑长幼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钱币,谓之“添盆”。如添的是金银锞子、硬币之类就放在盆里,如添的是纸币、银票之类则放在茶盘里。
此外,还可以添些桂圆、荔枝、红枣、花生、栗子之类的喜果。亲戚朋友也按照这一礼俗往盆里添一勺清水,放一些钱币。
接生婆有套固定的祝词,你添什么,她说什么。假如你添清水,她说“长流水,聪明伶俐”;你添些枣儿、桂圆、栗子之类的喜果,她便说:“早儿立子('枣’与'早’谐音,'栗’与'立’谐音);连生贵子('桂’与'贵’谐音);桂圆,桂圆,连中三元”以渲染喜悦的气氛。
“添盆”后,接生婆便拿起棒槌往盆里一搅,说道:“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歪毛儿、淘气儿,稀里呼噜都来啦!”这才开始给婴儿洗澡。孩子受凉一哭,不但不犯忌讳,反认为吉祥,谓之“响盆”。
接着一边洗,一边念叨祝词,说“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等。随后,用鸡蛋往婴儿脸上滚几下,说“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
洗完,把孩子包裹好,用一棵大葱往身上轻轻打几下,说:“一打聪明('聪’与'葱’谐音),二打伶俐。”随后叫人把葱扔在房顶上(有“祝愿小孩将来聪明绝顶”之意)。
秤杆和秤砣
接着,拿起秤砣比画几下,说:“秤砣虽小压千斤。”(有“祝愿小孩长大后在家庭、社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之意)拿起锁头比画三下,说“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有“祝愿小孩长大后稳重、谨慎”之意)
再把婴儿托在茶盘里,用本家事先准备好的金元宝、银元宝或首饰往婴儿身上一掖,说:“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掖”读 yē,义为“塞、装”,有“祝愿小孩长大后福大、禄大、财命大”之意)。
最后用小镜子往婴儿屁股上一照,说:“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夜里净。”(有“祝愿小孩不拉肚子,洁身防病,健康成长”之意)“洗三”之后,山东民间还有用父亲旧裤包裹的习俗,“裤”谐音“苦”,取“经得起人生艰辛和磨难之苦”的意思。
这一日,还要用红带将婴儿双手系上,以象征孩子将来必定乖巧,不会胡作非为。还有人家要用秤称量一下婴儿的体重,这一方面是了解婴儿的体重是多少,谐音为“称心称意”;另一方面是预祝婴儿将来是“上乘(秤)之人”,前途无量。
如今“洗三”活动在各地大都不举行了,往往都是将“送祝米”和“做满月”合在一起,亲朋好友提着鸡蛋、米面等前来贺喜,主家用酒席招待现在讲究的人家一般在酒店招待客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